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乡同里画中游

 江山携手 2019-11-11

                 ——《江南行》之十四

 水乡同里画中游

    水乡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滨,距苏州城南25公里、周庄西面10公里处,乃江南六个著名水乡古镇之一。这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五湖环境于外,一镇包涵于中。镇中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同里有川字形小河15条,将其划分为7个小岛,由49座石桥连为一体。水、桥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是其特色。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

       水乡同里画中游

                “一园”四季望月

  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曾任安徽凤颍六泗兵备道,于清光绪十一年革职回乡。园名“退思”乃取《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故”之典。其实,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繁忙琐碎的政务相伴,他也宁愿枕着小河,看余辉渐散,独自品味江南精美的辰光。

       水乡同里画中游

    园主请本镇画家袁龙设计,历时两年建成此园。他根据江南水乡特点,因地制宜,精巧构思,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明朗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的内敛,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

       水乡同里画中游

    西宅的主体建筑宅第分东西两侧,楼与楼之间由东西双重廊与之贯通,俗称“走马楼”,为江南之冠。复廊东西两侧各设楼梯,雨天不走水路,晴天又可遮阳。

       水乡同里画中游

  中庭是西宅到东园的过渡,放眼庭中,樟叶如盖,古兰飘香,清雅幽邃,有引人入胜之妙。登上坐春望月楼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

       水乡同里画中游
    东园亦分东西两侧,园如出水上,可谓独秀江南。菰雨生晾轩、桂花厅、岁寒居、点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琴房、眠云亭、揽胜阁塑造出琴、棋、书、画四艺景观。

    水乡同里画中游

    岁寒居宜于冬日赏景,风雪之时,三五好友围炉品茗,透过居室花窗,可见潇洒清幽的腊梅,挺拔坚毅的苍松,清骨神秀的翠竹,天成一幅“岁寒三友图”,从中亦能悟得雪压青松之韵,听得翠竹敲窗之音,静中有动,声情并茂。

         水乡同里画中游

    菰雨生凉轩,与辛台为一体。炎热时到这里消暑纳凉,神清气爽。金秋时节,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绚丽多姿。风清月明之夜,于此品茗赏花,更是心怡神往,真乃“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

       水乡同里画中游

                 “二堂”崇德思本
 
嘉荫堂位于同里竹行街万尤家弄口,旧称柳宅,宅主柳炳南,与爱国诗人柳亚子同宗。柳亚子曾在此居住。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墙面整洁光亮,虽未登堂入室,就已给人一种清爽雅致的感觉。

       水乡同里画中游

    穿过门厅,只见‘福、寿、禄”三星跃居正脊中心。主厅嘉荫堂,俗称“纱帽厅’,仿明结构,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厅内处处雕刻,精妙绝伦,五架梁两侧刻有八骏图”,梁两端刻有“风寒牡丹”,梁底刻有“称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图案,就连拳头大小的一块“峰头’,也刻上了寓意“连生贵子”的莲蓬,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更为罕见的是,纱帽翅(棹木)上也刻上了《三国演义》中的“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8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图画,让人拍案叫奇。落地长窗的裙板和夹堂板上刻的是“博古图”,除配以“春兰、秋菊、夏荷、冬梅”等花卉外,东边一幅系寓意“玉堂金满”的白玉兰,西边一幅是寓意“蟾宫折桂”的木樨花,屏门两侧用落地罩分隔,使该厅更显宁静与清幽。

       水乡同里画中游
   

    衍庆楼是嘉荫堂的内名堂楼。过半亭,进门楼,在天井石板上刻有浮雕“五福捧寿”。楼西北临水筑“水秀阁”,小巧精致,人居阁中,可听风声、水声和橹声。至此,这座名第建筑给人的感受,也变得愈加美好起来了。

       水乡同里画中游

    崇本堂:建于清末民初,位于富观街,坐北朝南,面水而筑,东与嘉荫堂隔河相望。西与长庆桥等三桥相连,整齐的石驳岸护卫着这座古朴的宅第。如果把同里比作是一座古建筑博物馆的话,那么崇本堂就是这座博物馆中一件雕刻精致的艺术品,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内涵,让游人赞叹不已。

