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类外感水湿病,用这四个方子就足够了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1-09

文|闰土

来源|青穗兮兮

 导读 

本文是青年中医吴明奇大夫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风水证这一临床常见病证的四种辨证思路及经验方,原载于吴大夫的个人公众号,今授权青竹发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风水证“是各类外感水湿病的统称,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所谓风水证,“风”指外来之邪气,有风热、风寒之分。“水”指郁于人体之水气、湿气、水饮、痰饮,水、饮、痰、湿本为一物,仅性质之差别,有表里之分。

风水证既见表证,又有水湿,治疗应兼顾两者。风水证临床常见于西医的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心功能不全、慢性肾炎及部分风湿郁结肌肤引起的皮肤疾病等,这些疾病有两个特点:

第一,多有表证;第二多有全身或局部水液代谢异常的表现。笔者根据外邪之寒热性质,水饮之寒热性质、偏表偏里的不同,总结了以下四方作为基础方治疗一切风水证,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 、风寒兼寒饮在里——小青龙汤

《伤寒论》指出小青龙汤的主要症状为“咳而微喘”、“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不渴”、“或小便不利”、“少腹满”,为治疗表寒里有寒饮的方子。本证必先内有水饮,再外感风寒。素有水饮之人,脾肺之气必虚,一旦感受寒邪,则水寒相搏,皮毛闭塞,肺气闭阻,输转不利,更致水气停蓄。

发热者,有表证也;咳喘者,水气上逆也;干呕者,寒邪碍胃也;或渴或小便不利者,阳凝气不化也。治之不可独疏其表,亦不可独化其饮,宜解表散寒与温肺化饮配合。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温化里饮,麻黄、桂枝、芍药、甘草调和营卫以发散风寒。

本证之表寒有虚实之分,表寒实的,脉多浮紧弦而无汗,发热较甚;表寒虚的,脉多浮缓弱而汗出,发热较轻。另外,内饮偏重的,脉多沉紧弦,或微热,或无热,痰涎清晰而量多。

因此,临床运用此方,应根据偏表、偏里、偏虚、偏实之差异,灵活变换各药用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气之上逆为咳,水之上逆为喘,水气上逆,则发咳喘。既然本证有水饮偏重的情况,那就肯定有水饮较轻的情况。此时患者可仅见咳,不见喘,但必有表寒,或微或重,此时用小青龙汤亦有效。简而言之,应用小青龙汤无须咳、喘同见,只有咳,也可用小青龙汤,这就扩大了小青龙汤的适应症。
 
二、风寒兼热饮在里——越婢加半夏汤
《金匮要略》指出越婢加半夏汤的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一身悉肿”、“口微渴”、“按手足肿上陷而不起”,为治疗表寒里有热饮的方子。

患者素体肺胃郁热,外感风寒,激动肺脏痰火,发为喘嗽,目突如脱。既然内有热饮,则可见口渴喜饮、面赤、便秘尿黄、苔黄或腻、脉浮且大等症,以此与小青龙汤相鉴别。该方以麻黄、生姜散表寒,石膏清内热,半夏涤痰饮,共奏辛散风寒,肃清热饮之功效。
此方应与小青龙加石膏汤相鉴别。小青龙加石膏汤可见外邪化热之证,但其热初成,并未深入,与久伏体内之热饮不同,故仅表现为烦躁,舌苔尚白润,此方石膏用量不及前之一半,但复加桂枝、细辛,重在温饮行水。简而言之,两者皆有热像,但越婢加半夏汤热重于饮,而小青龙加石膏汤饮重于热。
张锡纯曾治一孩,喘逆大作,痰声如锯,面赤身热,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偏黄,舌苔白润,脉象浮滑,其用小青龙汤加石膏、川贝而愈。从本案面赤身热、便秘尿黄、脉浮滑来看,像是热重于饮的越婢加半夏汤证,但从更重要的喘逆、痰声如锯、舌苔白润、无烦渴来看,应属饮重于热的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三、风寒夹湿在表——麻附五皮饮合麻杏苡甘汤
麻附五皮饮见于《重订通俗伤寒论》,顾名思义,为麻附细辛汤与五皮饮合方。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风湿之专方。

患者素体阳虚,风寒夹湿在表,本虚而标实,见头痛身热、恶寒怕冷、无汗、四肢疼痛,肿胀不温、脉反沉等症。两方合用,以麻黄行太阳开肺气,附子、细辛温化肾气,杏仁、苡仁、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加皮入肺脾肾等经,开腠理以利水湿、健脾胃以运水湿。此方脾肾同治、扶正与祛邪兼顾。

四、风热夹湿在表——薏苡竹叶散
薏苡竹叶散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之风湿热郁蒸肌肤之证。叶天士谓此方病机为“风湿伤于气分“。

气分为病,故见身热、汗出等症,既汗出但表邪扔不解,此为风湿郁结于表。方中用竹叶、连翘解肌表之热,薏苡仁、白蔻仁、茯苓辛淡渗在表之湿,滑石、通草利小便。然湿与热结,轻者滞于肌肤,重则流注肌肉关节,甚者内滞胃肠,其病纠缠难愈,此时此方功效较弱,无法胜任。若流注肌肉关节,发为痹症,可合用木防己汤、中焦宣痹汤等方;若内滞胃肠,可合用加减正气散方若兼有食滞,可合用枳实导滞丸

总结
以上四方涵盖风水证最常见的四种症型。前面三方均为表有寒证,其中前二方为表寒实证,根据素体阴阳偏盛,有寒饮及热饮之分,寒饮用小青龙汤,热饮用越婢加半夏汤

表寒不得速解,可入里化热,但热势较微,与素有热饮之越婢加半夏汤不同,此时虽有烦躁等热像,但舌苔尚白润,亦无明显口渴症状,仅需在小青龙汤中加用石膏清其郁热即可。

第三方为表寒虚症,正虚则抵抗邪气力量弱,正邪之间斗争亦弱,故无寒邪化热之说。此时一派寒像,水邪不深,宜温补脾肾,水邪自消,如釜底加薪,釜中之水气上腾而消散矣。

第四方为风热夹湿证,湿犯机体,初在表,用此方可应手取效。然湿与热结,则缠绵难愈,根据在肌表、在肌肉骨节、在胃肠之分,常需合用它方加强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