分享

古玉辨别:古玉线刻技法简单分析

 绿磊扒凳子 2019-11-09

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并不止其在矿物学上的意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

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历史不断地发展,玉文化从产生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常见的古玉线刻技法:

玉器的线刻技法,主要分为凸起的阳纹和凹槽状的阴线两大类,其中阳纹有:减地阳纹,双勾拟阳纹,压地隐起阳纹和剔地隐起阳纹等。

减地阳纹

又叫真阳纹,通过减地法,即通过磨削“地”而使阳纹微微凸起于平面之上,也叫减地隐起,或浅浮雕。红山、龙山、商周古玉中都有出现。

双勾拟阳纹

又叫双勾阳纹(勾撒法),或者叫双阴挤阳,是商代出现的雕琢方法。它是以并列的两条阴刻线使中间凸起部分,看上去像阳线,其实是在凸起部分的两侧琢出两条浅浅的凹槽,它们是斜下的浅勾,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是阳纹浮雕。

压地隐起阳纹

将双勾阴线中的一条砣碾成斜面,使主体纹样凸显出阳纹一样的视觉效果又叫做压地隐起,是春秋及战国早期玉作中常用的阳纹表现手法。

剔地隐起阳纹

在同一水平面上将纹饰线条以外的地子去除,以达成浅浮雕的效果,这是唐宋及明代玉带板、明清玉牌饰的主要表现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