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的一篇短文,无一句闲语,文势如悬崖断堑

 罗宋汤的味道 2019-11-10

对一件事情的评价,不同的人阅历不同、见识各异,有不同的观点自然无可厚非。但若是大家都认为正确的事情,某人却义正辞严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说得令人信服,却着实难能可贵。下面就分享王安石的一篇短文,无一句闲语,文势如悬崖断堑。

读孟尝君传

宋代: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到底说了什么?先看白话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此都归附他,他也借力从强秦逃走。其实孟尝君只不过是他们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

其实他只需得一贤士,齐国就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吗?那些人出现在他的门庭,才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孟尝君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他与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都以好客养士出名,称为“战国四公子”,而孟尝君尤以招纳贤士而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孟尝君的事迹,这篇短文就是王安石的读后感。

之前人们都赞扬“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却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传统看法。他认为一个合格的“士”,必须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根本不配“士”这个高贵称号。文章借题发挥,反映了作者豪迈的气魄和自负的态度。

本文只有短短九十字,首句掲出“孟尝君能得士”这个传统观点,不加褒贬,文势平稳,以引出下文。接着两句反问,似石破天惊,顿起波澜,先分析孟尝君门下之“士”的构成情况,再指出孟尝君在历史上的作用,一层紧接一层,用史实力破所谓得士之论。

最后一句总结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指出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在他门下,所以真正的士人就不来投奔他了。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寥塞数言,无一句闲语,给人以一种极其显豁的新鲜感觉。

本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历代传诵的翻案名作。文章笔力峭拔,辞气凌厉,缓起陡转,承进疾收,写得抑扬顿挫而转折有力,是短篇文章中的典范。清人沈德潜这样评说,“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作者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不愧为文短气长的典范。

王安石不管史记如何评价,他经过认真研读和仔细思考,发现了孟尝君只不过是徒有其名,而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也是看透了他贪慕虚荣的本性。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惜孟尝君不仅没有远见卓识,而且优柔寡断,让多少齐人感到寒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