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潇 个人简介 山西运城人,曾先后受业于李昕、孙文忠诸先生。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薛亮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在站博士后,导师林容生先生。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文艺促进会博士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三静书画院特聘书画家。 绘意成形 妙释情怀 ——论常潇的青绿山水画 文/姜坤鹏 在当代青绿山水画家中,常潇是一位新秀。生活中,他温文尔雅、外慧内秀;艺术创作上,他孜孜不倦,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他着眼传统,反复思忖题材、笔墨形式;又于继承之中有探索,着意整合与重构自己的意象山水。 常潇 五柳居舍 34x68cm 2018 凡人皆能感受山川自然之美,作为画家,常潇的青绿山水,并非纯粹的自然之境,而是将“眼中之山”不断融为物我一体的“胸中之山”。从“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熔铸了他的思想、趣味,以及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解读。闲暇时的常潇,经常在纸片上画草稿,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推敲画面元素的布局,比如山的高低、远近、虚实等。其时,他全神贯注于对象之上,以虚静之心照物,心与物冥为一体,既是推敲画面构成形式,更是抒发“自我”内心情境。有了胸中之山的构思,画家“得之于心”并“应之于手”。 常潇 云横秋岭图 34x68cm 2018 在题材上,常潇着力描绘湖山景色,高人隐士、山涧垂钓等阔远的景观。技法上力追传统,细致刻画山、石、树木。尤其是对山石的表现上,常潇将其符号化、意象化、装饰化。这种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图式同时带有“抽象美”和“具象美”的因素。常潇一方面在“笔道”中“模拟”自然中物像的大致轮廓,另一方面“笔法”中饱含着自身独立“抽象美”属性。乍一看常潇的绘画,对于山石表现,看似具有“一致性”,但仔细观察确有精到之处。画家努力追求线与线之间的和谐,如线的虚实、疏密。在用色上,为了增强画面色墨晕染的效果,赋予作品深远的意境,常潇对色彩的透视、位置用心布置。他也巧妙利用水墨易洇的优点,尽量降低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采用花青、赭石、头绿多遍罩染,使画面获得厚实并通透、坚实且明快的视觉效果,画面尽现温蕴俊秀之美。 常潇 蔺溪逢雪 34x68cm 2018 常潇的作品流露出一种超越俗世的清雅与幽微,构图饱满。画中的一山一石、一树一草、一涧一溪等每个细节都耐人品味。幽幽远山,山石树木,慑人心魄,让人如临仙境,产生无限向往。“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画家虽居于小小的画室之内,但是却在方寸宣纸间,以笔墨变为“卧游”之具览山水胜迹。有的作品描绘临秋登高远望之景。画面上群山耸立,江河浩淼,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茅居村舍,行船渔者等,刻画精细,意态生动。画面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对于树布置和刻画,有主有次,相互映衬;树之干、枝、叶表现技法各异,表现出“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之意境。丛林掩映之间,碧波江水之上,或有流水觅知音,或有品茶会知己,趣味盎然,让人浮想联翩。 常潇 渔村乐居 34x68cm 2018 因此,从“眼中之山”到“胸中之山”,再到“手中之山”,常潇的作品塑造青绿山水画当代表现形态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山水的本色回归;他用重新整合的绘画语言传递了当代青年画家的山水情怀,其画风既洋溢着清丽工整、温蕴俊秀之美,又透露出阳刚雄伟、博大雄浑之境。 作品 欣赏 常潇 苍松千岩浮云万里 70x170cm 2017 常潇 江涛万古峡 45x102cm 2018 常潇 款鹤图 34x34cm 2017 常潇 清凉阁 34x34cm 2017 常潇 峡江云帆 46x68cm 2018 ![]() 常潇 嘉木繁荫 56x102cm 2018 ![]() 常潇 怡和仙居 34x65cm 2018 ![]() 常潇 和怡仙居 34x65cm 2018 ![]() 常潇 江夏纪游 68x68cm 2018 ![]() 常潇 夜光曲 68x68cm 2016 ![]() 常潇 幽幽鹤鸣 34x68cm 2018 ![]() 常潇 青峰拥翠 34x65cm 2017 ![]() 常潇 松高白鹤鸣 34x67cm 2018 ![]() 常潇 沂山高隐图 45x102cm 2018 ![]() 常潇 瞿塘春醉 70x138cm 2018 ![]() 常潇 曲溪逢雪图 34x65cm 2018 ![]() 常潇 景台观云图 69x206cm 2018 ![]() 常潇 云海千载苍茫 34x136cm 2018 ![]() 常潇 朝阳淡淡宿云轻 49x182cm 2018 ![]() 常潇 湖山晓霭 34x136cm 2016 ![]() 常潇 江云飘素练 34x136cm 2017 |
|
来自: 昵称37018136 > 《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