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年级数学为何“难”

 时宝官 2019-11-12

许多同学觉得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怎么没有小学时好了?以前小学经常拿到满分,现在想上90分都有难度。这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和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呢?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对今后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中小学数学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何作好衔接,让中小学数学更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更为顺利地适应中学的学习,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七年级数学为何“难”

1、 中小学数学的异同

除了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外,小学和中学的数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

(1)教学内容的差异

小学数学基本上都是简单、直接的基础知识,而到了七年级则不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和复杂。例如,在小学,学生接触了“数”,知道有正数,0,负数,仅仅是简单的区分和认识,但到了七年级第一章就学习有理数,包括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记数法等概念,无论从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难度、密度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相对较多、较难,这时学生会觉得不适应了。到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又要学习实数,知识在一点点拓展。此外,函数、几何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总之,初中数学从具体到抽象,从静态到动态,讲究数形结合。因而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七年级刚开始许多学生会不适应,但要尽快调整状态,如果对自己放松要求、不改变学习方法的话,很容易跟不上,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中学数学除难度增大外,题目文字较多,往往一道题需要读两三遍甚至更多遍才能理解,而有的学生往往看到题目太长就知难而退了,在考试中放空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解题过程要求更加规范,要有理有据,不能想当然;由于知识更为抽象,因而对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往往一些题目需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迁移才能解出来,题目更加灵活了,这往往也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法和学法的差异

除了教学内容出现很大的差异外,中小学老师的教法上也存在诸多不同。小学老师讲课非常详细,手把手地教,常常叮嘱如何做,这也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因而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老师的一节课经常讲解一个知识点,并且这一个知识点反复强调、练习,因此讲练较为充分。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回家也不用再去复习。小学生能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方法,因而小学数学因教学内容少而简单。

而中学老师主要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在中学多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观察,猜想,验证并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运用所得的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需要学生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老师讲课则多是讲典型题,精讲多练,只要稍微分心,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因此许多同学觉得初中数学比小学难学,往往出现老师讲的听得懂,但自己做题就不会写的现象。

在中学,基本上每节课都有几个知识点,题目复杂、灵活,如果课下不加强练习、复习的话,前几节课的内容往往很容易就遗忘了。教材内容多,课时紧,课堂上练习的时间不充分,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才能加以掌握与巩固,如果哪个环节完成不够好,就会造成脱节,而数学又是一门连续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扎实掌握,往往后面的学习就跟不上了,这样恶性循环,学生就会倍感压力,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信心。

2 、几点体会

针对上述中小学数学的异同,谈谈几点体会:

(1)教学内容的衔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包括四章内容: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几何图形初步,每一章都是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石,这四章内容许多是在小学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小学数学学的是比较基础的内容,例如小学生知道负数,但如何运算这是初中的内容。在七年级,数学要研究有理数、实数。特别是在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中,学习有理数,这一章知识点非常零散,对学生来说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有负数的运算是他们遇到的一大难点,甚至有学生到七年级下学期也无法掌握。因而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在课堂上反复强化,课下也要加强练习。对于第一章有理数,我们在安排课时时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一些特点,讲课的进度放慢,题目的难度降低,每天新课前会对前面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冗实基础。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几道计算的训练,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毕竟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此外,这一章我们进行两次单元考查,在学完有理数加减法后进行一次,主要目的是考查开学以来的教学情况、师生能否相互适应、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不扎实,进行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学完整章后再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再发现问题再调整教学方案,这样可使刚升上初中的学生逐步适应学习生活。通过我们有针对性的做法,往往多数同学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

七年级数学为何“难”

第一章有理数思维导图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并且可以列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些都是七年级学习第二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是学生易错点,而这些知识点又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因而这一章的讲练要充分,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在小学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是大问题,但对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一大难点。因为小学的应用题基本都是要求用算术解法,但到七年级这一章我们学习的是方程,因而需要学生利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思路无法转换,考试时经常看到学生用算术办法解题,并且答案是正确的,但这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在这一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摒弃算术思想。设未知数、列方程是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在这一章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把模型思想贯穿整章,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借助图形、表格等进行分析,找到等量关系,检验方程的合理性。

对于几何图形,小学也有所涉及,学生们知道一些简单图形以及周长、面积的求法,但在七年级对于几何题的证明又是他们遇到的另一大难点。如何利用规范的格式来解题,这是他们在小学没有接触到的内容,也是他们在中学遇到的挑战。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章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几何的推理论证,但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几何解题的规范格式,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解题规范没有解决,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麻烦。有些同学思维不够严谨,在答题中跳步现象非常严重,甚至个别同学到了初三几何题仍然无法规范的解答。

(2)教法、学法的衔接

在七年级上学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活动探究、动手实践、情景创设、多媒体教学等途径,让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的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解题方法千变万化,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言的,这就需要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特别是一些常规的步骤一定要掌握。

1)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由于七年级上学期所学四章内容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例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平时在教学时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仔细读题、周密思考、认真书写

数学的语言都是非常精炼的,没有一句废话,因而如果题目中哪个条件没用上,或者忽略了,做出来的答案往往是错的。因而仔细读题、周密思考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格式讲究规范,刚上七年级的学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想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而在七年级上学期书写格式应是老师重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3)突出重难点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技能,要不断地进行冗实。特别是七年级第一章的有理数运算,应该经常训练,否则如果学生计算这关过不了,其他的知识点也就无从正确解决。此外,每章的重难点、中考的考点也要向学生说明。每一章的第一节课我习惯的作法是:先介绍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然后介绍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易错部分,再介绍中考会以何种形式出题,大概分值多少,最后说明这一章的教学计划,考试时间等。这样,学生就会分清主次,做到心中有数,学起来目的也非常明确。

4)对知识进行梳理

一章学完后,要引导学生总结这一章的知识点,框架图,把每个章节的内容都联系起来,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画出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不断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题。

(3) 学习习惯的衔接

初中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难,因而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学伊始,要和学生介绍初中学习的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做好预习。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并把课本中看不懂的内容做个记号,老师讲解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听。

其次,注意听讲。中学一节课的知识点非常多,关键要集中精神,跟上老师的节奏;如果课堂上还有未听懂的地方,课下马上请教。学会记笔记,不是老师板书的内容一字不差的照抄,而是把一些问题,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记下来。

第三,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这一点许多学生都忽视了,其实这样做,老师课堂讲的内容真正理解了,才能灵活运用。

第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中学的数学题目难度增加了,有些同学依赖性比较强,不爱独立思考,往往会参考答案会借鉴其他同学的思路,这对数学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应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尝试着一题多解,这样逐渐就会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五,要善于总结归纳。有些同学题目做了很多,但成绩依然不理想。关键是不会归纳总结。例如一种类型题做了两三道,自己就要思考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一味的搞题海战术。总结归纳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致于见到题目不知所措。

第六,建一本错题集。这一点非常重要,自己做错的题目记到笔记本上,不断积累,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进步。许多学生在复习数学时无从入手,往往以为把书上的概念、定理背背就行了,而没有注意自己曾经做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的题目。一些题目不会的仍然不会,出错的继续出错,这也是初中学生的通病。我建议学生建一本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减少出错的机会。对于记录的错题,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掌握,是粗心大意计算失误,还是解题思路不对,利用这样一本错题集,就可以很快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考试前看一看,这样的复习更有针对性。通过错题集的不断积累,对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会有很大帮助。

第七,多看多练。平时有空儿可以找一些题目多看看、多想想、多训练,熟能生巧,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对提高成绩大有帮助。

总之,对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找出适合的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既要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不断完善教师的教法,还要逐步引导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让他们适应初中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