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贴牌白酒(OEM)是哪家酒厂发明的、是从哪个品牌兴起的? 就这两个问题、在今天的白酒行业,真的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 大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以五粮液、泸州、汾酒为代表的酒厂,与经销商开发出系列子品牌。特别是五粮液,靠系列酒的增长,曾经碾压茅台,创造了“中国白酒大王”的神话。 中国的贴牌白酒,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到2000年代高峰,再到2010年之后凋零。20多年过去了,全国几千、几万个贴牌白酒,没有一个能成长为全国公认的品牌,也没有一款能成长为国人青睐的白酒。 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天,就偃旗息鼓了! 苹果手机,2007年起依靠富士康贴牌,短短几年成为全世界的手机老大,并且至今都是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 中国的贴牌白酒,为什么就创造不出大品牌呢? 作者|陳厚 行業:白酒太特殊,貼牌行不通 手机是工业化生产,是机器零部件的组装。苹果在科技发达的美国研发,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中国加工。用“世界是平的”产业分工理论,此举整合了全世界最优质的生产要素,确保苹果的产品领先、利润丰厚。 但是白酒不一样,它不是工业化制造,它是微生物酿造。 酿酒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酒厂的工人,而是人眼看不见的亿万个微生物。这些小家伙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把粮食分解成葡萄糖,再把葡萄糖酶化成酒精(乙醇)。 酒厂的工人仅仅是创造了一个最适合酿酒微生物发酵的环境。所以一个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地方独特的微生物环境;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又导致这个地方酿造的白酒风格、口感、香味,就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正是酿造行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国的白酒,不能贴牌生产:你四川的品牌,到山东的酒厂来贴牌生产,山东的酒厂就是采用和四川酒厂一模一样的原料、工艺,也生产不出来一模一样的酒来。 而苹果手机,只要确定了设计标准,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用同样的芯片、电池、屏幕、摄像头、铝合金外壳,都可以组装出一模一样的手机来。 手机、家电、汽车等工业化产品,是标准件的组装,都可以贴牌生产(OEM);白酒、酱油、米醋等发酵行业,靠微生物工作,就必须原产地酿造。 这是中国白酒贴牌做不大的第一个原因。 酒廠:親兒子優先,幹兒子靠後 不像苹果手机那样搞异地生产,就在原酒厂做贴牌白酒行不行呢? 短期可以,长期也不行。 每个酒厂,都有自己的亲生品牌(亲儿子)。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亲生品牌的白酒暂时卖得不好,导致酒厂积压了不少基酒。 有能力、有门路的经销商自己创立一个品牌,用酒厂的生产许可证、用酒厂积压的基酒来灌装生产(干儿子)。这是目前中国白酒行业最常见的贴牌方式。 酒厂短期内“等钱下锅”,双方一定合作得很好。两三年之后,干儿子给酒厂的回款越来越多。酒厂有钱了,就开始琢磨如何把亲儿子给养大。 于是,酒厂逐渐把最好的基酒、最好的调味酒、最好的工人,自觉不自觉地向亲儿子这边儿倾斜。 浓香型、清香型的白酒,酿造出来的优质基酒一般在40%左右;酱香型白酒,酿造出来的优质基酒一般在80%左右。优质基酒,毫无疑问,酒厂会首先拿过来养亲儿子;非优质的基酒,酒厂想法勾调得口感说得过去,用来养干儿子。 长此以往,虽在同一家酒厂,但是基酒质量不同,干儿子永远干不过亲儿子。很多贴牌白酒兴也忽焉、衰也忽焉,缘由就在此。 这是中国贴牌白酒做不大的第二个原因。 經銷商:利潤第一,長久第二 上面说了酒厂的不是。在中国白酒的贴牌链条中,经销商就做得全对吗? 也有很大的不足。 因为酒厂不是自己的,贴牌经销商的第一诉求,都是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是酒厂事业的长久化。 总是想用品质最低的酒,灌到最奢华的包装里,然后定个超高的价格,卖一瓶挣十瓶的钱。 更有甚者,打着某著名品牌的旗号,却偷偷灌装其他小厂的基酒。只求今天赚得盆满钵满,不管明天是否洪水滔天。 2012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出问题的酒,就是四川某经销商贴牌生产的酒鬼酒。 所以,只要酒厂不是自己的,所有的贴牌经销商的第一诉求,永远是利润最大,而不是品牌长久化。 这是中国贴牌白酒做不大的第三个原因。 消費者:正宗第一,旁支第二 对消费者来讲,你想喝原厂正牌的酒,还是贴牌的系列酒?不用说,大家的选择肯定是前者。 在合作的第一年内,双方先深度磨合。一年之后,国贵酒厂更名为陈厚酒厂,国贵的生产许可证也更名为陈厚的生产许可证。 陈厚就是国贵的品牌,国贵就是陈厚的酒厂。两家完全融合,变成一家企业。 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国贵酒厂的董事长宋首秋家族四代传承酿酒,深刻知道贴牌白酒做不大,做不久,做不强。 陈厚一出生双方就深度融合,确保陈厚坤沙酱香酒根正根深,百年长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