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以诗歌的火燃烧黑暗,让我们有光明的躯体和灵魂【远方读诗】

 我的小夜曲 2019-11-11

《诗药 · 评论版》第 22 期(总第 29 期)

本期诗人:冯新宇(河南)

冯远志(广西)    冯书辉(四川)

插图提供:一竹轩茶庄(云南普洱)

冯新宇,网名淡然,河南南阳人,已在《中国诗人》《诗选刊》《海燕》《岁月》《中国流派》《延河》《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纸刊和《一线周刊》等网络诗刊发表大量诗歌。

 

◎我手上的词语太少

冯新宇(河南)

我总是在黑夜

背靠一条河流,惊慌失措

茫然的手伸进黑暗

伸向自己,拥抱或拒绝

掀起一场欲雪的风

有些事物

生于虚妄止于噩梦

最终,跟着一棵草去认领墓碑

我手上的词语太少

裹不住那些黑暗里的火

只能低头

用文字的流水去熄灭

诗人、诗歌,需要时常光顾人心深处的黑暗,以诗歌的火燃烧黑暗,让我们有光明的躯体和灵魂。冯新宇的诗歌《我手上的词语太少》给了我很大震撼。

只有执着于文字的人,才能写好一首诗,把才情和心灵都托付给文字,举起文字之火燃烧那些困兽的藩篱和镣铐。

这首诗很短,仅3节12行,但充满了力量和热情。第一节,诗人以己及人,写出了人在困厄、逆境中的状态,“惊慌失措”、“茫然”,乱了方寸,“拥抱或拒绝”都无以适从不可抉择。

第二节诗苍凉悲绝,“有些事物/生于虚妄止于噩梦/最终,跟着一棵草去认领墓碑”。世间万象皆是空相和虚妄,那是高僧们才能参悟的境界,也只有他们才能看淡一切目空一切。然而生为凡人,我们都被世事羁绊,很少有人能够跳脱,也很少有人能够洒脱。这一节的头两句,很有哲理,颇有禅意。“跟着一棵草去认领墓碑”虽然写的是人类最终的归宿(虽然形式不同,结局却极其相似),但透着莫大的悲凉。这一节,把第一节中人处于下势的悲怆凄苦写到了极致。

然而第三节却是大逆转大反弹,给人一种人生如二次函数的感觉,顶点越深,弹性越强,图像也就越觉开阔。“我手上的词语太少/裹不住那些黑暗里的火”,我们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要用词语来形容出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两句诗颇隐喻却并不晦涩,很有“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力不从心和难以言说。但诗人的心足够强大,“只能低头/用文字的流水去熄灭”,文字之于词语,显然要多得多,也更根本得多,毕竟一切词语都是在字根上生成的。汉语语境中的词与字,是一种流和源、枝与根的关系,诗歌的最后一句力量非常强劲、浩大,它是以原生的、根本的力量,去面对一切如幻象般不可捉摸的困扰。以实击虚,以源诛流,其始或弱,其终必胜。

这首诗充满了力量,一种从心底爆发的原始的必胜之力。这是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激发的伟大的心力,它无往不利。

冯远志:壮族,广西南宁市武鸣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毕业。曾任《美湖报》《星河报》主编,《武鸣文艺》《散文百家》特约编辑,做过外企HR,大中专学校老师。在各种报刊、电台发表诗歌、散文、新闻等各种作品。现供职于广西医科大学武鸣校区。

◎飞向远方的白鸽

冯远志(广西)

阳台上飞来一只白鸽

不知道你来自何方

用微笑的目光看着我

成为我心中美丽的风景

什么时候你挣脱了牢笼

来到我身边

你是一朵幸福快乐的白云

飘到我眼眸

对我说

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

我把手伸向你

你却永远离开了我

飞向远方

诗人眼中的世界永远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世界,这其实就是世界的感知本质。《飞向远方的白鸽》写的就是关于爱与伤害的小故事。

诗中的鸽子来自远方,“不知道你来自何方”一句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同情。“你”字给人一种平等的关爱在其中,人和一只鸽子的平等,佛教的《百喻经》里就有相关的故事,按下不表。远方飞来的鸽子给“我”的视觉感观,诗人在第一节里有了“风景”般的描述。可见,在诗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风景,其实并不常见。

