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行业人才是否已经饱和,行业前景怎么样?

 蛟龙戏水mafqr7 2019-11-12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金融行业非常广泛。里面的人员构成结构复杂。金融行业里面也有 会计,也有销售,也有后台服务各种各样的职位。单独说金融行业的话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金融是一种特殊行业,只要社会发展就离不开。即使更朝换代一样会有金融。所以这个行业到何时都没有问题。发展前景靠的还是自己,不是行业。 热门行业就会人多竞争多。

中国金融行业高级人才需求趋势

一级市场投资:

纵观整个行业,虽然竞争态势严峻、优质标的争夺激烈,但市场新设机构数、新发基金量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趋向于高级人才的竞争,投资人的个人视野、背景、影响力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聚焦到投资方向的高级人才需求上,中大型机构(50人以上规模)目前对金融背景的人才需求较低,在财务分析方向的人才储备较丰富,其需求的重点集中在拥有深厚产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上,特别是时下热门的新经济领域,像TMT中的AI、云计算、区块链,医药行业中的生物工程等等。中小机构,除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外,对具有单体过亿项目投资经验的人选也比较看重;相关人才一般集中在比较有知名度的机构中,这类人才往往具有更为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项目承做经验。

二级市场投资:

二级市场投资上,股、债两个市场18年的高级人才行情整体会延续17年的平稳增长态势。传统大型公募、资管机构的需求主要以填补空缺为主,在平淡市场环境下研判优秀投资经理的标准逐步聚焦到16、17年的投资业绩上。传统优势机构虽然表面平静但也暗流涌动,大佬“奔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私募机构凭借灵活的体制、以及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对行业中的高级人才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

相比公募,私募行业仍旧是生机勃勃,大佬涌入、资管规模猛增,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私募机构纷纷加速扩充自身的人才储备,市场不仅对经验丰富的投研人员抛出橄榄枝,而且对中后台的高级人才,例如品牌建设、IT人才也有很强烈的需求。

投资银行:

券商投行高级人才需求在18年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市场行情以及新规政令拉高了行业门槛,令中小券商受到冲击。最近一年新成立券商、包括准备申请投行保荐牌照的券商不断增加,市场对成建制变动的股权业务团队需求量大增,有丰富项目资源的业务团队话语权比往年更大;传统业务方面,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项目审核条件会越来越严苛,对从业者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券商都以股权类项目为主,对具备丰富项目经验的承做人员求贤若渴。CPA和律师职业资格证只是最基本的条件,行业更青睐有完整、成功项目经验的人选。

目前投行业务已延伸至覆盖企业成长路径的财务顾问、IPO、融资、并购、产业整合、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服务。新投行业务渴求着新生力量,拥有并购重组、可转债、可交换债等相关经验、或者混合项目经验的候选人最受市场欢迎。此外,未受新规影响的标准化ABS市场被普遍看好,资金流可能会向此方向倾斜。预计18年券商标准化ABS职位空缺较大,特别是前端承揽人员。

强监管背景下,券商投行将向平稳发展、结构调整的方向前进。竞争向精细化转变,更加注重项目质量,令质管、风控方面的人才缺口放大,投行内部也频频任命内核出身的候选人走上高管岗位。

券商经纪业务:

18年券商经纪业务仍处于改革与创新并举之年,“新零售”概念的发酵正对行业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具备前瞻性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已经成为了经纪业务领域高级人才的必备核心能力之一。

财富管理在18年成为券商大力发展的方向,各家机构纷纷加大了其财富管理中心的规模。熟悉企业融资业务相关产品、集合理财产品,以及拥有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相关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将受到普遍欢迎;另外,股票质押方向人才在2018年也会迎来不少机遇,特别是有资深背景、有大平台管理经验的人选。中后台方向的亮点集中在基金托管牌照陆续放开所带动的估值核算、清算、投资监督等专业人才需求。

二级市场研究:

伴随资管规模的增大,以及投资者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类资管机构对A股以及海外研究的需求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在这一趋势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买方不断扩充自主研究团队的实力,研究转投资的职业发展轨迹对卖方研究员群体保持强烈吸引力;另一方面,主流卖方研究所持续在研究“深度”上发力,围绕“新财富”加大团队的搭建和人员规模的维持,以稳定在排行榜上的地位。具体需求上,新财富上榜研究员依旧强手,此外背景优秀的宏观研究、量化、FOF研究人才也很受追捧。

产业金融:

产融结合,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在产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出现了更多以“金融”为核心的发展诉求:洞悉经济政策、扩充融资渠道、并购做大主营业务、投资产业链抢占制高点等,传统金融人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望18年,我认为宏观经济学家、结构化融资、投资并购类高级金融人才将持续受到产业资本的青睐,同时将得到较传统金融机构更高的薪酬溢价。

互联网金融:

18年受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整体人才需求紧缩。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在管理、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政策完善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会有提升。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更重视营销与推广,重视产品体验和金融科技,会成为金融IT人员、大数据专业人员、区块链、量化分析等人才的重要选择。

银行业:

随着金融去杠杆持续,银行依靠规模扩张提升收益的时代渐行渐远,行业的发展步入新时期。新时期下,战略的调整决定了银行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改变。2018年流动性紧张和监管趋严的困局尚难改变,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成为变革主方向,具体到变革较大的几大业务领域上,洞察如下:

在资产管理业务范畴,重点关注资产端 - 同业业务,这一商业银行最具创新进取的业务模式,然而近年来受到监管关注,要求规范发展,在同业总资产规模整体被压缩的背景下,18年传统同业人才需求总量大幅萎缩;与传统人才形成对比,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银行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大类资产配置,这一变化带动了权益类的投资与研究、以及产品研发方向高级人才需求;在投行方向,专业的ABS承揽、承做人才依旧有较强的需求。

在零售业务范畴,18年仍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看点。17年以来,众多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结盟促使银行业进一步拥抱Fintech,18年在“新零售”思维的大潮下,更多的创新应用会应运而生,银行对于Fintech相关的产品设计、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类高级人才需求仍在进一步加剧。伴随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模式的转变,个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消费金融市场潜力巨大,与之相关的市场营销、金融产品设计人才得到更多关注。在财富管理领域,拥有一定客户资源、并且能够谙熟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之道的营销人才在18年仍然是各大银行的需求重点。

金融行业高管:

2017年仅券商就有超过10家更换总裁与董事长,基于长期对金融机构高管的跟踪,认为18年主流牌照类金融机构高管的流动率会持续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受宏观政策影响,金融行业去杠杆、监管严格、金融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然而实体行业已枯木逢春,金融机构的掌门们站高望远,会更早察觉到“时势”;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高管选择顺势而为、“华丽转身”进入实业,操盘金控平台,参与资本运作。另一方面,早一批金融从业者已有近30年从业经验,已到“二线”的年龄,或将变身董事长、监事长等位高权重但不需具体参与实际运营的角色。还有一小部分的流动源于大股东不满于当前业绩,更换主帅。

以上这些金融高管,除了进入“实业兴邦”的领域,其余大部分将投身VC、PE圈,落地手中资源,衔接人脉;当然,告别职场移民退休也是一部分人的选择。

以下几类人士将成为这些岗位的有力竞争者:

1. 监管机构出身的人才: 他们熟读监管政策,稳健,不会踏进“雷池”,无论是与政府、监管机构良好的关系,还是手中的同业优质人脉,都是雪中送炭。

2. 业绩优秀的少壮派:成立时间较短的金融机构更相信“英雄不论出处”,不惜血本挖角同业高管人才。在变革时期,这类机构如果踩对了节奏,确实可以达成弯道超车的结果。金融行业的发展靠人才来驱动,业绩晋升速度最快的机构,往往是引进人才速度最快的机构。

3. 大股东的“红人”:原因简单,可信赖,目标高度统一。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