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

 弘护正法 2019-11-13

文史工具书介绍

《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刘叶秋

读书求学,总离不开工具书,而字典又是工具书中用处较多的一种。通行的《新华字典》收单字八千余个,供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检查之用,已差不多。但遇到一些冷僻的字,如某些人名,地名等等,由这类字典内就找不到。阅读古籍与用古汉语写的作品,须查的字当然更多。即大型的词书如《辞源》、《辞海》,所收单字也不过一万五千左右,亦往往不能满足这种查字的要求,还须借助于某些旧字书来了解文字的音义。《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就是在今天还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旧字书。例如“炱”音tái,是烟火凝成的黑灰,在《新华字典》和《辞源》、《辞海》中都能查到,但“炲”字却只有《康熙字典》根据宋人编的《集韵》收入,列在“炱”之下,原来是“炱”的异体。

《康熙字典》为清康熙(玄烨)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撰的,至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历六年而成书。这是现存的第一部官修的字典。

中国古代的字书,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宋戴侗的《六书故》,所录文字都是篆籀,主要作用在于阐明六书。南朝粱顾野王的《玉篇》,是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但文字排列并无次序,很难查阅。宋司马光的《类篇》,也偏重于古代训诂的解说,实际还是《说文解字》一类的书。这些字典,都不适于一般人的使用。直到明梅膺祚编的《字汇》出来,我国才算有了着重实用的字典。

《字汇》把《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个部首,合并为二百十四个,纠正了分部过于繁琐的毛病·凡部首的排列与各部中文字的排列,都按笔画多少为先后,不像以前字典那样漫无次第,解释也比较简明通俗,在内容和形式上,全有了不小的革新。其后明张自烈复根据《字汇》修订增补而撰《正字通》。

《康熙字典》仿照《字汇》、《正字通》的体例,沿用其二百一十四个部首,以子丑寅卯等十二辰标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首列总目、等韵、检字,辨似等附录,末附补遗,备考;在前两书前基础上,集其大成,又作了一些改进。它的部首和部中各字,亦依笔厕多少顺序排列,释字也是先音后义,在每个字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韵本义。随着再列这个字的嗣音、别义和古音,一般的都引古书来证释。有所考辨,即附于注末,并加“按”字来标明。每个字有古体的;俱列在本字之下·重文,别体、俗书、讹字,则附于注后。如土部十三画的“墺”字:

墺 古文■.■,圫,■,

《广韵》乌到切;《集韵》、《韵

会》、《正韵》於到切,并音

奥,四方土可居也。又水厓

日墺,又《广韵》於六印、《集

韵》乙六切,并音郁,义同。

《书·禹贡》作“隩”,《前汉·

地理志》作“奥”。

这一条在“墺”的字头下,列四个古文异体,下面注音释义,集中了四都韵书的反切,不同的单载,相同的合列,有异读的另外标明,末尾还附注两部古书中的别体和通用字。一般的字典,词书对一个字形音义的注释,是没有这样详备的。此外如女部的“姐”字,《康熙字典》的音义,约分四组,大意是,(一)《唐韵》兹

也切(jiě),蜀人呼母。俗呼女兄都叫姐。(二)《集韵》臻鱼切,音菹(zū)。嬳姐,态也。(三)又蒋氏切,音紫,西羌地名。(四)《集韵》将豫切,音怛(jù),《说

文》骄也①【①《说文》:“妒,骄也。从女,户声。”姐为“妒”的假借。《康熙字典)于此来作说明。】:嵇康《幽愤》诗:“恃爱肆姐,不训不师。”

这四项解释,条理清楚,不像《正字通》那样徵引繁芜,辨析琐碎,使人难于看明白。此字字头下附列“她”、“毑”二形,“毑”字少见。“她”字,现在我们用作女性的“他”,实际皆为“姐”的古文。一般字典,对这类古文异体,亦不录入。

采辑各韵书的反切来注音,分合同异,以供参考,这是《康熙字典》首创,为以前的字书所未有。其中解说,俱先注本音本义,后注异音异义,由引伸以及通假,一一用“又”字标明,所采字形异体,范围很广;列举书证,多具篇名,依时代先后为次。对《字汇》的简略缺漏,加以充实增补;对《正字通》的重复冗杂,加以合并简化,对两书字形的讹谬,加以订正;归部的不当,加,以调整;笔画的误算,加以改动;《康熙字典》的内容种形式,都比《正字通》丰富、谨严。在字义的解说内还常常附释一些词语,又兼有词典的作用。如土部“壎”字,亦作“埙”,《康熙字典》按

