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高氏名人

 Earlycl6i7o9ek 2019-11-12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高”,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高氏家族” 再点击“”,即可加入高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高氏宗亲交流。

1,高姓先祖神农氏

神农,字炎帝,姬梦之子,母亲名姬,夜梦黄麟抱身,六十日后生子于烈山石室。麟儿錫自天,异相异貌,满月能言,声如鐘音,行走自如。出生时天上有大星如月,八小星伴随。民众见奇,称为天子。生长于姜水(陕西宝鸡关中西部)。年十岁见民生食,肠胃多有不适,消化不良,教民躜火烤食。见百姓众多,野兽逐渐减少,衣食不足,为解决人民温飽,祈求天地,其时天空五彩云飛,天撒五谷,棉花种籽。炎帝喜曰;天生万物以养人,教人民开垦造田,制耜耕地,播种五谷,棉花。又见人民经受风,寒,署。湿,燥,火六淫侵袭以及外伤跌打病痛之苦,遂研究草葯教民和药以治病(内经云;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天下百姓受其惠,怀其德行,称他为神。因此尊为炎帝神农氏,百姓推他为部族首领。生一子字临魁,继承帝位。

2,神农子孙承帝位

神农尝百草不幸中毒身亡,临魁继承父亲帝位。他看到人民衣食有所改善,但生活上还有诸多不方便,于是教民在人口集中的城中建立市场,以货易货,互通有无。在乡下选择交通方便地点设立圩场集市贸易(三日一圩或五日一圩延续至今近有六千多年历史)。其时民风淳朴,交易公平,无相侵夺。临魁有一子,名承。

神农氏第三任帝王是临魁之子承公,随着社会物质和文化发展,人口增加,市场经济繁荣。承帝设立政府官员,制定法令。教人民用土制成陶器做为盛食之物,天下百姓争先仿效。人民安份守已,不敢触犯法律,而又感谢帝王恩惠,百姓安居乐业。承公有—子,名则。

神农氏第四任帝王是承帝之子则公。他看到天下百姓在树上作巢居住。有的挖洞穴居住,不方便又危险。于是教民结茅为卢舍以避风雨,又教民利用竹木做床椅等生活用具,惠及百姓。则公有五子;长子若昌字大禹,为治水官员。次子若智,掌爱畜收官员。三子若愚,掌管礼教官员。四子若彬,为朝相。五子若百,为将軍,继承帝位。

神农氏第五任帝王若百。当时北方匈奴有名叫拨脱,好音乐,妄自为大,自称为国。若百帝令子多来战败拨脱,帝召拨脱来朝,以音乐供其享乐,自拨脱开始归顺中国。子名多来,继承帝位。

神农氏第六任帝王多来。随着生产力迅速发展,教百姓养蚕取絲制作绸緞,又教民种木棉积成布,制成衣服鞋袜冠带。生子一,名襄,承帝位。

神农氏第七任帝王襄帝,令负責天文地理官员轩猿(后为黄帝)作年历,分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个节气,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位数为天干,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为地支,正月建寅(一年十二个月), 甲子为元(六十年为一甲子)。又令作指南車(罗庚)辨别方位。生子一节茎,节茎为隐士,有二子,克,戏。克公之子也是隐士,生子一榆罔,复帝位。

神农氏第八任帝王榆罔在位十三年。政权被軒猿取代(黄帝)。

3,黄帝臣高元作室

高元是黄帝大臣.中国第一个设计建造房屋的人就是高元.经过神农氏八代帝王不断发明创造,从游牧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从居巢穴进步到築草舍.发明指南車(罗庚)来辨别方位,隨着社会繁荣,经济发展,人口也大量增加,黄帝和大臣也忙于国事,经常到外地视察.见“海市蜃楼”奇观,黄帝认为是天上仙阁,于是令高元依样建造高大宫殿,以示强大.高元召集那些築草舍能手共同研究建造宫殿的方案,询问築巢穴前輩,集思广益,鼓励发明创造,奖励有功人员.经过多次设计,以石为基,以土为墙.以木为架,烧土成瓦,三年时间为黄帝建造一座雄伟宫殿.造福子孙后代.高元成为典籍记載的第一位高姓人物。

4姜太公扶周灭纣

姜尚又称姜子牙,商未周初人。自幼敏而好学,精通天文地理,是易学祖师。有超常軍事天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兵书战册著作者。又是杰出政治家,扶周灭商,是一个伟大历史人物。

