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连载:人生活好、走好的方法

 道德经学用 2019-11-12

《道德经第22章分享暨十一月收获月祝福》连载09

 
【洼则盈,敝则新】
“洼则盈”表示做人以洼下自处,以谦退处下,不敢为天下先,虽无心求盈满,但具备洼下之德以后却未尝不满?正因为有处下不争之德,故天下人无法与之相争。
“敝则新”表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辩证关系。
 
【少则得,多则惑】
“少则得”表示有形与无形的转化之理,多即是少、少即是多、舍即是得、得即是舍的天之道法则。“多则惑”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凡物、凡名凡利,追求多者,必失于“一”,“失一”就是失道。

“少则得,多则惑”这句名言既讲多少的辩证关系,又讲了损益盈虚的转换方式。类似的讲解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如老子也曾在第四十七章中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在第六十三章中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在第十三章中说“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第四十二章中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第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第七十七章中说“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等。

都是老子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越是少抓取世间之物,往往得到天地的馈赠便越多;若越是贪得无厌,反而失去得更多、也更加迷惑,故称“少则得,多则惑”。

以上的“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其实都是在讲“曲则全”的抱一之道;是从不同角度在讲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处事准则;也是老子在讲人生活好、走好的生命使用方法。

道德经学用编辑部于2019年11月09日第644天

(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