第二节,诗人展开了联想,“什么时候你挣脱了牢笼/来到我身边”,这只鸽子似乎一下子就有了“天竺少女”般的魅惑,楚楚可怜。“牢笼”一词,让人唏嘘,“挣脱”一语,令人欣慰。这只小小的鸽子,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捍卫,不畏饥饿死亡、不惜远走他乡,不怕不可知的未来。这样的生灵,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值得人们去爱护、保护的。

所以,第三节里,诗人很自然地被激起了保护欲,但事与愿违,鸽子并不希望得到“我”的保护。在鸽子眼里,诗人的举动,无异于又一次的加害。由此可以想见在它逃亡的路上,遇到的真真假假的关爱呵护,也许已经太多,或许最初的那么几次,它和一只油锅、汤锅,已经很近很近。

世间,这样的畏惧和误解太多太多,鸽子们早已经对不可辨识的关爱举止产生了免疫力。在我们眼里,它们是可怜的;在它们眼里,我们是可耻的。残害美好生灵固然可耻,但让爱怜与呵护都变成了曾经受过伤害者眼中的阴谋,是可悲的。可悲的不是被害者的不领情,而是我们再也无法施爱。爱无处归附,是世间最大的悲哀。

小诗很短,也缺乏所谓诗学、美学的风采,但诗歌贵在诗义的锤炼与表现。这首小诗,给人无奈、心痛,同时也给我们自醒、自强。做一只独立自主的鸽子,自爱自强,孤独一点又何妨?

冯书辉,四川广安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个人诗集《一生的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中国文艺家》《湖南文学》《山东文学》《芒种》《延河》等国内文学期刊。

 

◎穿越干瘪的冬天

冯书辉(四川)

穿越干瘪的冬天

我看见雪花忘记岁月的褶皱

像天使在挥动翅膀

用雪白的光

照耀黑暗中迷失或沉寂的灵魂

我看见一只鸟儿在天空的修辞中

用汗水擦亮疲惫的笑容

把流浪的日子背回春天的屋檐

我听见山涧的溪流能读懂雨的彷徨

一边流逝一边颤栗一边进取

归入无边的海洋

我看见你的名字从弹性的阳光中

落在我的舌尖

慢慢咀嚼

满口含香

我看见你寂寞的皱纹

从月光里漏下来

冯书辉的诗歌一直以情绪饱满、抒情热烈见长。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这首诗在他众多的抒情诗中给了我不同的感受。

首先是《穿越干瘪的冬天》这个诗题给人的意外。冬天有雪,有磅礴的美。但“干瘪”一词却大出意料,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接下来,在第一二节中,诗人又用了5行文字写了冬天最美的事物——雪。这两节同样给人以惊喜。“岁月的褶皱”,与“穿越”联系在一起,给了第三行“挥动翅膀”以铿锵之美,远远超越了雪予人的轻灵美的识见。尤其第二节,“黑暗”与“雪白的光”形成的对比,突出了第一节中雪夜、夜雪的纷扬之美,更写出了雪光的救赎之美。两节的过渡,很自然,充满了诗趣。但这样的诗笔,读来虽有美感,却更感空虚。因为我不知道,诗人花销了两节五行文字,到底要表现什么?因为这两节空灵的文字在我看来,其实也是空洞的文字,它没有必要的承载。

第三第四节,诗人的诗绪依然在天马行空。第三节的书写,其精致和唯美的程度,较之前两节要高出许多。“用汗水擦亮疲惫的笑容/把流浪的日子背回春天的屋檐”,给人在雪夜中以温暖的感觉。这就是第二节“照耀”予人的温暖和力量的表现。在这两句中,我找到了着落,不再有虚空之感。第四节的“读懂”,把全诗以物寄情的特色发挥到极致,写出了物物之间的相互照耀。同时,这一节,也是体物与感情的一个自然过渡。

一竹轩茶庄(微信:bolin761105,品茶热线:18087728680)

于是,第五节实现了众多的穿越。时间,由夜过渡到白昼,景物由雪雨转换为阳光,心情也从郁结过渡到了明媚。“你的名字从弹性的阳光中/落在我的舌尖”两句,很有创新。第六节“从月光里漏下来”一句故意与前节剥离,意味深长。与第一节的“雪花忘记岁月的褶皱”遥相呼应,似乎在安慰自己心中那位时时牵念的人,似乎伊人也从诗人的宽慰中得到了纾解,不羁岁月,享受静好。唯美的诗行中其实并不是没有忧郁,好在诗人能以美好的情思自我慰藉也开导读者,尤其是那位最需要宽慰的读者。第五六节中人的出现,诗歌从虚实现了“实”的呈现,诗意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值得品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