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注金匮要略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1-11
倪海厦注金匮要略——四逆加人参汤方(续伤寒篇)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

  答曰:呕吐而利,是名霍乱。
 

  霍乱之名始见于《汉书·严助传》,其言夏月暑时呕泄霍乱之病相随属者是也。此病南方为患,北方罕见,盖因地气之湿,遇天之阳气外张,互相蒸之,逼人汗泄太过,导致血热而燥渴,于是在饱食之后又食冷物,于是湿热不得外出,宿食不化,浊气上升故吐,清气下降故泄,肠胃不适,因而吐泄不止,由此可知霍乱之名,就是指吐泄不止之证也。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
    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这段的目的是要后学者能区分出太阳伤寒与霍乱是不同的,如果出现表里并病时,应先治里症,然后再解表症。像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这些是太阳伤寒无疑,而现在兼有呕吐与下利,这是表里皆病的现象,这也可以称之为『霍乱』。遇到这种情形时,要先治霍乱之吐下症,等到吐利好了,如果出现发热等太阳证时,再去治表。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阳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伤寒之症如脉微涩者,这是四逆汤证,病家是因为心阳不振,导致寒水不能气化造成血寒于体内,病原是来自霍乱,而今有伤寒之症, 因此用麻黄汤之类无法治好,失治后三周左右,病由阳入太阴,就会下利,此时还有上热未去,无法给予热药,故不可施治。等到阳热自回后,大便转燥而利止,即排出矢气,这时就是阳明证,其便必硬, 二周内会好,这是因为阳明经尽止于二周。
 

  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下利之症如转热后,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这是回到阳明证,表示自己会痊愈的,不需要治。但是如果病人没有胃口,就要等十三日,之后病人能开始吃食物以后就会好了。如果没好,就表示病不在少阳与阳明,可能已经入里了。
 

  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一两
 

    四逆汤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服法(上三味,呚咀,微火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如果下利停止,病人又出现恶寒脉微小无力,之后又开始下利时, 就表示病人血寒了,此时救逆的处方就是四逆加人参汤了。四逆汤是温阳救逆第一方,功能起死回生,多使用于心脏衰竭之危症时。此处之失血,并不是真的贫血,而是血寒,所以不用当归、川芎、白芍之类的补血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