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西汉海昏侯墓玉舞人谈古代的玉器收藏

 RK588 2019-11-11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1000米墎墩山上的海昏侯墓,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高等级古代玉器,其中有一件精美无比的玉舞人佩,引起了考古学者的瞩目。

这件玉舞人佩不仅色泽温润、造型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件出自西汉墓葬的珍贵玉佩,其制作年代并非是在西汉时期,而是产生于更为久远的战国时代。

换句话说,这件玉舞人佩在西汉当时,已经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古董级宝物。

因此,通过对这件海昏侯墓玉舞人佩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同时还可以由此一窥两千多年前古人的玉器收藏。

之所以将西汉海昏侯墓玉舞人佩的制作时间确定为战国时期,主要是根据其极具时代特色的形制特征来进行的鉴定断代。

玉舞人是高古玉器中的一个特殊品种,起源于战国,盛行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仿古摹制,但数量不多,因此玉舞人佩的传世实物极少,较为珍贵罕见。

尽管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有着长达近七百年的时间跨度,但是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玉舞人佩却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

鉴定的本质就是比较,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战国和汉代玉舞人佩的工艺特征,先来看战国时期的玉舞人佩。

到了汉代,玉舞人佩则更为流行,其中很大原因是源由“高祖乐楚声”,意思是汉高祖刘邦本人正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与民间歌舞的忠实拥趸,并且最先将这种起源于民族巫舞的楚国乐舞引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

正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汉代玉舞人变得更为普及和盛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博物馆中馆藏的汉代玉舞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战国玉舞人和汉代玉舞人的艺术风格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总体来说,战国玉舞人佩的制作更为精致。

这一方面是由于战国时期玉器生产正处于突飞猛进的极盛时期,玉舞人佩严格遵循着“王玉”的制作规范,呈现出一丝不苟的严谨风格;另一方面则由于汉代葬玉文化的发展,尤其到了东汉时期,许多玉器的琢制采用了高度抽象概括的艺术手法,因此导致了战国与汉代玉舞人的巨大区别,二者呈现出泾渭分明的艺术风格。

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佩,完全符合战国时期玉舞人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头发刻画入微、浓密蓬松;还是服饰雕刻一丝不苟,呈现大袖、宽袍、瘦裙,在领口、袖口、飘带、裙边雕有弯曲的阴线作为纹饰;以及头上有发饰,腰上有带饰等艺术特征,都是较为典型的战国晚期玉舞人的风格。

同时,从海昏侯墓玉舞人佩我们也得以一窥古人的玉器收藏文化,可以想见,这件西汉海昏侯墓中的玉舞人佩,正是墓主人海昏侯刘贺的生前爱物,而战国玉舞人在汉代本身就属于古董级文物,能拥有它的人一定为帝王贵胄。

因此,这件玉舞人佩出现在汉昏侯刘贺墓中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汉代妇女善乐舞,而海昏侯刘贺的奶奶李夫人正是当时的“舞林高手”。

据《汉书》记载,刘贺的奶奶李夫人是汉武帝宫中的舞蹈翘楚,并因此深得武帝宠爱。所以这件玉舞人佩有可能是刘贺的奶奶李夫人所有,然后传世至刘贺手中,是当之无愧的“传家之宝”;

二是因为汉代王侯贵族崇尚玉器,加上刘贺曾经作过皇帝,本人也通音律、爱歌舞,所以这件玉舞人也有可能是他自己所珍藏的。

玉舞人佩在汉代佩饰玉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早在战国时期便有此类佩饰出现,但数量较少,后来在汉代墓葬中则常有出土,这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组玉佩已成为汉代贵族装饰玉佩的这一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汉时期乐舞文化的盛行以及古代服饰制度的发展。

海昏侯刘贺墓内出土的这件玉舞人佩,其色泽温润、造型精美,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极其珍罕的战国玉舞人,更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等级之高、内涵之深。

玉舞人这种流行时间较短且时代特征鲜明的古代玉器,是战汉时期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阶段的人文艺术特征。

同时,也是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形制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将汉代乐舞通过实物的形式记载下来,还赋予了玉石灵动与姿态,同时更是古代玉器收藏的珍贵实物佐证,证明了古人对玉器的珍爱与传承,所以说这件出土于汉代海昏侯国刘贺墓中造型优美、质地优良的玉舞人佩,其文化意义和研究价值更是无与伦比、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