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翼书院·管子·形势第二】----第三次学习

 野有雅兰 2019-11-09

前言

鉴于篇幅和读者君接受力,这一大段分两次完成。本周原文学习截止到“裁大者,众之所比也。”余下部分作下周预习。

原文学习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有无弃之言者,必参於天地也。坠岸三仞,人之所大难也,而猿猱饮焉;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不行其野,不违其马,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他山之石

1.《道德经·第二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道德经·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3.《道德经·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

注意:3、4为下周同参经典。

雅兰读经

“平原之隰,奚有於高?大山之隈,奚有於深?”

 读这句需要理清三个关键辞。才能知道文意说什么。

平原,下泽也。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指广平与低湿之地;亦泛指原野。

隰:xí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

大山,山之高者。隈:wēi 山曲者。就是山中小山沟。

综合以上可知,“平原,”是指低湿的地面;“隰,”就是今日语境下的小土堆。隈:则为今日语境下的山中弯曲小山沟。

理解了“平原、隰、大山、隈”四个辞在先秦语境中的涵义,这句就迎刃而解了。

“平原之隰,奚有于高?”就是指低湿之地虽出现了小的土堆,是不能成就平原之高的。书中用隰于平原,类比人之善恶大小之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人伦之大过也。大过在身,虽有小善不得为善。比喻人有大失,小善难成其美。故云:“平原之隰,奚有于高?”

“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主惠,父慈,臣忠,子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尽其德,四者人伦之高行。高行在身,虽有小过,不为不肖。书中观隈于大山之势,类比人之瑕不掩瑜。故曰:“大山之隈,奚有于深?”

”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

读此句请读者君自动脑补古装影视剧历代奸臣昏君吭沆一气故事。

訾:zī  。毁贤曰訾    讆:wèi  。推誉恶、不肖为讆。

可见'訾讆"之人就是《论语》中常提到的小人,历史上的奸臣。

霸气冲霄,威震一世的齐桓公就是因为不能疏远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被囚禁,活活饿死在床上直到腐烂生虫。齐桓公聪明盖世能任用管仲成就不世霸业,但还是不能远离易牙、竖刁等小人。訾讆之人之危害、之难以预防、之难以疏远可见一斑。

再说”譕臣“-----这个词真的好难理解()。

我们先看何谓”譕“

譕臣:wú。《集韵》谟古作譕。

言行莫先谓之譕臣,有大言行者,可与图国之远也  ---《管子·房玄龄注》

再看”臣“  

臣,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象形字典》

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说文解字》

根据《注》可知,此处“臣”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臣子之臣,”而是它的本意“俯首下视。”这样“言行莫先”的意思就出来了。言行莫先:目光远大,深谋远虑也。也就是今日语境下的大格局、大目标、长远规划。

”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譕臣者,可以远举;“   和“平原之隰,大山之隈”句一样还是在说审慎辨势。

“訾讆”之人怀惠怀利、同而不和,他们一旦得用,就会毁贤誉恶,朋党相连,蒙蔽君王,任用这种人管理国家大事,不仅事情办不成,祸患也将随即临头。故曰:“訾讆之人,勿与任大。”而明主目光远大,深谋远虑,谋事计利着眼于天下生民,恩泽布于天下,后世享其功久远而利愈多。故曰:“譕臣者可与远举。”

大禹,尹伊,周公,管仲,譕臣也;

伯嚭,庆父,郭开,赵高,黄皓,董卓,杨素,李林甫,秦桧......訾讆之人也。

夸张说中国封建王朝历史就是一部奸臣史也不为过。

“訾讆”之人弄权误国,残害忠良。外貌小谨,内实险詖,巧言令色,妬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乱之所由生,则言语以为阶。“

在位者若想成就一番事业,远”訾讆“ 小人,做、择”譕臣“则无不利也。

”顾忧者,可与致道。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举长者,可远见也;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这几句和前面一样还是在说审慎辨势、辨人。

怎样的人才能堪以大用?

”顾忧,举长,裁大“也。

堪用大才,其言、其行、其谋有远见卓识、计利则以天下计并且善于”持后。“   人无远虑尚且有近忧之患,何况位及人臣身负百姓身命之人?”能顾忧者必是为人谋而忠,与人交而信义之人。故曰:“能顾忧者可与致道。”

小人,以一己私心为心,枉道取人之容。他们善于察他人、主上颜色、揣摩其意而媚其悦,目的是追名逐利,实现个人野心。这样的人,谋事见效会很快,也很容易快速取得个人政绩,从而得名得利。但是其急于求成的速效做法,其后遗症之祸患必将很快来临(请读者君自动脑补各种豆腐渣、面子工程)。这样的人来亲近,明智之人君一定要设法使其远离。所以说:“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召也。”

大才、大器谋事为天下百姓长远利益计,叫做“举长”。举长则受益的人众多,而政令的的影响也必将深远(请读者君自动脑补”大禹治水'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及隋炀帝“京杭大运河开槽和科举制”)。所以说:“举长者可远见也。”

裁,断也。

《易》言:“君子以容民畜众。”

能断大事者必将为众人所比。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明,故能孕育万物。

大器之人臣、大才之人君以百姓心为心,谋事着眼于百姓、国家长远得利为利,故能得众人亲比,百姓所归往。所以说:“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善于“顾忧”持后之人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善于”顾忧,举长、裁大”之人也。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此节之所谓也。

参考译文

平原上的小坡,怎么能够成就大山之高?大山上偶尔出现的的小山沟,怎么能够算作深?

毁谤诽议贤者,吹捧不肖之徒的“訾讆”之人得用,君主的聪明就会被蒙蔽,从而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给国家带来祸患。所以这样的人是不能委之以重任的。

谋虑远大的人,可以同他共图大事;见识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行治国之道。

对于那些做事只贪图个人政绩、眼前利益、不顾及隐患的人,明君要设法使其远离,不要任用;注重长远利益的人,影响也就深远;材器伟大的人,会让四方百姓来亲比。

备注此译文来于网络,本号只就谬误处做了部分修改。文义以经解为准。

----《管子·形势篇》第三次学习结束

初稿:2014-03-09 10:57

再次修订:2019-07-20 15:48


雅兰在世间  不媚俗  不苟合  致力于打造微信一流学术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