姜子牙出生在一个破落家庭,小年贫困,長大后历尽坎坷,百事不如意。虽有经邦济世之才,不遇圣主,在商朝只当一名小吏。见昏君无道,上昆倫山拜师。古稀之年,仙翁要他下山建功立业,曰;七十骑马喜新婚,八十渭水遇圣君。下山后娶同庚老处女马氏为妻,马氏嫌贫而离。贩马被盗,卖卦遇妖,苦不堪言。年八十,听说武王寻找奇才准备伐紂。他就在渭水釣魚待侯,直鈎垂釣,时而作歌;愿者上鈎,不愿随水流,偏有小魚上釣,子牙将鱼放生,又离水三寸垂鈎,有魚跳跃上鈎。奇闻传千里,武王亲临渭水,见长者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声若鍾音,知是天下奇才。

5,齐高始祖高敬仲

高傒字敬仲,齐太公姜尚第十世孙,公子高之孙。齐国的正卿,在齐国有很高的地位。他和齐襄公之子公子小白关系很好,在齐襄公被杀之后,高傒和国子密诏在莒(今山东莒县)的小白回国即位 ,立其国君,即齐桓公。以后他与菅仲等一起治理国政,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因对国家有功,齐桓公封他世代为上卿。从高傒开始,高姓在齐国中拥有较重要的地位达200多年。

6,高昭子宾客孔夫子

高昭子,齐景公丞相。周敬王三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了内乱,鲁昭公被赶跑了。孔子为了避乱,便投奔到齐国,做了齐太师高昭子的门客。高昭子设宴招待他,宴席间,乐队为他们演奏起当时齐国盛行的韶乐,歌女们随着乐声翩翩起舞,舞姿优美,乐曲动听。孔子看后,连连称赞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他决心要学习韶乐的演奏。高昭子便专门备了房子。孔子每天学到很晚,有时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侍从把饭端到他面前,孔子眨巴眨巴眼睛说:“我不是吃过饭了吗?”有时候吃着饭便手舞足蹈起来。就这样一连几个月,孔子到底把韶乐演奏得十分熟练了。

7,孔夫子学生高柴

高柴,(公元前521--649)字子羔,孔子学生。古代寿圣,享128天年。赋性憨直忠厚,博学多艺。子路在卫国季氏那里任职,推荐高柴去当费县令。鲁公十五年卫国政变,高柴为了同学安全,急忙逃离卫国,劝子路不要回宫,子路不听高柴之言,死于非命。任卫国狱官,不徇私枉法,执法公平,又有仁爱之心。事父母至孝,父母在,朝夕伺侯,父母亡,丁忧六年,脸无喜色。孔子说;高柴这个学生,极聪明,最忠厚。

8,智勇双全高奔戍

周穆王巡游天下,有一天在离穆王車駕不远的芦苇中,出现一只大老虎,惊慌了先头部队御林軍。高奔戍是羽林軍一名勇士,为了不惊动圣駕,请求不用武器,自已单独去生擒老虎 。御林军官员急速请求穆王車駕休息,答应高奔戍的请求,高奔戍果然将老虎生擒住带了回来。穆王听了高奔戍活捉老虎经过后,晋升高奔戍三級官职,以及丰厚物质奖励。高奔戍说;这全靠圣上的龙威来降伏白虎,非武士之勇。穆王大喜,赐給他一只玉佩,再封殿前将軍。从此,高奔戍名扬天下。

9,郑国大夫高渠弥

高渠弥受到郑庄公信任,执掌郑国軍政大权,曾为郑庄公立下汗马功劳。郑庄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庄公不朝见周王为由,亲自率领周王室军队及蔡,卫,陈,等诸侯四国軍队攻伐郑国,高渠弥率軍迎战,大败周王軍队,立下大功。后来郑庄公传位給太子忽,为郑昭公。早年太子忽厌恶高渠弥,劝庄公不要重用高渠弥,庄公任人为能,重用高渠弥为上卿。郑昭公继位后,高渠弥小心谨慎,提防昭公杀了他,郑昭公也时时找借口想要除掉他的眼中釘高渠弥。最后,高渠弥决定先发制人,公元前695年,高渠弥便趁与昭公一起外出打猎的机会,将昭公射死。立昭公第三子为国君。

10,羊城建立者高固

战国时期,周显王在位时,即公元前676年--651年,南海已成为楚国国土的一部份。所以广州的古地名又叫“楚庭”。当时,楚国国君楚威王是个善于任用贤能之人的国君,他听说庄子是个贤能的人,曾遣使用厚币礼聘,但被庄子以不愿作‘牺牛’的理由拒绝。但周威王得知南海人高固才能卓越时,就起用高固为楚国宰相。高固任宰相期间,建立了“楚庭”(今广州市)。据《广东通志》记載;高固是个很爱学習和钻究的人,他鼓励楚君学習史书。由于楚威王没有时间全部阅读完《春秋》一书,高固就节选其中论述成败之事的文章其40章,进献给楚威王。接着又在“楚庭”兴办了学校,从此“文教日兴”。可见高固不仅建立了广州,还为广州的教育事业初步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有五位仙人骑了五只羊,来到楚庭,羊里口銜着谷穗。仙人把这些谷穗送给了广州人民,并祝福说,但愿这里的人从此永无饥荒,说完便化作一缕青烟腾空而去,神羊留在人间化为石头,当地百姓认为这是美好的开端,就在后州厅梁绘画五仙人和五羊像,以表示高固对该城的功劳。“五羊城”的名称由此而来.三国吴时,此地被称为广州.现在广州市的越秀公园内还保存一座刻有“古之楚庭”的石牌坊。