语说:“按埙乃土器不坚之物,放时俗指人惯弄虚浇者曰弄埙。”这项解释,《字汇》、《正字通》未载。弄埙,就是耍花招,故弄玄虚之意。也说“弄喧”。《西游记》第六回孙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说“断是这畜生弄喧”,即此。

《康熙字典》共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它的主要用处还在于比《字汇》、《正字通》多一万余字,不见于以前字书的,大都可以由此查到。所增之字,前面皆标出增字。如“口”部的“嚴”,是所增的“严”字古文。

除正文外,《康熙字典》还附刊“补遗”一卷,收有音有义可入正集而未经增入之字。如人部的“优”字音“尤”,是五谷精白之意,现在我们把它当作“優”的筒体字。“备考”一卷,收有皆无义或音义全无的字,如“一”部的“引”字,音思,无义;“乙”部的“乣”字,音义皆无;“巾”部的“币”字,据《龙龛手鉴》说同“印”,现在我们把它当“幣”的简体字。凡在正集中找不到的冷僻字,不妨试查“补遗”和“备考”。

《康熙字典》自刊行以来二百余年,影响很大,清人所说“字典”,专指此书。其文字音义和书证,广泛地为人引用,后出的宇书编者,多奉之为圭臬。清周中孚称赞它:“集古今小学之大成,垂昭代同文之至治,后之言声音文字者,莫能出其范围已。”①【①见《郑堂读书记》下册补逸八。】虽揄扬稍过,亦足以显示大家的重视。但它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却也不少。由于它出自官修,经过“御定”,无人敢显言其非。直到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王引之才奉宣宗之命,作《字典考证》十二卷,纠正《康熙字典》引书的错误2588条。实际全书的错误,远不止此,其中解释不够确切的尤多。有的书证与解

说不相适应,有的漏列了常用的音义,于文字的通俗用法,亦很少提及。如“判”字有平声pàn一读,为“不顾,豁出去”之意,杜甫《曲江值雨》诗;“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音义甚明,为常见的用法,《康熙字典》不应漏列②【②可参阅刘叶秋著《中国的字典》,《中国古代的字典》.《常用字书十讲》三书中谈《康熙字典》的部分。】。因此,就有人要以《康熙字典》为借鉴,补缺纠谬,改善体例,扩大收字范围,另编一部新字典来代替它,《中华大字典》于是产生。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于公元1914年成书,次年出版,恰好和商务印书馆的《辞源》出版在同一年。

全书共收四万八千余字,比《康熙字典》字更多些。它沿用二百十四个部首,而调整了一些部首的排列顺序。如“手,毛.心、爪”,“入、八、儿、几”等部因物同、形近而排在了一起。所收的字,兼列籀、古、省、或、俗、讹诸体,一一说明;先注音,后解义;都和《康熙字典》一样。

《中华大字典》在体例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以下三点:

(1)注音:以宋丁度等《集韵》的反切为主,每个音只用一个反切,加注直音,并标明本字的韵部。每个音,都列在一个字头之下。如“與”有四个音,就列出四个字头,下面各自标音。《集韵》未收的字,即兼采《广韵》和其他韵书、字书的音切。这比《康熙字典》的一个音并列几个反切的做法更切合实用;删去旧字书中叶韵的音,也是必要的。

(2)释义。分条解说,一条只注一义,只列一个书证;用㈠㈡㈢㈣的数字,顺序标明,清楚醒目。

(3)解词:常常在一个字下面,兼释由这个字组成的复词或事物的名称。如心部“志”字下,解释“志士”的含义,说明“远志”是草名,手部“挺”字下,解释“挺挏”犹上下,说明人名有粱伏挺等。这样,就使此书兼具词典的作用。适当收入以字头为词尾的词,还可以标明音读。如“與”的第三音读豫(yù),下列地名“阏與”、“方舆”,可使读者知道两词中的“與”应读yù,办法也很好。

这是《中华大字典》不同于《康熙字典》的地方。解释比较简明。也是它一个特点。由于适当采用了清人文字训诂的研究成果,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等书中的说法录入解释,还纠正了《康熙字典》的一些错误。

现在抄录《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对“丈”字盼解释于下;

