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主教上海教区七宝圣母升天堂

 关福 2019-11-11

旧时流经七宝集镇的蒲汇塘

蒲汇塘是上海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道,自古以来,以其舟楫之便,担负大量货运,造就了沿途商贾交流与市镇繁华;以其水量丰沛,灌溉两岸沃野田地,哺育着无数百姓在此繁衍生息。说起蒲汇塘总是绕不开一个地方,那就是有着“蒲溪”之雅称的七宝。

七宝塘桥旧影

七宝地区有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耶稣会重返江南以前,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在著名的史式徽神父所撰《江南传教史》一书中,记录了当时由罗马派遣来中国的罗伯济主教(Louis de Bési)初到江南地区时当地的教务情况。当时原南京主教区的代权昂里凯神父因不能亲往行使职权,故而委托于一位法国遣使会士盛若翰神父管理整个主教区。这位盛若翰神父在塘湾(今属红明村顾家塘)创办了一所小小的备修院,实际是一所遣使会的初学院。而后,教会活动影响日盛,就在备修院的周边相继形成多所会口。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Claude Gotteland)到达上海,集合上海中国籍神父同往避静之处,也是在塘湾,一直到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塘湾、徐家汇两堂区合并,修院转迁徐家汇止。两年后,堂区复分为两区。又因教会重心渐移七宝,遂在1856年(咸丰六年),把塘湾堂区改称七宝堂区,但塘湾仍为重要的会口。

塘湾地区自然村落分布

起初,信友以塘湾为中心,逐渐向其两侧的农村发展。其后又沿着与旧时的娄县接壤处扩展至镇南农村区域。至道光年间,七宝南镇居民入教者已有一定规模。1863年(同治二年),法籍叶神父计划在七宝镇域置地建堂,但因病故未果。次年,外籍龙神父假七宝南镇刘姓之手,于南街口(即今七宝南街50号)购地建造圣堂。该堂于1867年(同治六年)落成,定名为七宝圣母升天堂。同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当日,举行了开堂庆典,首任本堂为外籍的葛神父。而后,七宝圣母升天堂就成为七宝本堂区的座堂,其管辖范围曾扩展至徐家汇附近的王家堂、金家堂,九亭地区的鹤泾湾堂,七宝左近之蔡家湾堂(今属青浦徐泾)、小涞桥堂(属华漕)、吴家堂(一名大原堂)、顾家堂、朱家堂、喻家巷堂、蒋家堂、阮家厍堂、许家堂,及莘庄北钱堂、春申港之翁板桥堂等21个会口。

20世纪80年代的七宝天主堂

七宝圣母升天堂相继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1912年(民国元年)、1929年(民国18年)三次扩建,占地增至12亩。现七宝堂区占地2343平方米,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主建筑圣母升天堂为古典罗马式,可同时容纳千名信友参礼,并附设有唱经楼等设施。正门口有钟楼一座,共分4层,高近30米。楼顶原悬挂有三口含金铜钟。据新编《七宝镇志》记载:1949年5月,即将撤退的国民党驻七宝常山部队,因战事需要,未等神父报告教区,于5月15日中午引爆,钟楼三、四层及尖顶毁坍,悬于楼顶的三口铜钟自然也未能幸免。

今日七宝堂前的通道——天主堂街

圣堂东南侧有广玉兰一株,植于建堂之初,迄今已逾百年。堂前门口还有石狮一对,中央树立一尊耶稣圣心像。堂区大门正对着的一条通道,原无名称,后以堂得名天主堂街。大门略呈“品”字形,有西式券门三道,立柱一对,上覆中式黛瓦,使得整个堂区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璧之风。