       水乡同里画中游
    崇本堂的主人叫钱幼琴,同里人,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购买顾氏“西宅别业”部分旧宅后翻建而成。前后五进,由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厨房等组成,该堂虽不足一亩,建筑体量不大,但非常紧凑和精致。

水乡同里画中游

     
    崇本堂尤以雕梁画栋著名,有木雕百余件,其中门窗隔扇上的《西厢记》、《红楼梦》令人称绝。走进庭院,便见叠有湖石花台的小院里,天竺和红枫相映成趣,砖雕门楼面北伫立,门楼上方设置了仿木结构的飞椽斗拱,拱眼板上刻有夔龙细纹,下面是花岗岩制作的条石门槛,中置“黄狼箱”活络门闩,“一块玉”两端饰有如意香草纹,蹭的“包袱巾”上刻着宝相花,里面还有暗喻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深浮雕。门楼字牌两侧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画,字牌上端庄有力地写着“崇德思本”四个字。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亦是宅第主人崇尚的为人之道。砖雕正脊还有一幅“望子成龙”图,上面人欢鱼跃,使人浮想联翩。
    同里和周庄不同的,这儿是个出文人、有着古老文化沁润滋养的小镇,而周庄则是出商人的地方。而文人不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愿望,这种心态也蕴涵在这里家宅园林的建筑设计和陈设里面。比如隐退为的是思进,比如嘉阴堂中暗藏的纱帽翅,这些在游人看来都只是一道风景,而当年园主的心态却是复杂的。徜徉在小镇上,随处可碰触到同里的心——失落文人的心,那些与心有关的东西都附着在那些地名里,比如串心弄,嘉荫堂中的官帽厅,同里河上的思本桥,还有退思园成了那个落魄官员怀旧的梦想家园……那其实是一颗颗文人的心,会在失意时于自家厅堂上挂起“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的对联,也会在得意时于桥下刻幅“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的桥联……

    同里的姿态永远是淡然的、内敛的。内敛得如同“同里”这两个汉字,将世间的万物都暗藏其间。当你在江南第一茶社、南园茶社小坐,会有漂浮着青豆的熏豆茶陪伴着,有江南的评弹在耳边呢喃着,有同里特有的文化氛围裹挟着,便想忘掉世间的种种烦恼,在此坐到地老天荒……

       水乡同里画中游
             “三桥” 吉祥幸福

  水乡无桥,就如书店无书。河道纵横的同里是由一座座桥串起来的。迂回曲直河道似缠绕在古镇上的一条条丝带,而一座座风格迥异石桥像丝带上的一个个美丽结。这是一个连着今朝与旧时的结,也沟通现在与未来的结。这个结上系着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了游人向往同里的水乡情结。

       水乡同里画中游
    同里的桥比比皆是,一平方公里的古镇上共有49座桥,且无一雷同。每一座桥都有韵有味,桥是同里人的性格,桥是同里人的象征,桥也构造了同里的民风与民俗。

       水乡同里画中游
   

    古镇上最有名的是“三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三桥”位于镇中心,呈三足鼎立的姿态伫立在三条小河的交汇处,远远看去像三尊精雕细刻的石雕,凌驾在小河之上,掩映在一抹绿树丛中。

       水乡同里画中游

    “走三桥”则成为同里古老的民间风俗。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化吉的象征,他们在“走三桥”的过程中,把一种祈求幸福的心情用美好的谚语来表达:“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官运亨通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

       水乡同里画中游
    几乎每个走三桥的人,都能寄托自己心中的愿望:“小孩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好;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好;大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又苗条;中年人走三桥,家庭和睦人气旺;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身体好……”

       水乡同里画中游
   

    我们带着一份美好的祝福行走桥上,领略水乡古桥临波独立的风姿,脸上写满了欢乐,好似在走三桥中已得到了一份上天的祝福,展望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

       水乡同里画中游

    同里的三桥既是物质的,它沟通人们的生活往来;又是精神的,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真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走三桥”风俗流传千年,这便是同里的魅力,更是我们民族的魅力。也不难想象任兰生,计成,陈去病为何官成名就仍回归故里。因为这里有着他们魂牵梦系的三桥;因为“三桥”是完美人生的终点和起点。站在桥上,回头望,人生的脚步或许刚开始……

       水乡同里画中游

   预告:下期推出《江南行》之十五《姑苏精华聚木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