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翠谷叠泉 2019-11-12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老师有次留下了一个课后思考题:古今文人,你们觉得谁具有最完善的处世人格?我那时候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还不够浓厚,没能全面思考这个问题。

但随着年纪渐长,经历了几度欢喜几度愁,再研读古典诗书之后,才找到了当年问题的答案——苏东坡

自古文人多有愤世嫉俗的佯狂姿态,也有顾影自怜的颓废样子,但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过分纯粹,只有单一品相的话,就会缺乏弹性,难以应世。

而苏东坡则不然,他品格既纯粹,又多元,狂放中有婉约的细腻,细腻中又透着超脱的豁达,青年时壮怀激烈,中年时豪爽洒脱,年迈时又是一可爱老翁。他一生历经宦海浮沉,看透世间悲欢,“宠辱不惊,从容自如”是他留给后世文人们的人格范式。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今年游扬州大明寺平山堂的时候,偶见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读后颇受震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这首词是苏轼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悼念早已离世的恩师欧阳修所作。“十年不见老仙翁”,是说十年前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壁上龙蛇飞动”,恩师虽然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的手迹,瞻仰恩师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不要说离开人世后,一切都是梦,我们仍活在世间的人,又何尝不是身处梦中?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离京南调,适逢政治处境艰难,但写此句绝非消极遁世的态度。他一生都在奔走四方,在各类人生际遇中对佛儒道思想有很深的理解,善于从遭遇中看清人生本相。

正是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他认为我们此生都是一场大梦中的过客,浮名利禄不过是虚幻罢了,政治失意,遭遇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还是东坡活得通透!

古今文人失意者多如牛毛,但大多不会处理个人与现实间的紧张关系,因此往往郁结在胸,难以排解,最终陷入崩溃境地。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只能看见事物表象,处世人格还不够完善,不能从容进退,误以为功名利禄才是人生的全部。

在拜谒恩师旧居后的第三年,苏轼又在贬谪地黄州写下了充满人格意趣,且饱含深刻哲理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穿林打叶”、“吟啸”、“竹杖芒鞋”创造了一个极具生活气的活泼画面:落雨穿林打叶,东坡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一路上还放开喉咙吟唱,这活得多么轻盈惬意啊!

我们中国人有时候太过“钻营”了,厌弃“无用”之事,只愿为所谓“有用”的事忙碌,那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而东坡偏偏要“徐行”,“轻胜马”,放慢脚步,笑看不平遭遇。

“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身穿蓑衣,任凭你风吹雨打又怎样,照样过好我的一生,何等旷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此生,虽然历经萧瑟,但也要看开生活,不论风雨,依旧心态平和。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想起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到:“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而之所以说东坡有着古今文人最完善的处世人格,正是因为他有着完善应对人生苦难的思想体系。那不是逃避的态度,而是看透世事所形成的精神力量,它能更好地维护和把控自己,达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境界!

若要选中国最完美诗人,他一定是冠军

当命运把东坡放在庙堂之上,他就为民请命,忧国忧民;当命运把东坡放在困厄之中,他也不凄凄怨怨,而是从容旷达。

我们多少人入世时想要扬名立万,但当现实不如意时,要么饱受不遂野心的折磨,要么陷入颓废绝望,而东坡却像水一样,无论身处何境,总能超越凡俗,赋予自己的处境以乐趣。他拥有着最完善的处世人格,非常值得压力深重的现代人去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