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故事:忘恩负义穷书生

 gs老张 2019-11-12

欢迎阁下来到诗文书画汇!(本篇为新编《聊斋志异》之第064期)

在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著作《聊斋志异》中,蒲老先生曾以较多的笔墨提及到了“书生”。不过,蒲松龄笔下的书生大多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与蒲松龄的真实遭遇有关,书中那些落魄的书生也正是蒲松龄的人生写照。

但人的愿望总是美好的,总是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怎奈何现实残酷,愿望于是就慢慢变成了奢望。所以蒲老便将这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自己的笔墨之中,让那些落魄的书生收获了完美的爱情,也踏上了官运亨通的斑斓大道。

今天咱们要讲的这则小故事,也是有关书生的。不过今天咱们讲的这个书生可与蒲老笔下的书生有所不同。这书生不善良,却是个忘恩负义之人。文白到此不多讲,咱这就开始讲故事:

话说在过去的金陵城,有一个姓韩的商人。这个韩商人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药铺,以卖药材为生。韩商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年芳18岁的女儿,名唤韩香。韩香乃是大家闺秀,自小又饱读古籍,谈吐、举止优雅,惹人喜爱。

而镇子的南面住着一个穷书生,他姓李,单字一个文,时年约20岁,其父母因为瘟疫相继离开了人世,这书生便卖掉了房子换了些银两,寄居在大伯家。李文打小好读书,如今又没了爹娘,他希望通过科举之路翻身能过上好日子,但却屡次落第。

不过上苍有好生之德,既然科举这扇门关了,那就打开他的爱情之门吧!

于是一次偶然邂逅,这李文便和韩香看对眼了。韩香这姑娘心善,对李文又是爱又是同情;而李文则被韩香的善良和美貌所吸引。韩香其父虽是商人,但为人却通情达理,便答应了他俩的这门婚事。

不久后这二人便成了婚。

但李文房子早就卖了,老岳父疼他,便将自己的房子腾了出来,让给了这小两口,自己和妻子便住进了药铺。

翌年,老岳父得知荆州药材销量好,便带着妻子去了荆州继续做药材生意,家里的店铺便交给了女婿打理。那李文有了谋生之道,再加上屡次落第,便弃文从了商,不再苦于科考了。

小两口一个忙于生意,一个料理家务,收入也不错,小日子过得倒是很美满。

老岳父到了荆州后,起初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赚得个盆满钵满。不过这可让当地的地痞红了眼。于是这些歹人便三番五次上门讨要钱财。

老岳父无奈,只得依数给了,可那些地痞却变本加厉,老岳父一气之下,分文不给了。

那地痞本就是地头蛇,便将药材中做了手脚,这一下药材吃出了人命,家属随即报了官。

人证物证均在,老岳父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只得认了栽!这一灾算是把老岳父的积蓄败了个精光!这地痞流氓抓着他不放,药铺也没法再开了。

老韩心里一横:算了,打道回府吧!于是便回了老家金陵城。

可女婿的做法倒让老岳父寒了心!

咋就寒心了呢?这事要是咱们摊上,咱也得寒心,我们继续讲:

那书生李文从打住进了韩宅,过上了富裕日子,便将这当成了自己的家。如今老岳父欲要拿回宅子,那书生可就不乐意了,死活就是不给,也不让岳父岳母住进来。妻子心善、孝顺,曾多次和丈夫商量这事,可丈夫就是不依!

人家李文心里这么想的:当初既然你老韩让给我住,那就是给我了,如今你想要,我住哪去啊?不给就是不给!

岳父岳母一看,这可咋整?总不能睡大街上啊!一声叹息后,这老两口一商量:得嘞!报官吧。于是便将女婿告到了衙门。

县令一听老韩的话,这气也是不打一出来!于是立即升堂开审。

堂前书生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百般辩解。那老韩虽是商人,但为人却忠厚,不善言辞,气势上一下被女婿压了下去。

你再能说,咱也讲证据啊!

街坊四邻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一个个站出来为老韩作证。县令挨个询问,得名真相后,便很快定了案:书生李文忘恩负义,强占岳父宅院,乃大逆不道之举。即日起,归还岳父宅院和药铺,先打20大板,再关入大牢改造5载!

书生不服,欲要上诉,那县令倒是个明白人,遂驳回上诉,再打30大板!

妻子韩香这下也看清了丈夫的为人,于是便请求县令断绝这份姻缘。

老韩一家三口谢过县令,便回了家。据说此后那书生虽出了牢狱,但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连大伯也不再可怜他,不久后李文便落魄而亡了。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别瞎惦记!再一点,做人要懂得感恩,别伤了亲戚朋友的心,不然遭报应的还是自己啊!

文/小田

文中故事为作者原创,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目的是借故事来明事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感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每日更新,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烦请动动您的小手帮忙点个赞,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