中西合璧的堂区大门一角

自建堂起至清末民初,七宝天主堂每次弥撒皆满座,参礼教友有600—700人。当时七宝地区教友约有千人,绝大多数居镇郊乡村,少数七宝镇教友又多居邻近圣堂的南镇。1952年,七宝地区教友尚有700—800人。据1955年统计,当时七宝地区所属的龙华区共有教友2129人,绝大多数为七宝地区的信友。其中,农村村民1885人、集镇居民183人,另有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小学教职员工、工厂职工等。1956年,龙华区教友有637户,2533人,七宝本堂和顾家塘、吴家、南张3个堂口分别占44%和48%。同年底,因行政区划变动,七宝所属的西郊区统计资料显示七宝地区教友人数为1830人,为全区的44%。1965年10月,据当时的上海县有关资料显示,七宝堂区有教友494户,2055人。1982年,七宝圣母升天堂复堂,七宝地区约有教友2100人。2006年再次统计时,已达2500人,其中以红明村(顾家塘所在行政村)最多,约1350人,这当中顾家塘就有1000余人;九星村次之,约700余人;周边华漕镇小涞桥、莘庄镇南张等地400余人(《七宝镇志》)。2011年,堂区信友突破3200人。七宝地区教友数量始终占据着较大份额,这与堂区发展较早,信仰基础较好密不可分。同样,在这片信仰的热土上为主献身的修道者历代不乏其人。

七宝堂区内圣母像

1829年(清道光九年),七宝地区吴家堂人吴雅阁(1794—1862)修士在塘湾圣堂晋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有15名修士晋铎,除2人为中国籍(海门及川沙籍)外,余均为外籍人士。其后,有吴家堂吴简言(1860—1917)、吴道勋(1866—?)、吴志仁(1885—?)、吴勤德(1901—1980),李家木桥李戴德(1892—1955)等晋铎。自1867年(同治六年)起至2006年,在七宝地区传教的司铎共计31人,其中中国籍司铎就有13人。

新修后的七宝圣堂内景

1927年(民国16年),教会在七宝开办务本小学,分男女两部。1947年(民国36年)起改名为私立肇建小学。1953年秋,七宝三所小学合并,在此建七宝中心小学。1966年8月24日夜,七宝中学红卫兵等冲击圣堂,堂区遭劫。其后不久,圣堂被改作学校大礼堂、运动房,其他建筑则作为仓库使用。直到1981年8月,七宝堂重归教会,并于次年春动工修复。工程中对钟楼进行了重修,并从南张天主堂移来了一口铸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重达91公斤的铜钟。1982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即七宝圣母升天堂建堂115周年纪念日,举行了盛大的复堂大礼弥撒。这台弥撒由上海教区辅理主教李思德司铎主礼,1300余名教友参加。自此起每周弥撒恢复,参礼者仍逾700人。2000年9月30日,闵行区政府公布七宝天主堂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因堂屋年久老化而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堂内堂外都进行了深度翻修,并再次重修了钟楼,风格较前略有不同。2010年1月9日举行复堂礼仪。

七宝天主堂区级文保单位铭牌

除了圣母升天大堂外,另有两处上海教区的重要机构坐落在七宝堂区。

1988年,上海教区在徐家汇圣母院建立了圣母献堂修女会。1997年时,圣母献堂会总院及修女院迁址七宝堂区,与七宝大堂相邻相连。至2006年已培养修女88人,服务于上海教区内各个堂区。另外,1989年10月建立的天主教上海教区印刷厂位于七宝天主堂和七宝修女院北侧,为上海教区唯一的印刷机构,直属上海教区。印刷厂专事印刷教会书籍、报刊、文告等,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主车间,从制版、印刷到装帧等设备一应俱全,为欧美及港澳地区众多神职人员及政要的参观访问之所。

参考资料

[1]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人民政府编:《七宝镇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

[2]上海市上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县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7

[3]骆平主编:《古镇七宝》,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闵行区志(1992—20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法]史式徽著,天主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江南传教史》:第一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6

撰文·编辑·摄影

张渊源

审校

沈漦灏

徐曾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