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法厉无边 2019-11-12

综述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以象形为基础,通过形、音、意的统一变化而成。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成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称为六法。

第一、碑帖

1、 什么是碑?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碑刻”。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2、 什么是碑派?

碑派是清代出现的新兴的书法艺术流派。

3、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于什么时代?

是集于唐代行书刻碑,共2400余字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书法理论知识100题(七)终

4、 什么是帖?

帖的原意是指写在帛上的字,书法中的帖是指凡晋、唐、宋人用真、行、草书作字,表现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称之为帖。

5、 什么是帖派?

帖派是相对碑学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它是指魏晋以后,以法帖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以钟繇、王羲之为宗的书派。北宋刻帖之风的兴起,对帖派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 什么是刻帖?

把历代书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谓之刻帖。在古代,刻帖使历代书法名作得以广泛流传。

8、 什么是《淳化阁帖》?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待书王著将历代帝王、历代名臣、历代著名书家作品,汇编成十卷,用枣木摹刻,以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出制帖。

9、 什么是《三希堂法帖》?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內,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10、 什么是传拓?

传拓也成椎拓。把金石竹木器上的字画用纸墨捶拓下来,便于广泛流传,也叫椎拓。

11、 什么是拓片?

已经从碑碣上捶拓下来的字画称为拓片。

第二、综述

书法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指书家以墨汁、毛笔为书写工具,汉字为书写对象,宣纸、绢等适宜书写的材料为载体,运用正确的笔法、合理的结体、完美的章法、和谐的墨法来抒发性情,表现丰富内涵的一种中国传统艺术。

1、 什么是“永字八法”?

指构成“永”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一是点为“侧”,二是横为“勒”,三是竖为”努”四是钩为“”,五是左上画为“策”,六是左下撇为“掠”,七是右下撇为“啄”,八是右下捺为“磔”。

2、 什么是读帖?

读帖就是看帖,就是要像读书分析文章的要领和义理那样,去认真揣摩、分析、领悟碑帖中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以及章法布局等,做到心中有数。

3、 什么是临帖?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旁边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旁边,仿照帖中运笔技法,结构特征,转折、提按、顿挫、起伏、藏露以及章法布局而练习书写。人们经常采用的有对临、背临、意临。

4、 什么是摹贴?

摹贴是以透明的薄纸覆于贴上,依据原字帖行迹书写。

5、 什么是背临?

背临是学书的一种方法,在临摹精熟的基础上不看范本字帖,凭记忆默写,力求和原帖的风貌、神韵相似而逼真。

6、 什么是“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中国传统书画用的笔、墨、纸、砚。宣纸、湖笔、徽墨、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

7、 什么是宣纸?

宣纸是用青檀树皮制成的,用于书画具有“表达艺术妙味”的特殊性能。安徽泾县的小岭是宣纸的故乡。四川夹江也出产书画纸,叫做“夹江宣”。宣纸分为生宣和书轩两大类,生宣能吸水渗化,而熟宣不吸水渗化。

8、 什么是墨?

墨分松烟、油烟两大类。以徽墨最为著名,徽墨的产地是安徽县。现在书家大多使用墨汁。有产于安徽县的李廷硅墨汁、胡开文墨汁,上海产的素功墨汁,北京产的一得阁墨汁等。

9、 什么是笔?

笔是指用于书画的毛笔。以湖笔最为著名,湖笔产于浙江湖州。

毛笔可分为软毫、兼毫、硬毫三类。

10、 什么是砚?

砚是指墨的研磨工具。主要名砚有端砚和砚两大类。端砚产于广东肇庆,砚产于安徽山及江西婺源县龙尾山。

本文 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