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尔斐考古遗址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1

折叠 编辑本段 遗址简介

德尔斐考古遗址(阿波罗神庙)为希腊古典时期宗教遗址,遗址位于雅典西北方帕尔纳索斯山麓,因居于该地的德尔斐族人而得名。遗址系阿波罗神庙所在地,以该庙的女祭司皮提亚宣示的神谕著称。德尔斐是希腊古城,位于科林斯湾北岸福基斯的帕尔纳苏斯山南麓,因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德尔斐族人而得名。

这里是古希腊时期供奉太阳神阿波罗的圣地,在希腊人的心中,这里是全世界的中心,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自公元590年起,这里就成为皮托运动会的举行地,来自希腊各地的选手在这里进行传统的比赛项目同时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向阿波罗神庙敬供礼物。早在公元前2千年,这里已有人居住。传说此地最早的神是加伊娅,后来阿波罗杀了替加伊娅守护神坛的巨蟒皮托,遂据有此地。阿波罗神庙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后因火灾和地震破坏曾几度重修。390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 下令封闭属于多神庙的德尔斐神庙。此后,这里的庙宇等建筑逐渐坍毁。

古希腊时期,德尔斐实行贵族寡头统治,高官、祭司和元老院议员多由多利安贵族担任。它对希腊许多城邦的政治活动和移民活动有所影响。从公元前582年起,这里每4年举行一次盛况仅次于奥林匹亚的皮托运动会,公元前4世纪中期,弗西斯当政者为夺取庙产,与底比斯等其他希腊城邦发生 神圣战争 。战争为马其顿王腓力二世的南进提供了机会。不久,希腊本土,包括德尔斐被马其顿所统治。公元前2世纪中叶又被并入罗马版图。

德尔斐考古遗址德尔斐考古遗址 德尔斐遗址系统的考古发掘始于1892年,现已将神庙区的所有古建筑清理出来,并建有博物馆。

地点:科林斯湾北岸,辐基斯的帕尔纳苏斯山麓。

文化遗产:阿波罗神庙区,包括神庙及其庙内的纪念碑、珍藏库等遗址,以及附近的剧场、运动场等遗址。

意义:古希腊神话中"世界的中心",古希腊德尔斐神谕的发布地与宗教、文化的中心。

历史事件:

前7世纪-4世纪德尔斐神谕盛行。

前5世纪建阿波罗神庙。

前4世纪中叶发生保卫神庙的"神圣战争"。

前390年左右建圆形的雅典娜旧神庙。

前3世纪成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

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版图。

400年左右阿波罗神庙被毁。

1892年法国考古学学者开始进行发掘。

折叠 编辑本段 遗址发掘

1892年法国考古学家开始在遗址上进行发掘,发现院墙内的圣地面积达1.67万平方米,三面为德尔斐城所围绕,东南是入口处。圣地庭院内,有许多由各城邦与私人树立的颂扬神谕圣迹的纪念碑,并有约20多所有各城邦建立的藏珍库。阿波罗神庙居圣地中心,略呈方形,四周是墙。神庙区东南部的大门,有 之 字形大路通往阿波罗神庙和露天剧场。这条被称为 圣路 的路,两旁有希腊各邦为供神而建的 礼物库 、祭坛、柱廊、纪念碑等。阿波罗神庙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中间屡遭摧毁,公元前370--前330年是最后一次重建。庙长60米,宽25米,东西两端各有6柱,南北则分别有15根柱子,全是由石料精制而成。在神庙和各个礼物库中,有许多质地不同的雕像,其中以战车御者的铜像最为精美,是早期的古典雕刻杰作。现在石柱参差,墙垣犹存,尚能勾划出盛时的宏伟轮廓。残余的神庙建筑与纪念碑遗迹,都是当年希腊各地的艺术家的杰作,是研究古希腊艺术的巨大宝库。除了神庙与有关建筑物及纪念碑林外,还有一处剧院,一处运动场。在古城遗址上,原建有卡斯特里新村,后来为了便于考古发掘,新村在附近另外觅地重建,并恢复德尔斐的旧称。作为公元前4世纪遗物露天剧场,现在仍能使用。今天的希腊人仍在这里演出当年创作的戏剧。同时,希腊人也常在这里举办音乐、诗歌及戏剧的竞赛。德尔斐剧场为半圆形格局,有38层台阶,可容纳5000名观众。如今的德尔斐剧场俯视着希腊最古老最漂亮的一片橄榄林。橄榄林共有120万棵橄榄树,把这座古老的建筑衬托得光彩照人。

