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ope 艺术客 | 2019 西岸艺博会落幕,下一站?

 木蘭猫不睡 2019-11-11

走入第六个年头,2019年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无论从规模还是人气上显然已经更具国际范儿了。以龙兰路为分界的A馆(西岸艺术中心)和三顶巨大白色帐篷所在的N馆,不断扩容的西岸艺博会,显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画廊加入。

从第一届开始,西岸艺博会就有了明确的区域联动理念,及至第六届,随着西岸美术馆的开馆,从日晖港桥至跑道公园的约十公里滨水西岸空间艺术打卡路线,沿线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项目,着实让上海成为新的全球艺术中心。

随着上海两场艺博会同时落幕,2019年中国艺博会已经进入尾声。2020年,艺术市场还会带来惊喜吗?


2019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入口  西岸艺博会供图

N馆三个空间连接处的休闲区

去年,西岸艺博会A馆外墙展出的劳伦斯·韦纳作品《在视野的远处》,让许多人误以为这是艺博会的主题。今年,西岸艺博会提供了一个无主题的场域,把空间的可能性完全留给参展画廊。这样的做法正显示了主办方在艺术及市场两方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此次“xiàn chǎng”单元的环节,削弱了艺博会主办方的“在场”,似乎也折射出艺博会这每年一度的项目渐渐与城市空间、当代艺术及资本市场,包括画廊和艺术家之间更加常规、紧密的互动关系。相信这一做法也会得到刚刚开启的西岸美术馆的支持,这一点可能是国内很多其他艺博会还没有的一项优势。

2019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西岸艺博会供图

2019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  cy摄影

同时,艺术家与画廊、市场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着。“星空间”展位上,艺术家“烟囱”的一幅作品就隐喻着这种状态。漫画中,“烟囱”向“现任”代理画廊表明,白立方、高古轩等画廊都有为他办展、独立代理的意愿,“画廊主”得知后当场哽咽:“烟囱……你大学还没毕业我们就开始合作了,而且画廊现在确实不容易……”
 
在A馆楼梯下方的角落,艺术家陈维创作的“xiàn chǎng”单元作品《好梦(上海)》,以一台老虎机为原型,隐喻着资本运作下艺术圈的游戏规则。原本符号化的老虎机游戏、金钱元素在特定的空间产生出新的意味,资本和机构合谋成了游戏的主角。私人情感和利益关系、艺术家与市场运作之间,似乎任何一方都失去了绝对的优势。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的纯粹性。

陈维   《好梦(上海)》   ks摄影

这场“琉璃的艺术show”中,画廊的展览和销售策略稍有不同,那些艺术史中的重量级作品依然是艺博会的一大看点。其中,无用空间以内敛、幽曲的方式,呈现了莫兰迪、克里姆特、赵无极、丁乙等现当代顶级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选以小幅精品,围绕“风景与山水”的主题在空间巧妙安排,在艺博会上玩了一次小方寸的“策展”。

无用空间   莫兰迪作品   西岸艺博会供图

另一些画廊则着力呈现某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显示他们对这个艺术家作品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信心。

譬如老牌欧洲画廊霍夫肯(Xavier Hufkens),此次倾力呈现美国肖像画家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1900-1984)的作品。画廊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艺博会是爱丽丝·尼尔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展出,他们往后将着力于爱丽丝·尼尔作品在国内的推介。

爱丽丝·尼尔笔下既有美国社会的名流,也有她的家人、周边国家的外来移民,以及那些生活在她生活圈以外的人们,她善于剥离那些象征人物身份与地位的装饰,而呈现肖像的本质。

肖像中的人,仿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携带着一个计时器,被时间压迫着,而在画中的那一刻,脸部和皮肤都耷拉下来,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松弛感。这使我想起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索斯(Alec Soth)的摄影集《眠于密西西比》(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

埃里克·索斯近年来在中国频繁现身,他的作品深受主办方和粉丝的喜爱。我很欣赏他们的创作状态,他们会在不经意间让被描绘的人进入安全的一隅,使这些人忘记了画家和镜头的存在,忘记了日常生活的世界。这一刻的松弛,成为艺术家和“模特”间的一次私密而无声的交谈。

霍夫肯画廊   爱丽丝·尼尔作品   cy摄影

贝浩登画廊在西岸艺博会上采取了和Art021展位不同的呈现方案。西岸艺博会上,贝浩登将整个展位都用来呈现瑞典艺术家延斯·梵歌(Jens FÄNGE)的作品,以一个完整的“展览”来构建展位空间,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沉浸式的“展览”中,艺术家延斯·梵歌用拼贴绘画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哥特式的故事。他在闲聊中提到,他会在工作室同时处理不同时空的人物,将他们四处摆放和挪动,仿佛在探索这些人物之间的相遇或离散。

贝浩登画廊   延斯·梵歌作品   cy摄影

本次西岸艺博会的一大亮点是“dream video”单元,展出的40部影像作品,几乎每一件都是艺术家在影像艺术领域里的最新探索与尝试。

有一家来自瑞士苏黎世的彼得·科尔西曼画廊,在整个艺博会上显得格外清奇。主展位旁特别安排的“放映厅”,滚动播放着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玛雅·巴耶韦克(Maja Bajevic)、托比亚斯·卡斯帕(Tobias Kaspar)等艺术家的影像作品。

画廊员工饶有兴致地为观众“手动”播放任一作品。这在紧张的艺博会现场,给观众一种久违的舒适感。当我们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展位间多逛几圈,猎奇的神经开始疲乏,我们会更渴望看到一个更为自然舒适的展会场景。

彼得·科尔西曼画廊   弗朗西斯·埃利斯作品   cy摄影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