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前,伤寒论已对霍乱病进行辩证和治疗经方大医传承 经方大医传承 2022-07-11 18:57 发表于河南 《内经》说:“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 这是霍乱的病机特征。霍乱病名很早就有,命名也比较久远。 西医认为霍乱是感染细菌,细菌侵入肠胃所致,中医则认为霍乱是由于感受湿毒暑风所致,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夏季炎热,或嗜食冰冷、或睡眠时着凉,风邪外系导致,或者是外出日晒,感受热邪,同时湿邪伏于体内,导致肠胃发病。身热则毛孔稀疏,暑邪加风邪共同致病,这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再加之饮食起居所致霍乱。虽然同为暑湿致病,但也有实热和虚寒之别,又有寒热兼备,或虚实夹杂。治疗霍乱重在辨寒热、察虚实、分轻重,仔细审查疾病前因后果、兼杂主客病因再定为治法。霍乱发病初起,热症表现为吐泻、脘痞、腹痛,伴有恶风、烦渴。若出现转筋目陷脉伏,多取王士雄医书的五种内霍乱方法,黄芩为必选药物。若湿滞多而感风重,则取藿香正气散,去桔梗、白术、生姜、大枣。若有欲吐不泻、胀闷转筋、腹绞痛欲死之干霍乱,则用烧盐水探吐的方法。若是虚寒极重则近代重用肉桂末填脐中,再用姜灸艾,反复换桂姜,多次灸炷,以患者能感到热痛为止。同时口服重剂四逆汤,继服附桂理中汤。待到阳气恢复出现身热的情况,此时需轻清其热,若津液干涸则兼用养阴方法。在上述各种治法中,都需加上补中、逐秽药,使浊滞得以排出。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人参(甘温) 甘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以上各三两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