再往上往西一直攀登上去,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竞技场。跑道上的起跑线仍可辨明,自起跑线至终点线的距离约为177.53米左右。场地为红泥土地面,周围用条石垒成环形看台,可以坐7000人。整个竞技场的平面呈长条马蹄形。该运动场是古代希腊的四大运动场之一,著名的皮提翁运动会每隔4年在此举行,其盛况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

折叠 编辑本段 希腊圣地

德尔斐有着所有希腊圣地中最重要的神殿。而对古希腊人来说,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它是一个国家的圣地,"神谕"所在之处。从希腊的远古时代起,德尔斐就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和统一的象征,又被称为"世界之脐"。根据希腊神话中的记载,据说阿波罗神庙是大神宙斯的双鹰从天涯两极飞来聚会的地方,因此被称为"欧姆法洛斯"(脐),希腊人在其正中立石为记,作为地球"肚脐"的标志耸立在神庙的前面。在此后的岁月中,这块石头不仅成为传说中的神物、当地最古老的崇拜物,也是德尔斐神谕的起源。

折叠 编辑本段 阿波罗神庙

神庙简介

遗址的阿波罗神庙区略呈方形,四周有墙。由神庙区东部偏南的大门进入圣地,有"之"字形大道沿山而上,可达于阿波罗神庙和露天剧场,此即古时所称之"圣路",路两旁有希腊各邦为供神而兴建的"礼物库"、祭坛、纪念碑、柱廊等,包括从前6世纪到前2世纪的希腊各时代建筑代表作,其中已部分修复的有雅典、锡夫诺斯、尼多斯等城邦的礼物库。阿波罗神庙始建于前7世纪,这座庙宇曾经在公元4世纪被烧毁,后来又重新改造,中间曾数度被毁,前370年-前330年最后一次重建。庙长约60米,宽约25米,东西端各有6柱,南北面各15柱,全用石料精制。该庙被希腊人视为世界中心所在,在古代崇拜极盛。在神庙和各邦礼物库中发现不同质地的众多雕像,其中著名的战车御者铜立像约作于前475年,是早期古典雕刻的杰作。另有一尊立于爱奥尼亚式柱头上的大理石有翼狮身人面像,形象别致。此外还发现有献神鼎、钵、碑志和铭文等,它们对研究希腊历史和文化有重要意义。另一处剧场是在4世纪建造的,此前它是一个进行双轮战车赛跑和角斗的大运动场,是全希腊保存最好的运动场。圣路两旁排列有纪念大事件的纪念碑,古代还摆放有各州城市为感谢阿波罗助战胜利所做的贡献而献上的雕像和礼物。

神庙广场上的祈愿物

在阿波罗神庙的广场空地(Aire)上,在与前5世纪广场平齐的地面上有两道沟,它们可能是因为人们没有别的地方放置个人祭品而开挖的,或者是古代一个被烧毁的建筑的基础。20世纪在这沟里发掘出了相当数量的"ex-voto"。

这些祭品是遗址最辉煌的时期所留下的印记,年代约为前9世纪至前5世纪。其中有不少青铜器:这种合金在前8世纪已经相当罕见,因此它成了一种珍贵的材料,在德尔斐被大量地以小雕像和三脚架的形式被进献。

这些青铜小雕像,定年为前9世纪至前8世纪之间,是使用"失蜡浇注法"制造的。这种已消失的技术大致过程为:使用蜡做成原形,在此基础上做成模子,将蜡溶化取出,然后将溶化的青铜倒入定型,最后将模子敲碎取出成品。在这工序中,原形和模子都是一次性的,这样造出的每个成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小雕像显示,在当时还没有神只的形象出现,它们表现的一般是男人、女人和战士,其中后者为坐在战车上或马上的男人形象;它们的造型同绘画素材上的造型十分相近。

