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察 注意那些有智而无义的人,因为他们会变成佞人。 上当之后不要责怪人心难测,而要检讨自己的不察。 对手对你怒目而视,并不可怕;如果他对你浅笑,或异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像运用矛相同运用才智吧,在不断的较量中才干进步谋略的锋利程度。 听他怎么说,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看他的表情,然后掌握他的心里。 先辨出—个人的好坏真伪,再建立与他往来的尺度。 二、筹谋? 善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 谋定而思动,后发制人则胜机已握。 善谋者历来不是依据道理,而是依据好坏做出决定。 注意强弱的改变。用己之强,来攻敌之弱。 要消声匿迹、不事声张,如此胜机便大了。 不要主动与人为敌,不要抛弃修好的机会。 三、用人? 君者只需任人唯贤、赏罚分明;臣者只需能言能行。 要注意不扯谎偶然扯谎,不使诈偶然使诈的人。 第一印象好的人不必定是好人,因为小人更擅伪术。 要考察人的实质,要适应人的性格,则事情就可为了。 发现和运用贤达的人则事有成,不辨和运用奸佞的人败机先伏。 当权者首要看重的是忠实而后才是才干。 经世之道,识人为先,用人后之。 四、事上 以德报怨是下级化解矛盾、获得体谅的有用方法。 在大事上忠心,一起不疏忽小事;干着上面所想的,想着上面未想的,这是宦途升 迁的才智。 恪尽职守,是一种大的聪明和才智。 才智是一种品质,聪明绝不等于才智。 一次济困扶危,胜过十次锦上添花。 五、避祸 以其昭昭,示人昏昏,而后能够全身。 以无示有,可获得利益;以无示无,可消弭灾害。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舌头比牙齿更强固。 功大才强者,如果没有权谋,处境就阴险了。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消除风险、避免事端也是一种'走'。 六、度势 智者不只能够掌握势,利用势,还能够造势。 做大事的人,眼光和胆识同等重要。 人所好者,利禄也;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实为人之本性。 谋略没有才智就不能拟定,没有胆量就不能实施。 胆量和才智都俱备了,就能够造势了。 不要泄气,耐性等候势的改变,而用自己优势来对敌人的劣势。 知其不可为而为。许多人都在犯同一种过错:把时间浪费在不可能完结的事情上。 七、攻心 攻取人心,就要用理来说服,用爱情来打动,用义来引导,用威来震慑。 刚柔相济,能够消除对方的对立心情,缓解矛盾;但收取人心,柔在刚上。 扰乱对方,激怒对方,等候对方的破绽,然后能够获胜。 使对方畏惧,并处于风险之中,尔后方可实施收心的策略。 削弱对手,比强固自己愈加便利有用。敌人弱了,就等于我变强了。 八、权奇 善察者明,慎思者谋,无言者智。 擅使'拖刀之计'者,往往是最后的赢家。 想要打败对手,就必定先要放纵他们,使他们骄横。 故意违背他的希望,使其浮躁,诱其显露漏洞,则大事可成。 善隐者胜,善显者败,善辨吉凶者无忧。 策略没有好坏高低,能适用者为上策。 九、谬数 或先机取胜,或以静制动。 只有真实的智者才干大巧若拙;虎行似困,才干宣布丧命的一击。 知道对方的诡诈,故做没有觉察,可得先机。 把对方引到荒唐的境地,而后要用对方的矛,攻击对方的盾。 利用敌人奸细达到自己意图,是高一筹的谋略。 有时闹也是一种谋,孙悟空小闹得弼马温,大闹得齐天大圣。 十、机变 适应时变的人,才善于做出改变。变则安,不变则危。 借刀杀人的策略,虽是小人常用的惯伎,但用来抵挡小人也非常有用。 设置任何策略,需掌握对手的心思,一起要不露痕迹,见机行事。 当你无法跑得更快时,就要想到如何让追你的人跑得慢些。 谋无定法。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因地制宜。 十一、讽谏 讽谏来自于才智,深刻才干尖锐。 劝谏不能忤逆对方的志愿,而是应该对之加以体谅。 劝谏的机遇比劝谏的言语更重要。 劝谏,不宜急躁;和缓则成,刚直易失。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 十二、中伤 毁谤就像利器,一句巧语,就会胜过千军万马。 假装和栽赃,是小人进谗的不二法门。 毁谤与中伤虽只能得逞于—时,却能给被中伤者形成一生的危害。 诽谤能够使石头浮在水面,而木头沉入水底。 谣言往往比事实还要近乎情理,因此能杀人于无形。 制止谣言的方法是找出谣言的意图所在,而后使其无隙可乘,谣言就会主动中止。 十三、美色 有才智的人借美色来进攻别人,愚蠢的人用美色来征伐自己。 佳人在前而不动心的是矫情;但喜爱美色,不如尊重贤者。 失掉全国。并不是因为美色自身,对美色的喜好才是真实的原因。 用金钱,用美色,来抓取利益,看起来是老套,但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