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啖盐说蜜 ------吃咸的说甜的胡诌乱侃 草草啖盐说蜜,今天带大伙去吃“侯阿婆烧肉粽”。 在泉州,我不知道侯阿婆烧肉粽是不是你小时候的美食记忆?至少在我们家,两代人都喜欢这个味。 我小的时候,“侯阿婆烧肉粽”并不这么叫,她的店名是“东街肉粽”,一说“东街肉粽”,泉州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一年钟楼改造,“东街肉粽店”迁移到西街,这一去,这个“东街肉粽”便无法回来了,有人捷足先登注册了“东街肉粽”,于是从此便改为“侯阿婆烧肉粽”。 年轻的时候,到店里去吃烧肉粽还经常见到侯阿婆,高挑白净素雅的这么一位老人,利索得很。看得出,侯阿婆很睿智,一个肉粽四十几年的历史,经营模式一直在改变,不变的则是烧肉粽独特的风味。 能造就侯阿婆烧肉粽独特风味的,个人觉得有这么三点: 一、选材上与众不同,南方盛产长糯米,而侯阿婆坚持用圆糯米,圆糯米在口感上不会太黏,相比长糯米更清爽。 二、制作方面,糯米严格的浸泡时间、炒香过程,和配料的腌制、火候掌控,是保证烧肉粽口味独特的手法。 三、最大的不同,还在侯阿婆的秘制调料上,我大约能吃出来的味道有:甜辣酱、花生酱、蒜蓉、葱油等。把调料浇在肉粽上,搅拌均匀再吃,便是侯阿婆根植泉州人民心中的独特滋味。 侯阿婆烧肉粽能成为我家两代人美食记忆的,除了一成不变的口味以外,就是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了。 前几年固守的老式小店已经发展成为泉州对外的一张名片了,门面布置得更有特色,同时增加了许多人文故事。 然后扩大经营,分店一家接一家的开,装修格调越来越趋年轻化。 所以我家闺女也喜欢去店里光顾,尤其是即将离开泉州的时候,更想去品尝家乡的味道。 今天我俩就到南益广场新开的侯阿婆肉粽店就餐。 南益广场坐标丰泽街,是一座卖轻奢品的商贸大厦,周围是各大金融总部的高楼,号称泉州的华尔街,写字楼比比皆是,在南益广场就餐的很多都是金融白领,而侯阿婆这种普通大众的美食是如何征服年轻人的胃? 首先,装修有点小清新,环境很重要,年轻人不比老年人,喜欢的就是那点范。 其次,服务员清一色年轻小帅哥,很阳光很有活力,比起老店的阿姨们,更勤快更快捷。 第三,菜品上,更精致,说实话,也更少,但食精不食多,这是美食的原则。 最后,菜式多样化,增加了许多泉州的本地小吃,更丰富。 新店打的是“小食候的味道”,标上了很多泉州本土的昵语,比如“好呷”、“真多谢”、“呷饱没”、“甲水”等,很泉州,很耐人寻味,也很合年轻人的口味。 但愿侯阿婆的经营思维能跟得上时代的大潮,扎根本土,成为我们泉州几代人共同的美食记忆。 寸草天心更多原创文章 鲜香甜美的泉州牛肉羹,不用苏打粉,只要记住这几个步骤,保证营养又美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