还发现了许多形为青铜三脚支架的祭献物(皮提娅通常坐在三脚支架上)。最初,三脚架用来放置一口小锅以烹饪神圣的菜肴,非常象征性。有时三脚架和小锅一起被进献,有时分别进献。一些小锅带有柄(称为"protomes"),通常是传说中的生物的面貌,比如格里芬的形象。这些传奇元素是一种来源于巴比伦的东方形象,在当时"东方化"的风潮中由希腊匠人们复制。

另一些存放的珍贵进献品包括:

一个象牙制的小雕塑,表现了一个直立的男性神(阿波罗?),一手拿着长矛,另一只手放置于他驯养的一头猛兽的脑袋上。这也是借自东方的肖像。这个神的尺寸相当大,在底座部分围着一个小圈,上面有典型的希腊装饰:蜿蜒的河流(公元前七世纪);

一个表现了伊萨卡的奥德修斯刺瞎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形象;

一个表现"kouros"("kouroi"的复数形式,男孩)的形象:站立的全裸男青年,左脚略微前跨;

一些木质包金(或象牙)的雕塑,包括:格里芬(猛禽的头和翼,狮子的身体);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起源于东方文化,希腊人将其转变为女性形象,她有女人的头、翅膀以及猫科动物的身体;人们赋予她预言的神力);

一头实际尺寸的银质公牛的残存。

稍晚的进献品(公元前五世纪之后)对身体曲线和服饰的刻画更为细腻和真实。

祈愿性的纪念建筑

在圣地的脚下,有一条小道通向神庙的所在,在这条狭窄的"神路"两侧间或摆放着一些拼凑风格的纪念建筑,它们主要设计用来存放对神明的进献,以向他表达感谢之情或纪念喜庆的事件。

自前6世纪起直到前4世纪,人们建造了三种中等尺寸的建筑物:

1.宝库;

2.祈愿柱;

3.雕塑库。

宝库

宝库是建于圣址上大小中等的建筑,它们的分布没有规划,是由各个城邦在喜庆的节日时自行兴建的。它们作为"祈愿堂"存放有各种祭献的物品以及用来颂扬城邦的辉煌的艺术品。在希腊的各个圣地上都修建有宝库,而德尔斐是宝库最集中的地方,大约有二十多个。许多存放于宝库里的祭品已经丢失,但建筑本身的魅力还是很有价值的。

最早的宝库,如约前600年建于僭主库普塞罗(Cypselus)制下的科林斯人宝库,都是些简单的房间。然而,自从前530年起,带有两个爱奥尼或陶立克支柱的门厅变得风行起来。

最著名的宝库有:

锡弗诺斯岛宝库(约前525年),由锡弗诺斯岛(Siphnus)岛的居民修建。这是一个确确实实的珍宝盒建筑,爱奥尼风格的装潢和雕塑被发挥到了极致:檐壁是连续的,在每个立面都雕有一个主题,其中最栩栩如生的一幅展现了奥林匹斯诸神坐着在商量决定特洛伊的命运,而他们面前希腊人正奋力拼杀着。

德尔斐的雅典人宝库:

雅典人宝库崛起于约前485年,是精心选址之作,它位于神路于圣殿前的最后一个拐弯处,因此不论是从圣地入口还是从神庙都能够看到它。它占地6.5米×9.5米,是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而修建。它的装饰由陶立克柱式上的排档间饰所组成,表现了希腊神话中的不同故事场景:正面描绘了希腊人同阿玛宗战斗的场景;左面绘有象征雅典的忒修斯的英雄事迹,因为后者是传说中雅典的第一个国王,城市的奠造者;在

