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方剧院,那些老青岛难忘的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 2021-10-14
四方剧院,位于人民二路6号,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始初时称为“黎明大戏院”,文革时改称“井冈山剧场”,文革后变更为“四方剧场”,2002年定名为“四方大剧院”。它曾经是周边居民听戏、看电影的唯一娱乐场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我市群众文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老四方一段抹不掉的印迹,留给了老青岛无数美好的回忆。

黎明京剧团(地址:四方嘉禾路)

黎明大戏院戏票

在嘉禾路中心花园的西南角,原来有一条小河冲出的小水湾,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初被填埋后,西南墙角还仍然留一小河沟排水。


青岛解放之初,将很多民间艺人组织起来,部分京剧演员组成了黎明京剧团,先后在普集路新市场建临时剧场,1953年在四方建成了大篷戏院,也就是如上说的那个位置,后起名黎明大戏院。金光、光明茂腔剧团和金星柳腔剧团也经常来到这里演出。


四方剧场

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黎明大戏院向东迁移,在现在的四方剧场处建起一座砖木结构的剧场,仍叫黎明戏院。之后曾经失过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老黎明戏院被四方文化馆收回,拆掉蓬顶后改成大众露天剧场。后经改建大修,改称四方剧场。

井冈山影剧院

文革期间,四方剧场改称井冈山影剧院,它一直是四方区的文化中心。那时,周边学校经常组织去看电影,平日还有各类文艺演出,有专业团队也有企业文艺汇演。拉开紫绒大幕的那一刻,总令人期待与兴奋。


作为四方一带屈指可数的影剧场,每到放电影,剧场周围人头攒动,买不到电影票的人,三五成群的等着“捡退票”,就是有多余或因有事不能来看电影的人把票让给(卖给)别人。那个年代,能幸运“捡到热门电影退票”,会高兴地跟中奖般一样。


四方剧院影票

记得当年上映印度电影 《流浪者》,剧院里几乎天天满座,排队买电影票的队伍能从剧院门口一直排到马路沿上。至今仍有不少老四方记忆犹新。


后来,有了四方工人俱乐部,在四方看电影才又多了一个去处。

改造前的四方大剧院

2002年,青岛市京剧院与四方剧院合并,市京剧院全面管理四方剧院,四方剧院由原文化局直属单位改为隶属于市京剧院的二级法人单位。并重新命名为“四方大剧院”。

改造中的四方剧院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剧院已开始逐渐没落,电视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千家万户,而且电视台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里看“小电影”,不再走进电影院。加上青岛进行城市建设,拆除了很多老影院,四方区的影院基本上快拆干净了,只剩下了四方剧院等几家小影院,而且留下的也是小影厅,效果不好,彻底没有了往日热火朝天的景象。可能意识到现下的差距,不知何时,四方大剧院的门头又改为了四方剧院。

记得有一年新闻报道,四方剧院宣传立体电影,一些孩子花钱买票,却看了一场早已过时却看不清楚的电影,很多人中途离开,不少家长挤在售票窗口要求退票的场面。
进入2000年后,由于设施老化和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较高水平演出要求。四方剧院的改造项目也被列入了2011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二件实事之一。除了建筑楼体框架保留外,四方剧院的绝大部分旧有设施和构造建筑被拆除改造。

2012年1月,老剧院改造项目竣工,2012年春节后迎来首场演出。
四方剧院的改建,解决了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座椅及消防等设备的更新和更换,成为一座宽敞舒适的中等规模的专业剧场。经历二三十年的沉寂后,四方剧院重新焕发生命力。

上一次在四方剧院看电影好像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记忆中还是那时候的模样。每到开场散场,那曾经热闹无比的影院与周边的街巷。前几年听说剧院大修,还特意去剧院门口逛了一圈,但原来的地方现在已变得冷冷清清。剧院里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已经不知道了,关于那些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岁月里,怀念的时候拿出来回忆一下。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