高固自称是齐国高氏之后,其后就在广东发展繁衍.所以高固被尊为广东高氏的始祖。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资料来自《二十五史》,《高姓全史》,《中华姓氏》高山水)

11,高漸离刺秦王

高漸离,燕国人,善击筑(乐器),恨秦王残暴,与壮士荆軻结为生死之交。荆轲欲刺秦王,高渐离到易水送行,击筑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軻刺杀失败,壮烈牺牲。

秦王爱好音乐,召高渐离来当乐师,秦王亲信认为他是荆柯的好友,要杀他,秦王欢喜听他奏乐,命人弄瞎他的双目。为了替荆轲复仇,高渐离偷偷在筑里灌鉛。有一日,近秦王时,将筑猛掷秦王,没有击中,后被秦王杀死。

12,高获除恶吏

高获,字敬公,河南息县人,东汉名士。性情耿直,疾恶如仇。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其时鲍昱所治其郡,遇到大旱,粮食无收,加上恶吏横行,百姓生活更加困苦。鲍昱拜访高获,请教救灾办法。高获说;你部下三位督邮横征暴敛,天怒人怨,立刻罢免督邮之职,你我在此祈求上帝,明天就会有雨。鲍昱听从高获的话,立刻罢了督邮之职,果然下了一场大雨,消除天灾人祸,百姓欢呼雀跃。高获死后,当地百姓思念他,为他建了一座祠堂。

13,高凤笃学忘晒麦

高凤,字文通,耕读为业,勤於治学。有一次,妻子在院子里晒麦子,要高凤拿着竹杆赶鸡,免的被啄食,自已下田去了。下去了一场大雨,高凤只顾专心读书,竟毫无觉察,麦子都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为一代名儒,在西唐山(在今叶县西南60里)教授门徒。由于名声远播,太守屡屡邀请他出山为官,高凤借口说自己是只懂方术的巫家,不宜为官,予以拒绝。建初年间(公元76--84年),官员向朝廷荐举,高凤又推病推托,把财产全部留给侄子,自已隐居魚釣終身。

14,汉朝琅邪相高弘

高弘,字伯武,河内山陽(治今河南焦作东)人。勤于治学,任琅邪相,忠于职守,自已背书籍行装,徒步历游所辖地方,考察风俗民情。高弘为官清廉,生活俭朴,冬季寒冷,铺张老羊皮当坐垫;夏天炎热,就坐在木凳上,饮具是用桑木杯。他的妻子儿女从来不到官舍。

15,汉朝文学家高彪

高彪 字义方 ,吴郡无錫(今属江苏)人,出身于寒门,是当地的儒生,游于太学,内怀雅才而不善于言词.吴郡举孝廉,考试经学,高彪得中第一名,从此使无錫高氏名声大振。高彪成为科考名士后,被任为尚书郎,校书东观,多次作赋,颂,奇文上呈皇帝,用以讽谏,引起汉灵帝刘宏的重视.当时京兆尹第五永被任为幽州督軍刺史,临行前大家为第五永饯行于平乐观,蔡邕等人都赋诗为第五永送行,唯独高彪为其写了(督軍御史箴),蔡邕等人对高彪的这篇诗文甚为赞赏,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文句.<后汉书文苑传>收录了这篇诗文,可见,高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后来高彪出任外黄(今河南杞县东)县令,汉灵帝下令让同僚都去为他送行,在上东门为他设宴送行时,汉灵帝指令东观画高彪像以劝学者。高彪在任外黄县令期间,有德政,病死万任期未满时。高彪有文章知名于天下。

16,高悝孝顺闻天下

东晋时,待中高崧的父亲高悝,以孝闻名。高悝早年丧父,他奉待母亲非常孝顺。在他童年时,家乡闹饥荒,高悝连蔬菜都吃不上,但当他得到好吃的东西时,自已一点也舍不得尝,都给母亲吃,所以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不仅孝敬母亲,对年幼的弟弟也很友爱。高悝对朋友也很讲义气,他曾竭力保护过江州刺史华轶的儿子。晋元帝司马睿对高悝的品德很赞赏,先让他当了参军,接着又列显位至丹陽尹,迁为光禄大夫,封建伯侯。