右墙上是象征伯罗奔尼撒的赫拉克勒斯同野蛮人战斗的英雄事迹;最后,在后墙上刻画的是赫拉克勒斯牵回巨人格律翁的牛群的故事。这就是该建筑的政治动机,表现了雅典人在阿波罗的庇护保护希腊免遭野蛮人的侵害,这个动机之彰显已经接近希腊道德中所谓"僭妄"(hybris)的极限,即试图超越凡人的地位挑战天神。

最晚近的宝库是忒拜宝库(约前370年)以及昔兰尼宝库(前350年-前325年),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即这种建筑风潮在德尔斐持续了不到两个世纪。

祈愿柱

自前4世纪起,可能是出于对节约空间的考虑,另一种祭献形式开始流行,即祈愿性的圆柱和立柱。圆柱(或单或双)和立柱是用来将祭献品高高托起,以显示其价值之用,通常是一些表现统治者的青铜雕塑。

纳克索斯岛的圆柱建于约前575年,是最早的此类纪念碑之一。它非常高大,顶端甚至接近阿波罗神庙的地面高度,而它本身位于该建筑的脚下,原始克托尼俄斯信仰的地域。为了能够让所有的角落都能够看到,它有一个很长的柱身,和一个壮观的爱奥尼柱头,上面还立了一只高达两米的狮身人面像("纳克索斯的斯芬克斯")。这只猛兽可能看守着狄俄尼索斯的墓,后者是纳克索斯人的守护神。柱子上有一个小小的镌刻表明纳克索斯人可能因为这个祭品而获得了咨询神谕的优先权(promenteia)。 舞蹈者的圆柱是年代为前370年的作品,它装饰有爵床叶饰(acanthe),承托了一个新颖的顶饰:三个年轻女子支撑着一个三脚架,里面放置了翁法洛斯,德尔斐的象征。

罗得岛的立柱又称"利西波斯的太阳战车",于前325年至前300年间进贡,这个立柱支撑着一个镀金的驷马战车,上面坐着太阳神赫利俄斯。这个结构正对着阿波罗神庙。

雕塑群

在圣地的低处,入口的左侧,曾经摆放着一个非常宏伟的纪念雕塑,后来这个雕塑被竞争中的城市陆续用不同的主题取代。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个象征着这个竞争开始的纪念物:米太亚得的雕像以及吕山德的雕像,或名"海军督统雕像"。米太亚得像由雅典人捐赠,纪念了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马拉松战役。它由十三个雕塑组成,雕塑者为菲迪亚斯(帕台农神庙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这些雕塑将雅典娜、阿波罗以及米太亚得表现在同一场景中,还出现了十个胜利的英雄角色以及三个雅典的执政官。 吕山德像就在米太亚得像的隔壁,它有一个基座,上面摆放着一整套青铜雕塑,在后面有二十八个雕塑表现了所有参加埃果斯河战役的人员,在这场海战中,吕山德率领斯巴达海军以少敌多击败了雅典的海上力量。前面有十个雕塑,表现了"宙斯之子"的场景,出现的人物有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宙斯、阿波罗、阿耳忒弥斯以及波塞冬,出场的还有带着花环的吕山德,一个传令官以及旗舰的掌舵者。 雕像的排列有非常显著的政治考量,希冀能够高于米太亚得的纪念碑,而两者的目的是相似的。由于吕山德不想被批评为僭妄,所以他将众神放在前列,而米太亚得的雕塑中他们和凡人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世界之脐

古希腊人认为, 要想知道神的重大信息,就要到神谕宣示殿去听。他们相信,神明会向人类说话,为人们指点迷津、指点未来,而与神的交流,是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折叠 编辑本段 崇拜

