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下职业院校如何实现新站位

 太平盛世在等你 2019-11-12

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当前,这场影响深远的职业教育变革正在各地悄无声息地展开。

扩招百万,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明确的生源量化指标;扩招对象,又给高职院校绘制了清晰的生源结构图谱……大变局下,职业院校如何以更高站位,跳出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式,做出革故鼎新的改变?近日,在由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的第四届现代职业教育西湖论坛的一场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将话题聚焦在“百万扩招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上。

新担当:将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人力资源

高职扩招100万人,扩招数量和扩招对象的“双增量”,可谓前所未有。论坛中,不少与会嘉宾产生了这样的担忧:扩大招生规模是否与提高办学质量相悖?职业院校降低招生门槛是否会加深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处副处长董振华以一组数据作了回应: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名毕业生,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会副会长孙中升同时指出,当前全国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缺口近1000万。在日本,这一人才占比40%,德国占比50%,而中国只占5%。

“当下,职业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生力军,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扩招百万是一个重要信号,它充分表明,国家已将职业教育视为对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国家提升人力资本既需要培养精英、升级增量,更需要培养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线劳动者,并优化存量。”董振华说。

对此,董振华认为,职业院校必须跳出传统的办学定式,在终身教育平台上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敏锐地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局作出反应,培养与之适配的技能人才。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扩招百万的大变革下,职业院校将面临招生、就业、师资配备、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对此,董振华建议,可以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如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协调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完善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制度;完善办学机制,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兴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规范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培训评价组织。

浙工大教科院副教授刘晓对此深表认同:“高职扩招百万不但赋予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的使命,而且丰富和拓展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和发展空间。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在更加开放公平的维度上为更多潜在的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教育机会和高质量服务。”

新使命:以百万扩招为支点撬动“适合的教育”

高职扩招之后,非应届生源所占比例将大大增加。与学业成绩相当、出生年龄相近、社会经历简单的应届生源不同,社会生源的类型多样。生源如何管理,教学如何组织?这是论坛上,与会嘉宾抛出的又一个难题。

在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桂众看来,对非传统生源的社会生源而言,要完成学历教育的学习目标,职业院校必须重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学籍管理等。从面向应届生源、学习年限固定的学校建制向面向应届和社会生源并重、学习年限灵活、适应“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目标的柔性的学校建制转变。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陈正江表示,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朝更为实用的方向转变。要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上,对接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强化生产性技能、生产性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如对社会生源开设的课程,要更多地从基于知识存储为主的学科课程向基于知识应用为主的行动课程特别是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任务或模块课程转变。

伴随着高职生源的多元化,“一刀切”的评价标准也将难以为继。对此,董建华认为,要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水平,以及学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完善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制度、公报制度、约谈制度、奖惩制度等,推动制度标准落细落小落实。

新挑战:高职扩招引发中职教育“蝴蝶效应”

高职扩招,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浪潮也扑向了中职学校。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这意味着,中职生的升学大门被完全打开。

如果大部分中职生选择继续升学,那以就业为主的办学导向与办学实际是否冲突?如果中职教育以升学为主,是否和普通高中的办学功能、培养目标出现重叠,进而出现普高化的现象?这也成了当天分论坛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高职扩招取消比例限制,可以让更多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中职生成功成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孙中升看来,这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期待子女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行业企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百万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要追求高质量的培养过程,逐步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何杨勇坦言,当前,多数中职学校都开出了“3+2”和“五年一贯制”高职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错位、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以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专业课程有三分之一重复。

“高职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势必将吸引更多的中职生源,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要真正树立合作的理念,共同探索因材施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重点、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何杨勇说。

对于中职可能出现的普高化现象,董振华一针见血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教育,职业院校要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能参照普教模式办学。

温州护士学校校长许建民认为,升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高职扩招百万政策背景下,中职学校要更注重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打基础。该校开发了校本数据分析系统,实行“化验单式”数据诊断,规范数据诊断的质量分析流程和内容,建立备课组基于数据诊断的教研规范,构建基于数据诊断的作业自动推送系统,建立学生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价报告,以此改进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