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立冬 | 寒风乍起,万物收藏

 书中淘乐 2019-11-09

今日立冬 | 寒风乍起 万物收藏 来自有书 10:12

文 | 有书李戈 · 主播 | 赏新晴

晨钟起,暮鼓扬,秋收尽,华叶衰。

东流逝水,叶落纷纷,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逝了。

转眼间,一年的时光已经接近尾声。

今天是立冬,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明代诗人湛若水就曾在他的诗中描述道:

“立冬之后冬之先,病骨偏宜爱日天。喜把新诗酬酒伴,从看好景到新年。”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渐短,气温降低,万木凋零。

北方,大地封冻;江淮,“三秋”尾声;江南,抢种晚麦,移栽油菜,好一番忙碌的景象。

时光在流逝,脚步从未停歇;万物在更新,我们不断成长。

岁月是那么的公平,从不多给人一秒,相反也不会少给任何人一秒。

越是天气寒冷,就越喜欢一个人静下心去沉思。

看着繁荣与枯萎的交替,似乎也更容易在参天尽物中,领悟生命的意义。

中的立冬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无论窗外如何大雪纷飞,回到家里关上门,举起一杯热酒,敬一杯岁月。

同样,也敬一杯给自己。

人文的感怀往往赋予着冬天更为丰富的意义,尤其在秋冬交替之际。

立冬之说,源于经典。

最早是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建始也”。

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其意思非常明显,冬季即将到来,粮食要打晒收割完毕,还要做好储物的准备。

动物们也需寻找栖身之地,进入冬眠期。

万物也要开始聚藏力量,抵御寒冷。

我国古代针对立冬有三候之说: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空气的温度已然能令水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大范围冻结。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会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作为重要的节气之一,立冬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立冬这天,人们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

即便是有再多的工作需要忙碌,也要停下来,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

一方面祭祀祖先,不忘本源是每一个子孙后代应尽的义务;

一方面祭祀苍天,农民之所以能有今天丰收,物阜民丰全有赖于上天的恩赐。

并借此机会祈求上天赐给来年好的气候,滋养农作物繁荣生长。

在祭祀仪式之后,那些准备的酒肉粮食,也是让那些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能够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勤劳的人民是在土地的孕育下逐渐成长,对脚下的土地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愿意用心去接纳大自然的馈赠,也愿意以自己的方式感恩自然。

舌尖上的立冬

立冬以后,万物收藏,于人而言,起居适调。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南方喜欢热补

珍馐美味,色香俱佳,八珍玉食,唇齿留香。

对于长期与蓝天黄土打交道的农民来说,各色美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饮食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填饱肚子,而有着更广泛的疗心养体之用。

像南京人在立冬的时候就喜欢吃葱,所谓“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

老南京人认为吃生葱可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他们还总结出了“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的俗语。

南京人不仅是生吃葱,烧肉、烧鱼装盘后也不忘特意撒满一层南京特有的香葱。

让新鲜的葱花一起下肚,既吃了美食,那青白玉般的葱儿又带来冬季里的健康。

福建人补冬的方式会比较独特,在他们那里流传着“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滋补身体。

北方喜欢吃饺子

南人喜米,北人好面。

对于北方人的立冬,吃什么都不如一盘饺子来的实惠。

一盘水饺,热气腾腾,一壶老酒,浸润脾胃,所谓“饺子就酒,没饱没醉”。

一顿饭,吃的不仅是餐食,更是浓浓的亲情。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

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东北立冬进补也吃饺子,主要吃酸馅的。

同时,还要配上像著名的“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等著名的“硬菜”一起吃,这个立冬才算藏足了体气。

都说“民以食为天”,只要在事物上用心雕琢,才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力量。

立冬方始,人们面对的黑夜时间也会慢慢增长。

但对于久劳农务的人们来说,这样的时间正是在大地中潜藏勃勃生机的时候。

“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当脚步迈进了冬季,将与漫长的寂静为伴。

但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

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全新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