据说当时的德尔斐神谕十分应验,因而威信极高。古希腊人也对此极为崇拜,希腊国内,地中海沿岸,以至遥远的黑海地区,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信徒前来祈求神谕。信徒们祈求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普通人想知道自己的婚丧嫁娶、结婚后配偶是否忠诚,将军们想知道哪天出兵,工人们想知道哪天开工,水手们想知道航行的凶吉,政治家想知道怎么调节理顺政务。总之,从国家大事到家庭、个人的私事无所不包。据说,德尔斐神谕不但能对个人祸福示解,还能对城邦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这一传说对希腊的宗教、文化与政治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德尔斐神谕中,一个最著名的神谕是对俄狄浦斯发出的,预言他以后要犯下杀父娶母的罪行。尽管俄狄浦斯想尽办法希望避免悲剧的发生,神的旨意仍然不可抗拒。于是,古希腊最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就被视做命运悲剧而为世人所熟知。千百年来,德尔斐的神谕宣示殿遗址都被人们当做求取预言的地方。无数古代记载证明,古希腊人相信神谕确实灵验。当然现在很多人认为,神谕是一种古代的习俗,与别的早先已经消失的习俗差不多。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神话、民间故事和当时广为流传的一般性预言混合而成的东西。

折叠 编辑本段 神谕

神谕是古代希腊的一种迷信活动,由女祭祀代神传谕,解答疑难者的叩问。根据希腊神话,主神宙斯为了确定世界的中心,从地球的相反两极放出两只神鹰,使之相向飞行,其相会之处,就是被称为奥姆法洛斯的世界中心。如今,放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内殿里的一块卵形石,就是这一传说中的神物,是当地最古老的崇拜物,也是德尔斐神谕的起源。传布神谕的女祭祀被称为 皮西亚 ,传布神谕时,她就进入具有阿波罗金制塑像和卵形石的阿波罗神庙内殿,在一只设在深坑上面的三脚架上就座,然后从圣泉掬饮圣水,口嚼月桂的树叶,手摇月桂树枝,加上从深坑上升的气体的 感应 ,逐渐进入失神状态。她披头散发,口吐白沫,在歇斯底里之中,发出一些含义不清、模棱两可的语句,这些语句由僧侣记录下来,即称神谕。在希腊,发布神谕的地方有许多处,而德尔斐的阿波罗神谕最为有名。自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1100年内,德尔斐神谕释解个人祸福,还对城邦的重大问题做出决议,对这一期间的希腊宗教、经济与政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德尔斐也因之名声远扬,逐渐成了各地人们朝圣的胜地与各界人士聚会的名城。到公元前3世纪,成为希腊全国文化与艺术中心。后至罗马统治希腊时期,这种求神问卜之事逐渐减少。罗马将军苏拉(公元前138-前78年)为筹措经费征用了阿波罗神庙的珍宝库,皇帝尼禄(公元37-68年)从庙中搬走了500座青铜塑像。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布,神谕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到公元390年,狄奥多西一世以基督教的名义,最后封闭了神庙,禁止神谕活动。德尔斐也最终沦为废墟。

折叠 编辑本段 探讨

德尔斐的神谕宣示殿里真有神谕吗?古代的希腊人真的能得到神谕帮助吗?这对现代学者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谜。

西方自然科学兴盛以来,不少人运用近代科学对此地作了考察。他们认为,神谕的预言能力来自地质现象,包括一个地表的裂沟、从裂沟冒出来的气体以及一道泉水。神职人员就根据气体冒出来的方向、高低以及泉水流注的情况对人们宣示神谕。然而,100年前考古学家在此挖掘时,却没有找到裂沟,没有侦测到气体。于是,1900年,一位英国的年轻古希腊学者欧皮便明确指出,德尔斐的神殿中根本就没有裂沟,也没有气体逸出。

那么,德尔斐神庙里的"神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对此简单地指责为"迷信",恐怕是失之轻率的。有些人认为,裂沟和泉水恐怕是在罗马人封闭神庙时被损坏了,而经过漫长的岁月侵蚀,到重新发掘时神庙只剩下地基和一些圆柱,因此无法找到。另一些人却认为,在德尔斐神庙求取神谕有一整套仪式和行为方式,在这些仪式中,人们受到心理暗示,从而对事物的未来作出判断,这才是神谕真正的秘密。究竟谁是谁非,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折叠 编辑本段 评价

虽然德尔斐古城最终沦为废墟。但是,从那些至今屹立不倒的神庙与纪念碑遗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城市曾经灿烂辉煌的历史。德尔斐这个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城市将永远具有希腊精神高贵的感化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