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云锦居士 2019-11-12

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北方地区甚至在中原大地,确实是受文化浸润的华夏民族,与尚未开化的蛮夷戎狄相间杂居。中原诸侯征伐诸多蛮族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也是先进的华夏文明传播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周的诸侯分封,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开疆拓土。大多数诸侯国,都被分封在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也就是西周的统治鞭长莫及的化外之地。各诸侯国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的发展生产,壮大人丁,富国强兵,并且开疆拓土,征服蛮夷。正是这些诸侯国的励精图治,才使得中华文明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最终一统天下。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春秋时期的齐、秦、晋、楚、吴、越,以及战国时期的赵国。这里面有个规律,凡是开疆拓土,不断进取的诸侯国,都不是分封在最好的地方,都是中原的外围地区,也就是与蛮夷间杂之处。他们的生存环境是最恶劣的,同时,也是生存空间最容易拓展的,所以最后发展的都很大,疆土辽阔,到最后,通过对蛮夷和其他诸侯小国的不断兼并,到战国时期都发展成为万乘大国。反观分封在核心的卫,郑,鲁,蔡等,都是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繁华富裕,文化鼎盛,使得他们既缺少进取心,也缺乏开拓的空间,而且处在四战之地,最容易被人兼并。当时,戎狄是异族,为了争位置,周平王的亲戚请来了戎狄,结果事成以后戎狄赖着不走了,想为祸华夏。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此时诸国视而不见,就秦国领五万人将戎狄十万人打的落花流水,因此获得旧周封地。此时楚、越、吴都是南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同是华夏后裔。如我们这胶东半岛,当时是被称为莱裔的。东夷,伏羲太昊部落后裔,我们莱裔,就是胶东半岛东南,之前建莱国,东莱国,殷商时期公国,享国时间不祥,应该有数百到千年之久(我们这考古,东莱先民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因为太久远,历史上记载很少,鲁中也是华夏文明始源地之一。如史记记载上古八大名山,中国有五,泰山,华山,少室,首阳,东莱。东莱山就是我们这了,上古先民发源地之一)。周初,姜尚封齐,山东有四国,莱国位于齐国以东,今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地区,公元前500年左右,被齐所灭。今山东半岛还有好多县市以莱命名,如莱芜,莱山,莱西,莱阳……没什么忌讳的。毕竟当时就是东夷,祖先部落就是东夷,记载就是东夷,算不得地域黑,没什么不好说的,毕竟祖宗就是东夷,好听点叫华夷。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远古时期嬴姓发源于少昊之地,也就是山东。天生玄鸟,降而生商,而秦人的图腾也是玄鸟,是抵抗周人入侵最坚决的势力之一,后来才被迁到秦地。和戎狄有融合,但本质不是戎狄。 周人祖先是在夏朝负责祭祀的部落,夏被商灭了以后文明发生退化,所以本质也不是戎狄。秦人的祖上,在西部,甘肃一带。周王朝衰落,北方民族纷纷掠夺中原,以致于攻陷镐京。秦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出兵帮助周人东迁,由此获得周王朝承诺,将关中平原分封给秦。经历十数代秦人的努力,终于将其它北方民族征服,占领关中平原。秦和赵是一个祖宗,同宗同脉,都是正宗的华夏子孙。上古时期,每个职业都是家族传承的,秦和赵的祖先以驾车为业,而且是为王者驾车,也就是御用司机,世代相传。历朝历代,司机都是领导的贴心人,也容易建功立业,秦的先人正是凭功业受到西周的分封,最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独立建国,直到一统天下。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楚国其实是迁居到江汉平原的炎黄子孙,一直梦想被中原承认和接纳,到最后硬生生被周朝逼得自暴自弃,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号谥”,但这就是句气话,楚人从不认为自己是蛮夷,他们连断发文身的吴国人都看不起呢,吴国国君跟周天子可是亲戚。楚国是当时春秋第一大国,国人尚武彪悍。文化发达,经济强大,是当时几国里唯一用黄金作为货币的国家。但楚国也有弱点。不是秦国那样中央集权制度,是用中央直管和分封相结合的制度,封君领地上百个,力量不能统一。楚国王族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实行改革。但国家太大,绊脚的太多,一时转不过弯,改革失败,楚灭亡,但楚人觉得输得冤,不服。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一直是这两个国家,在维护中华文明

小编认为,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就只剩下秦楚这两个国家博弈了。秦奋六世之雄略,统一中国功不可没,可惜根基不固,六国贵族世家趁势推翻,主要陈胜吴广起头,成为导火线。而刘邦算下来算吴国故地之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应该是后世为了传颂秦的暴力和所谓天命如此,事实上都是人为而非天定。中间为华夏,在东为夷,在南称蛮,在西称戎,在北称狄。古代没有民族区分,只有方向上的住地区分,平等观念是共识,大家谁也不觉得谁高人一等,低人一等。先是谁文明程度高,力量强,赢了则居中心地带。

到了周朝,则以德为重,德高者居中心地带为共主,德衰诸候就可以赶他下台,让有德的上。所以周朝称王而不称帝,很有民主的趋势,轮流坐庄的意识,可惜后来者没有执行,慢慢走了样。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较量,最终是农耕文明自给自足、创造生产力的优越性和稳定性,战胜了掠夺性、迁徙性和无生产力的游牧文明,这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就像一个具有自身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国家,具有源源不断的后备输送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