《康熙字典》

丈《唐韵》直两切,《集韵》,《韵会》雉两印,《正韵》呈两切,并长上声。十尺曰丈。《前汉·律历志》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又《左传》昭二十三年: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疏》;属聚下役,课赋尺丈。又哀元年:广丈高倍。《注》;垒厚一丈,高二丈。又《礼·曲札》: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问函丈。《注》:函·容也。又长老之称。《易》师卦:师贞丈人吉。又朋友尊称。《长编》;富郑公称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释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诗;方丈浑连水。又杜甫诗:百丈牵来上濑船。《注》百丈,牵船筏也。《说文》;从又持十。俗加点,非。《正讹》:丈借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别作“杖”,通。

《中华大字典》

(丈)雉两切,长上声,养韵。㈠十足也。见《说文》。…… ㈡~者,长也。见《大戴礼·本命》.㈢~者张也。见 《汉书·律历志》. ㈣朋友之尊称曰~。《长编》富郑公称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一。 ㈤老人之通称曰~人。《六书正讹》;~借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人。[又]严庄之称。见《易》师“~人吉”注。 ㈥男子谓之~夫。见《广雅·释亲》。[又]大人称也。见《公羊》定八年传“如~夫何”注。 ㈦方~,方一~也。《孟子·尽心》;食前方~。[又]佛门长老居室也。《丛林盛事》:归方~,一住三十年。[又]神山名,《史记·秦始皇纪》: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瀛洲,仙人居之。[按:俗称和尚之住持者曰方~。) ㈧百~,牵船筏也,杜甫诗:百丈牵来上濑船。 ㈨函~,师之尊称。因古者讲席间相对容~也。《礼记·曲札》,席间函~。 ㈩岳~,~人,皆世俗妻父之称。

对照看来,可知《中华大字典》的解释,除去第十义为新增外,都根据《康熙字典》的原文,加以去取。由于经过整理归纳,分项列举,就显得清楚有条理,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全书内容,大部分皆以《康熙字典》为基础,进行修订,或改解释,或换书证,或增义项,使之更加完备。因此于《康熙字典》释义简略者,可查《中华大字典》的解说:于《康熙字典》未收之字,亦可试查《中华大字典》。

总起来说,《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都可以算是划时代的.有总结性的字书。《中华大字典》虽后出稍精,有优点可取,却并不能把《康熙字典》取而代之。以两书的条目相较,往往互见短长。如《中华大字典》手部“挺”字共分十二义项(十二以下六项,解释复词),比《康熙字典》多五个义项,解说较为详细,可是《康熙字典》原有《汉书·师丹传》书证,足以具体说明“挺”字第一义项的“选拔”之意,而《中华大字典》未取。又女部的“婬”与“媱”本为二字,音义不同。“婬”字右旁上从“爫(爪)”.下从“壬”,“媱”字右旁上从“[夕加一点](俗称肉月)”下从“缶”。《中华大字典》女部八画有“婬”字(按此字形,应算九画。古籍刻本或讹作此形),既不是“婬”,也不是“媱”。《康熙字典》则“婬”与“媱”,一在八画,一在十画,各有音义,形体无讹。

此外,《中华大字典》的编者,因为过于追求释义的详备,分条列注,不免贪多,往往把相近、相同的意义也折为若干项,甚至将所引古籍中的整句话,当作一字的解说;以致内容支离、琐碎,不成条理。如土部“塞”字,分列义项至三十余条,即多重复,宜加合并。“臼”部“擧”字,释义共五十一项,更显出一味堆砌、不如归纳、辨析之失。至于号称引书详确,备载篇目,实际疏漏亦多。如土部“坌”字第一义引元好问诗,即无诗题,第二义引《图画见闻志》,即无卷次,此皆照录旧文,未加核对之故。其他像解释错误、任意删节引文,并列异说不能判断.有关文字的解释失于参照、引书名称前后不一等等,凡是《康熙字典》有的毛病,《中华大字典》也一应俱全①【①参阅第65页注②中所举出的三书中谈《中华大字典》的都分】。如“與”字羊诸切,音余;下面的第三项解释“譽也”,是应读去声的。所以对这两部书,应该各予适当的评价。即互有短长,难分优劣。《康熙字典》在《字汇》、《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撰《中华大字典》据《康熙字典》修成;革旧增新,都下过一番工夫。《中华大字典》之“新”主要还表现在体例形式上,没有原书的内容作为借鉴是编不成的。

今天我们使用《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最好两书对观,取长补短,并参考《辞源》.《辞海》的单字解说,以定去取。对《中华大字典》分列的许多义项,更要研究分析,不可尽从;采用其中的引证,必须查对原书。方才妥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