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说起 聊一聊宋代斗茶文化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11-12

宋代的斗茶,从茶民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几乎是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流行的宋代斗茶,使宋代茶文化上了一个新台阶,茶文化从诗文发展到茶画。宋代创作了不少茶画。著名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就是一幅描绘市井斗茶的情景。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蝾,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冥。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范仲淹

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茶、赛茶、评比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在古代可谓风靡一时,斗茶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始于唐,盛于宋。宋代是极讲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而且着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曰:“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大观茶论》序曰:“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策之精,争鉴别裁之。”唐庚和《大观茶论》所说的是文人雅士的闲情斗茶,而斗茶最初来源于民间。据《茶录》记载,斗茶之风起源于贡茶之地建安(今福建),是茶民为了评比茶的高低而生成的。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茶法重视点汤的技巧,强调水流要顺通,水量要适度,落水点要准确。点茶法出现的标志是汤瓶(汤提煮)的大量出现。另一方面,宋代斗茶之风的兴起,也与贡茶制度有关。在向宫廷贡茶之前,以斗茶的方法评定茶叶品级等次,胜者作为上品进贡,负者淘汰出局。其实负者中很多也是优质茶。

斗茶时所用手法名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六步,其中最考验斗茶人技艺的就是点茶。斗茶不拘人数,参加者自备茶饼,现场制作,完成后大家轮流品评,赛制多为三局两胜制。

首先要看的是汤色,纯白最佳,青白、灰白、黄白略逊一筹。其次看的是汤花,即汤面的泡沫,标准有二:色泽与水痕出现时间。汤花颜色雪白,能久聚盏边,形成“咬盏”者为上。

若汤花消散,露出水痕则为下品,故而斗茶术语将胜负判定称为“相差几水”。除了最为重要的汤色、汤花两点之外,茶叶的香气、茶汤的醇度、点茶的手法、茶具的优劣、煮水的火候、茶叶及水的质量等方面也会综合起来纳入最终评价标准。只有将每一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方可在斗茶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