17,名相高允 礼让节俭

高允(390--487)字伯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官至中书令、封咸阳公。

高允少年时即风度异于常人,百马公崔玄伯(司徒崔浩之父)看其面相,大为惊叹,说;高子一定会成为一代伟人。十几岁时,祖父高泰去世,高允送灵柩回家乡渤海修县,把家产全部让给两个弟弟,自已出家为僧,法名法净,不久又还俗。高允酷爱治学,曾挑着衣箱到千里外就学,因此精通经史和天文术数,尤其是 〈春秋公羊传〉,后成为北魏一代名相。高允还经常让他的儿子们上山砍柴,以维持家中的生活。有一次文成帝亲自到高允家,看到只有几间简陋的茅草房,床上只有粗布做的被褥,厨房也空荡荡的只有食盐和青菜。文成帝不禁连声叹息,赏赐高允绸缎五百匹,粟米一千斛,并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

18,高闾擅长写文章

高闾,字阎土。本名驴,司徒崔浩为他改名为闾。在他少年时父亲就去世,成了孤儿。但他勤奋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因祖蔭官被赠幽州刺史。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拜中书博士。465年迁中书待郎。文明大后临朝执政后,让高闾入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加南中郎将。后以功进爵为侯,加昭武将軍。高闾因文笔很好,受到朝中要员高允的推荐。拓跋弘帝数次诏见他,让他参论政治,他写的〈鹿苑颂〉,〈北伐碑〉,受到拓跋弘皇帝的赞赏。承明六年(公元476年)为中书令,加给事中。一些重大,机密之事都委任他办理。文明太后对高闾也很器重, 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等文章都由高闾写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孝文帝元宏下诏让高闾与太常(掌菅文化教育礼乐的官员),采集雅乐,即到民间收集歌颂统治者的音乐。后授幽州刺史,征为太常卿,加光禄大夫。北史有高闾传。

19,高柔智破谋杀案

三国时期,魏国士兵窦礼出营后没有回来,营里人认为窦礼逃跑了,便发布文书追捕,窦礼妻子儿女被收为官奴。窦礼的妻子认为此事冤枉,就上官府去投诉,他说窦礼肯定不会逃走,但一时会找不到证人,州府无法判案,只好将此案移交给廷尉高柔。高柔提审窦礼之妻,问她,“你这么知道窦礼不会逃亡呢”?窦礼妻哭拜回答;“我丈夫少年孤单,养—老妇为母,非常孝敬。他还非常痛爱儿女,不忍相离,所以他绝不是不顾家室的轻薄之人。高柔叉问;你丈夫是否与人有仇呢?窦妻回答说;我大夫善良,与人无仇。高柔又问;你丈夫和别人是否有钱财上的来往呢?窦妻说;曾借钱给同营焦子文 但无有要回来。

当时,焦子文因小事被禁牢中,高柔便去见焦子文。随便与他交谈,并问他坐牢的原因。言语之中,高柔突然问;你是否借过别人的钱财?焦子文回答;自己孤单一人,不敢借别人钱财。高柔看焦子文脸色有变,便诈言说;你曾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不承让呢?焦子文知道事情败露了,应对不及。高柔厉声说;你已杀了窦礼,还是乖乖承认为妙,少受刑罰。焦子之慌张无措,叩头承认,坦白了谋杀始末,说出埋尸地点。结果,真凶被捉,窦礼冤案大白,其妻子儿女重新复为平民。这完全是高柔察言观色,察案之妙。

20,高恭之执法不阿

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高恭之出使相州。相州刺史孛世哲就是尚书令李崇的儿子,当时地位显赫,气焰嚣张,经常不遵守法律制度,强买百姓住宅,大兴土木,建房築室,等等不法行为。高恭之便将他绳之以法,拆除非法建築,并揭发他贪赃受贿的罪行,然后详细上奏朝廷。

皇上的姐姐寿阳公主出行,正赶上皇上外出,高恭之负责为皇上清道,那些拿着红色棍棒的士卒大呼小叫要她停靠一边,他却怎么也不听,高恭之便命令手下的人用棍子将她的車打垮。寿阳公主怀恨在心,跑来向皇上哭诉。皇上便对公主说;高中尉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他是秉公办事,怎么能够心怀怨恨而责备他呢?高恭之后来朝见皇上,皇上说;前几天我家姐姐出行,冒犯了高中尉,我心里实是惭愧。高恭之便掉下帽子向皇上谢罪说;臣承蒙陛下恩宠,为陛下执法,不敢对公主有所特殊而破环朝廷法令制度,那样的话会有负陛下对我的重托。

(高氏历史人物故事资料来自《二十五史》,《高姓全史》,《中华姓氏》高山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