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燕山茶社 2019-11-09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他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对中国绘画历史影响深远,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元四家',他就是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

倪瓒,江苏无锡人。倪瓒属于富三代,祖父为大地主,富甲一方,赀(zī)雄乡里,家中四方名士川流不息。父亲早丧,兄弟三人,同父异母的长兄倪昭奎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属特权阶级,既无劳役租税之苦,

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

倪瓒从小得长兄抚养,生活自是无忧无虑。长兄又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作私教,1对1精英小班。正是这样一种先天独厚的条件,

培养出了一位清高孤傲、洁身自好,又特爱干净的文人雅士。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少时的倪瓒虽家境富裕,但未染纨绔子弟习气。他爱读书,每日必去家中藏书楼'清秘阁'中孜孜不倦地学习。

藏书楼一共分三层,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倪瓒除精心研读典籍之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秘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远有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近有米芾的《海岳庵图》等。

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他还经常外出实地写生,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青年倪瓒博采众长、学习勤奋,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在绘画上开创出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他擅长绘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他的粉丝中不乏一些有名的画家,以后可以单独写一篇,今天的题目是“劣币驱逐良币”,就言归正传吧。

首先解释一下何为劣币驱逐良币?所谓良币就是指成色高的钱币。不良铸币商为了谋利,经常会融掉成色高的铸币,再把它们分成若干份后,铸作成色低的铸币流通于市。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据记载是英国人托马斯·格雷欣,所以该规律被称为“格雷欣定律”。后来定律延伸开来,用来说明邪恶驱逐善良,坏人驱逐好人等等。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下面逗叔来简单讲述一下劣币是如何驱逐倪瓒这枚良币的。

大家都知道,倪瓒除了画画厉害,书法了得,文章牛逼外,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洁癖,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这样一枚举世皆脏,

唯独我最干净的良币,自然逃不脱“格雷欣定律”。

先从生理上的洁癖说起——倪瓒有一次看中一赵姓歌姬,本来春宵一刻值千金,没想到他却让歌姬洗了一夜的澡,天亮了还是对她不放心,啥事都没干成。

那赵姓歌姬回去跟大伙儿一说,大家都乐坏了。毕竟,请客洗澡的嫖客太稀罕啦。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和倪瓒在家里为洁癖闹出的很多搞笑事一样,以上这件事情亦无伤大雅,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伤筋动骨喽——

话说农民起义军首领“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有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倪瓒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有着精神洁癖的倪瓒大怒,撕了绢,钱原路退回。不料,一日倪瓒泛舟太湖,正遇上张士信,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劣人张士信把倪瓒痛打了一顿,倪瓒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我和他一说话自己就变俗了。'

倪瓒还作诗一首:'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看来倪瓒还嫌苦头吃得不够,拼命向世界宣布他是良币。张士信就成全他,把他关进大牢。到了牢里,环境是变了,但倪瓒的良币本性难移。

狱卒给他送饭,他让狱卒送饭的时候一定要举案齐眉。狱卒心想:我又不是你老婆,你让我举案齐眉干嘛?

问倪瓒,倪瓒不回答。问旁人后才知道:倪瓒是怕狱卒把唾沫鼻涕喷到饭里。

狱卒听后大怒,露出劣币驱逐良币本色,将倪瓒用铁链子拴在厕所里的马桶旁边,让他天天被臭气熏着。

众人纷纷求情,狱卒才把倪瓒从厕所里放了出来。劣币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良币成为像它们那样的劣币。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前文提到过倪瓒喜欢经常去自家的藏书楼'清秘阁',旁人不让进。

还有一匹白马,也是他的心头好。有一次倪瓒的老妈病了,他求葛仙翁看病。这葛仙翁也是一枚潜伏的劣币,他趁火打劫,要求倪瓒用他那心爱的白马来接。

那天正下着雨,倪瓒是孝子,虽不情愿也只好同意。下雨天白马身上弄得一塌糊涂,葛仙翁又要求到清秘阁一游,倪瓒勉强同意。

劣人葛仙翁高兴坏了,在清秘阁里到处乱翻一气,地上踩了许多泥脚印,也不讲文明,随地吐痰。

之后,倪瓒马上让人把清秘阁锁起来。一直到死,再没有踏进半步。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

1372年6月28日,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

不难看出,倪瓒这是铁了心要把良币坚持做到底啊!

倪瓒:劣币驱逐良币

1374年12月14日,倪瓒身染脾疾,一病不起,享年七十四岁。

身为良币的倪瓒,一生都在为不被劣币取代而作努力。他的努力真管用吗?有点用。

倪瓒设计完菩提正宗寺,也就是现在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当家和尚僧天如禅师为表答谢,宴请他,特意上了一道姑苏名菜“清蒸鳜鱼”,

倪瓒吃了一筷就停了。

僧天如又请人上了一道烧鹅,倪瓒尝了一口后说“好”,陪同的客人听倪瓒说好,也就跟着细细品尝。消息传开,苏州各大菜馆都争相做这道菜,菜名就以倪瓒的号“云林子”为名,叫做“云林鹅”。

后来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此亦有详细介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因对自身与事物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以及不妥协于劣币的良币精神,倪瓒还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最终倪瓒成功了,他以高纯度铸造的人生良币,将才情、趣闻与美名一并留给后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