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画寄友情 1906年暑假后,曼殊至芜湖,在皖江中学任教,并在安徽公学兼课。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时任安徽公学监督邓绳侯,两人“昕夕过从,欢聚弥月”。 邓绳侯(1858 ~ 1913)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曾孙。其人亦精书法,且对经学有所研究,在安徽优级师范学堂,曾讲授经学。曼殊说他“究心经学,不求闻达。”后来,绳侯在家乡“奔走教育”,曾任安徽省教育司司长,创办省图书馆、省立中学、女子师范学校、安徽女子公学、皖江中学,也曾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 曼殊不久离开皖江中学至上海。一天,刘师培前来看望他,带来绳侯怀念他的一首七绝: 寥落枯禅一纸书,欹斜淡墨渺愁予。 酒家三日秦淮景,何处沧波问曼殊? 曼殊本来也很思念绳侯,此后半载,“积愫累悕,云胡不感”,于是作了一幅画给他。画上的人物不只是思念;他,奋力划船,急于到家乡怀宁,去看望绳侯。 曼殊是把绘画看作自我表达的工具的。 ![]() 《寄邓绳侯》,原刊于1908年3月《天义报》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期合刊。画跋以铅字印于两側:“怀宁邓绳侯先生萟(艺)孙,为石如老人之曾孙。于其乡奔走教育。余今夏至皖江,就申叔之招,始识先生,与共晨夕者弥月。后余离皖之沪。月余,申叔亦来,出先生赠余一绝云:‘寥落枯禅一纸书,欹斜淡墨渺愁予。酒家三日秦淮景,何处沧波问曼殊?’今别先生不觉半载,积愫累悕,云胡不感?画此奉寄。丙午,曼殊记。” 此画在《曼殊遗画》中重新发表时,题跋以隶书写于画面:“怀宁邓子绳侯,为石如先生贤曾孙也。究心经学,不求闻达。丙午,衲至皖江,遂获订交,昕夕过从,欢聚弥月。亡何,衲之沪。月余,申叔来,出绳侯赠衲诗。诗曰:‘寥落枯禅一纸书,欹斜淡墨渺愁予。酒家三日秦淮景,何处沧波问曼殊?’忽忽又半载,积愫累悕,云胡不感,画此寄似。曼殊志。己酉八月既望,属蔡守补题。” 己酉八月既望:1909年9月29日。 《曼殊妙跡百帧》列此图为第37图。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李蔚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