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光辉rlbr1vjwmb 2019-11-09

明朝是从农民起义的战火中走出来的国家,自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伊始,就不断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尤其是明朝的北部边防,更是对朱明江山造成了极大的政治威胁。所有朱元璋在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第一件重大国事就是在边防地区部署军事力量。

明朝要想在边防地区屯兵驻守,前提是必须得有军事官员,只有这样边防地区的军事指挥能力才会更强。 尤其是在北部边防的部署上更是不遗余力。因为明朝的北部与蒙古交界,而且在明朝初年曾多次与蒙古作战,所以为北部边疆地区的稳定考虑,明朝在与蒙古接壤之地,设置了四十余个卫所进行防卫。

据《明史》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再到明成祖朱棣,为了稳定边疆统治以及维护朱明政权,一直都在不停的构建边防体系。这两位明朝前期统治者的的“边防思想”,对明朝边防建设以及防御体系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一·明代开原参将制度与边防防御体系的构建

从明朝的官制上来看,参将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军事官职,主要的职能属性就是镇守边区的统兵官。这种武官职位并没有定员,权利范围仅次于总兵、副总兵。一般都会被派往各个军事要塞。而开原参将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设置的。

实际上明朝的参将虽然是武官,但是由于参将数量较多,所以很多参将也会负责漕运,调遣河工、守汛防险方面的事宜。但从参将的官职属性上来看,其实最主要的工作职能就是防守巡逻。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开原参将的军事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明朝设置开原参将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稳固边防防御。这其实也使明太祖朱元璋,所提出的“守备为本”方针的重要体现。在开原地区设置参将制度,既可以方便管理当地的大小军务,同时也能够及时与统治者保持密切联系。

当出现重要军情之后还可以迅速传递消息,这不但有利于统治者随时了解边防情况,同时对于稳定边疆统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守备为本”的方针指导下,以开原为主的边防地区开始“屯田练兵”,这其实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边防保障措施。

“今重兵之镇,惟在北边。然皆坐食民之租税……兵食一出于民,所谓农夫百,养战士一,若徒疲民力以供闲卒,非长策也。古人有以兵屯田者,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兵得所养而民力不劳,此长治久安之道”。

这段话说明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其实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边防策略,在开原参将设立之后得以具象化。也就是说“守备为本”,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事实证明在明朝前期,开原参将制度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但是在明朝统治的后期,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原却变成了清军打开明朝国门的钥匙

二·开原参将制度与明朝边防统治互为依靠

开原是明朝时期辽东防御体系中的一座关键城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开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与建州、蒙古、沈阳和辽阳、海西接壤。所以在明朝的边防防御体统中,开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康熙《开原县志》记载:“开原本元开原路地,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三万卫,二十五年(1392年)设辽海卫。因旧土城之东修筑砖砌。周围二十三里二十步。门四:东曰阳和,西曰庆云,南曰迎恩,北曰安远。角楼四,鼓楼在中街。”

通过《开原县志》中的记载,不难看出开原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清朝,从地理位置和军事要塞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这种前提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开原地区,明朝在开原设置参将守城制度。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在边防地区设置参将制度,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而且也十分符合明朝前期的国情。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来说,其实首要任务就是稳定边疆。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有利于明朝统治,并且也为国内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推行,留出了很多空间和时间。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所以制定的明朝边防政策,被历代明朝皇帝当成了一种传统国策。尤其是在开原设置参将制度也属于历史首创,即使是后来清军打败明朝坐稳江山之后,参将制度也依然保留了下来。这说明参将制度确实具有一定优越性。

三·开原参将制度的局限性

但是,在明朝末期由于历史腐败、奸臣当道,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都被废止。尤其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开原参将制度也被荒废。这对于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池来说,开原失守其实也是大明王朝覆灭的一个缩影。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虽然边防制度或政策的成与败,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开原参将制度的局限性,无疑对明朝边防稳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明朝后期由于官员腐化程度加剧,不但无心守城而且还克扣军饷。但由于参将的权利相对比较大,所以官兵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据《明史·马芳传附马林传》记载:“林虽更历边镇,然未经强敌,无大将才。当事以虚名用之,故败。”

这其实就是明末开原参将的整体水平,虽然在其位但并未谋其职。但这也不能说是参将制度的错误,而是明朝统治者在参将选择上的失误。

开原城陷之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我兵遂布战车、云梯进攻。欲先破东面,塞门掩杀。正夺门时,攻城者云梯未竖,遂逾城而入。城上四面兵皆溃。”

这个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池,在守城参将的玩忽职守中落入清朝之手。

结 语

从大明王朝创立开始一直到清军攻入北京明朝覆灭,在不足三百年的王朝统治历史中。开国之君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基本上都是按照当时的国情而定。明朝在开原设置参将制度,其实对当时的边防以及明朝统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代为何要建立开原参将制度?它的建立对明代的边防有何影响

但是在明朝末期由于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再加上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再好的制度和政策如果没有得到大力实行,其实也等同于一副空皮囊。大名王朝以农民起义立国又被农民起义颠覆,这不得不说是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轮回。

【参考文献】

1. 于泳跃《明代开原参将制度的沿革》

2. 方志远《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

3. 崔建盼《明代辽东边墙初探》 

4. 于泳跃《明代开原城市空间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