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是我国古代九大历史名山之一,海拔仅582.8米,但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所以,自古就有齐鲁名山归“岱、峄”的美誉。可你知道吗?真正使峄山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块石碑。据说这块碑,还因魏武帝曹操被毁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待小编为你细细道来。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峄山位于“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邹城市东南,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等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都曾登临过峄山,并在此留下了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石刻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色彩。而在这些石刻、碑碣中,最著名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峄山碑”。 峄山碑又称“秦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峄山碑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曾与鲁诸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祭山之事。” 峄山碑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碑高1.9米,宽0.48米。石碑上的刻字为小篆体,共222个字,内容则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此碑之所以震古铄今、闻名遐迩,与秦始皇的名人效应固然分不开,但更让古今文人趋之若鹜的还是碑刻上秦相李斯的小篆书体。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堪称国宝级的碑刻,却因曹操的一个举动,而毁于一旦。 男人的占有欲都是很强的,特别是像曹操这样的超级男人。乍听到这个建设,他还有点犹豫,可又确实对该碑甚是爱慕。但曹操不愧是一代奸雄,马上做出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反问:“这样好吗?” 原来,曹操当晚从峄山回到住处,想到即将被自己收入囊中的稀世珍宝峄山碑,不觉喜形于色。他的一个谋士见了,问明缘故后说:丞相啊,都说您明哲睿智,从不处虚名而务实祸,峄山碑受全天下士子的仰慕,您若据为已有,天下士子如何看待啊?” 原来,真正的峄山碑早已经被焚毁,现在我们在陕西西安“碑林”看到的《峄山刻石》,其实是南唐人临写重刻的。而原碑我们再也无缘一睹它的风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