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论】田遨:解颐短语(29—42)

 WENxinHANmo 2019-11-11

作者简介

田遨(1918—2016),原名谢庚会,谢天璈,山东济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进士,由于家学渊源,从小对诗词书画广泛涉猎。早年任报社记者、编辑。1949年初随军南下,任《解放日报》国际版主编,主持“国际评论”栏。后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离休后从事写作。曾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顾问、中日俳句交流协会理事。出版有长篇小说《杨度外传》、中篇小说《宝船与神灯》、《鹊华秋色》、《钟馗新传》,古典文艺研究《清词精选评注》及童话、剧本、杂著等作品20余种。

解颐短语(29—42)

田  遨 

二十九

风格隐秀深婉,又或雄健飞扬。淡处冷峻超逸,浓处荡气回肠。

风格即人,风格是多样的。浓也好,淡也好,都要有色、香、韵、味。

三十

长诗波澜壮阔,小诗精妙空灵。才力各有所近,精诣便是上乘。

李杜韩白的长篇,或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九言,句的长短节奏均能与感情节奏相一致。这里轻重疾徐、抑扬抗坠,都要求配合得恰到好处。

诗总是浓缩的,短诗更浓缩,因而更不易见好。

三十一

深挖生活矿层,重视社会功能。要防诗情枯萎,大地草树常青。

太白强烈,而深刻博大不及少陵。这与生活积累及重视社会功能有关。

三十二

写诗我爱本色,摒弃寻常脂粉。写诗我爱超脱,不在污泥打滚。

语言太华丽,反而减少了真,损失了朴素美。正是本色,可更出色。

要淡泊名利,远离污浊,诗才能超脱。

三十三

诗家贵能造境,妙悟贵在发现。牝牡骊黄之外,悟是别开生面。

造境说出自王国维,暗合“笔补造化天无功”句意。妙悟是严羽提出的,意是充分理解诗之美的特点与规律。两者结合来谈,可以认识到,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需要提炼创造。悟是灵感的火花,悟才有创造。

三十四

游戏可治贪嗔,相视一笑生春。笑谑可生机智,何妨庄谐杂陈。

历来诗家对游戏诗多持否定态度,如元遗山“俳谐怒骂岂宜诗”,为东坡而言。戴石屏“时把文章供笑谑,不知此体误人多”,都极力排斥游戏诗。不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卫风》早就赞成谑而不虐、有益无害的游戏。《史记》有“滑稽列传”,重视其排难解纷的功用。《文心雕龙》有“谐隐”篇,说明它也是文学中带有高尚趣味的一种。实例如写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写黑:“夜来黑漆屏风上,醉写卢仝月蚀诗。”东坡:“人皆生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骂官僚愚鲁,却骂得巧妙。词牌中有“调笑令”,郑所南有“锦钱余笑”,都有可观。李渔:“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也是喜欢打趣的。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取“情”、“晴”谐音,也是一种文字游戏,生动有趣。至于张打油、胡钉铰之作,就格调低下了。

三十五

胡话自有头尾,美人名为山鬼。多少狡狯文章,偏能丑中见美。

艺术中的丑,也属审美范畴。在一定条件下美的事物,在另一条件下即转化为丑,反之亦然。刘昼“美不常珍,恶不终废,用各有宜”,就提出美丑是相对的。“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亦可进入诗人笔下。

三十六

一部史学绝唱,中有离骚心影。一位潇湘妃子,用诗编织梦境。

鲁迅赞美《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红楼梦》是充满诗意的小说,林黛玉是诗的化身。可见诗的韵味浸淫于其他体裁的文学。

三十七

诗与书法绘画,更有不解之缘。挥毫要有韵味,题诗可补云烟。

书法应有诗的韵味,画上题诗可增加情趣。

三十八

句如圆美转丸,好诗妙造自然。灭尽针线痕迹,跌宕富有波澜。

沈约引谢朓语:“好诗流美圆转如弹丸。”太白诗:“天然去雕饰。”少陵诗:“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司空图诗:“妙造自然。”放翁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一机杼。

要一气回旋,也要曲折跌宕。“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必须有前一句“莫道不消魂”,以反写正,以跌宕之笔唤起才见精彩。“朝辞白帝”,“千里江陵”,“轻舟已过万重山”,必须有“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加一曲折,才不直泻无余。老杜的风格是“沉郁顿挫”,“顿挫”是指他在一篇之中,大小、虚实、疏密的错综变化,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三十九

好诗明白如话,未必老妪能懂。只有艺术耳朵,才解风情万种。

明白如话是一种美,但大白话又缺乏诗意。胡适主张“写诗如说话”,是片面的。白居易要“老妪能解”,这不可能做到。正如“只有音乐的耳朵才懂得音乐”一样。

四十

炼字炼句炼格,更要炼如不炼。亟须厚积薄发,炼出金光灿烂。

炼是惨淡经营,但炼到佳处如不费力,正如《艺概》所云“极炼如不炼”。“厚积”是多方汲取,“薄发”就是精炼。马雅可夫斯基说:“我采了一千吨字矿,只为了一个字。”

四十一

何谓无用之用?何谓诗胆诗心?何谓技进乎道?答案且共追寻。

庄子说:“无用即大用。”鲁迅把“涵养人之神思”作为艺术“无用之用”的特点。可见诗的直接功用就是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对人格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诗胆大于天,超越时空即诗胆。

诗心可细可大,就静态说,它是纯洁的、高雅的、优美的、真诚的、理性的、超脱的。就动态说,它是欢快的、悲情的、飞扬的、战斗的。正如司马长卿所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放之则积微尘为大干,卷之则纳须弥于芥子”。赋心如此,诗心亦然。

这里附带提到,为什么诗心是理性的呢?因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要做诗,否则锋芒太露会将诗美杀掉”(鲁迅语)。诗应是在烈火之情趋向稳定时的产物。

技进乎道的“道”,是充分掌握美的创造的自由性。

四十二

明艳有如彩虹,也爱烟雨朦胧。迷离黄昏竹树,照眼初日芙蓉。

鲜明美、朦胧美都是美。盛唐、中唐如丽日中天,晚唐亦有黄昏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