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丈高楼重地基,论来章氏版易筋经十二势

 涛涛hc6nrw4ml4 2019-11-09

大家好,我是初学者2014,今天见一下章氏版易筋经十二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章氏本《易筋经》中尚还附录了一套十二势练法,其所用口诀更为自然原始,说明是在王祖源之前所存在的内容,其中作者简单说明了功法来源:
“此功昉自释门,以禅定为主。将欲行持,先须闭目冥心,握固神思,屏去纷扰,澄心调息,至神气凝定,然后依法如式行之。必以神贯意注,勿得徒具其形。若心君妄动,神散意驰,便为徒劳其形,而弗获实效。初炼动式,必心力兼到;静式,默数三十数,数日渐加,增至百数为止。日行三次,百二十日成功。气力兼得,则可日行二次;气力能凝且坚,则可日行一次。务至意念不兴乃成。”
这段文字说明,此功法只是佛门所传,不知道哪来的,练法更为简单,只是按照各姿势,不要动,每个姿势一百个呼吸。同时用数息法,每天练三次,三个月左右就见效。则再减少每天练习的次数。练到什么程度呢?“意念不兴”。这个过程中,会有气力坚凝的附加功效。
这套功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又被附录到《易筋经》中?它和动练的十二势练法有何区别?这些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来章氏之所以将这套功法附录于刊本中,主要看中其易筋的功能,我们知道抓握用力、行走奔跑,刨去血液神经,都是筋和肌肉的作用,易筋的作用就是“反”,把短的变长,长的变粗,坏的变好。就是这样,十二势的练法基本涵盖了人体阴阳两面基本筋脉,所以来章氏附录了这套功法,对于我们来说,所看重的也是易筋的功效,但对于原本创编这套功法的人来说,也许他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这个,如上面所录,以数息法把各念头归一,最终要去除各种杂念、妄念等后天意识,这是印度体位瑜伽的基本相同的目的了,然而每式功法中又有相当中国传统的内容在内,这说明创编者学识丰厚,实践和理论都有相当造诣。


我们前面说了,动态的练法,运动气血,助益精神,静态的练法何以易筋呢?前面说过什么是筋,古人对于筋和肉的区别,那么我们易筋,锻炼筋脉,就要把粘附一起的肌肉组织放松下来,当然不是绝对的放松,也不可能完全放松下来,我们知道平时的运动都是肌肉主动收缩而致,而关节附近的各韧带、结缔组织、肌腱等都起辅助作用。当我们把一个姿势摆好后,相关的肌肉就会发紧,就会做功,就会起作用,这是必然的。但当我们长期固定这个姿势时候,相关肌肉群疲劳时候,关节处的辅助部分就吃上力了,就受到了刺激,什么刺激呢?首先就是地球重力的刺激。我们的姿势无时无刻不在和地球重力相克着。我们的肌肉由于疲劳松弛后,相关的筋脉组织就会被刺激,开始很少,这种刺激或许几秒钟,这就是我们讲的“越到最后越长功夫”的原因,慢慢地,随着时间延长,肌肉越发放松,筋脉越发增长,人体的感受也会由小疼到大痛,再到无痛。这是一个过程。除去重力和人体向上的力这一对外,还有左右和前后。这就是传统上讲的六面力。每个关节都是如此,六力错综则成球。这也是一个浑元的过程。易筋经开始练的就是这个,从静态练法开始,严格来说,才算真正的易筋练法。
传统的武技,讲究的就是易筋,不用力而有力,是不用经常用的肌肉力,却能用力发力,我们平时用肌肉的力量,习惯让我们的感觉迟钝,如问我们喝的水什么味道?我们不清楚,因为每天都喝,变成身体的一部分如何去找味道?肌肉用力也是如此,所以当筋力筋劲出来了,自然觉得很神奇,其实神奇吗?一点也不神奇,看对谁而言了。
静态练法中,尚有熊传十四势练法,却为人所误解,以为和另外一套十二大劲的练法相同,要层层加力,其实这是完全误解了这套东西,十四势练法中除了第一式取自十二大劲外,其余各式其实都和来章氏没有分别。都要去用意不用拙力。更要讲放松。
易筋的功法,并非只有这一途径,但基本点则是要去除掉相关同筋脉相纠结的其余部分,专练于此。只有这一关过去了,筋脉强健了,才能
作为其它武技、治疗等等的真正基础。

静态练法之后,仍然是动态的练法,是易筋之后的动态,比之开始的动态,自然上升了一个台阶,这个时候的涵养气血,更多的是滋养筋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