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溪穴——可健脾化湿

 丹江川流不息 2019-11-12

解溪,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

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解溪穴——可健脾化湿

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如何准确取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正坐,足背屈,与外踝尖齐平,在趾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按之有酸胀感。

解溪穴分流胃经经水,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之功能功效。

解溪穴——可健脾化湿

主治

1. 头痛,眩晕,癫狂。

2. 腹胀,便秘。

3. 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临床运用

1. 膝股肿、转筋:解溪、条口、丘墟、太白。

2. 癫疾:解溪、阳跷。

3. 风眩头痛呕吐烦心:解溪、承光。

4. 足趾肿烂:解溪、八风、涌泉。

5. 肾炎:解溪、肾俞、复溜、阴陵泉。

6. 踝部痛:解溪、商丘、丘墟、昆仑、太溪。

配伍

1、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

2、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