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东方欲晓10 2019-11-13
    从壶口瀑布回太原,路过山西临汾市继续向北,进入山西省洪洞县境内,县城边有一处人文历史景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虽然这是个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景点,但已具有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国内唯一民祭圣地的名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祭祖习俗已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园区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体验区三部分组成,有碑亭、一代大槐树(仿)和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元末明初,中原地区兵乱、水患、蝗灾频频而发,民不聊生,致使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稳定中原,决定启动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参见《明太祖实录》),一场大规模、全国范围内的历经50余年的向中原地区移民高潮就开始了。与太行山下的中原地区相比,元末明初的山西省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其人口超过地域广大的河北、河南两省之和,因此必然会从山西移民中原。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洪武3年(1370年)至永乐15年(1418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黄河的京、冀、豫、鲁、皖、苏等省,500多个县市,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又经过六百多年的辗转迁徙后,如今移民后裔数以亿计,遍布全国30个省,致使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献殿。献殿位于祭祀区的最前方和中轴线上,面阔五间,进深五进,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全木结构建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祭祖广场和祭祖堂。园中主要建筑之一,也是园内最大建筑,堪比北京故宫太和殿的阵势,看得出大殿及周边建筑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手笔很大,这在国内猛增GDP及地方政绩的时代,屡见不鲜。祭祖广场是祭祖活动的主要场所,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可容纳万人祭奠典,很气魄!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广场的正面是三座雄伟的建筑,祭祖堂、朔源堂、望乡阁,合称两堂一阁,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为天下民祭第一堂。祭祖堂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堂前置铜鼎香炉。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祭祖堂内有手绘52幅移民壁画,供奉了距今考证的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排位,不仅充分体现传统文化,也突出了祭祖主题。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离开祭祖广场,向左前行就来到广济寺。广济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到此。当年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如今新复建的广济寺,好像香火不是太旺,可能是建筑太新了,缺少点儿千年老庙的风采。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走出广济寺大门就来到了大槐树(复原品)、二三代大槐树、碑亭,以及槐木化石和千年槐根。第一代大槐树早已不在了,人们在它的原地制作了一个复原品,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二、三代大槐树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碑亭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槐木化石是从洪洞西山煤矿挖出来的,据专家考证已有上亿年的历史。上面的许多地方已经炭化,这形象地说明洪洞早在亿年前就有了槐树的身影,所以被称为“槐乡大地”是当之无愧!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移民浮雕图,三组浮雕以大槐树为背景,自左至右为:移民国策、移民惜别、移民迁徙。中间有文字隔开,以文释画,文画互彰。讲述了大槐树移民的起因、槐乡人们别离乡土、迁徙途中的情景。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在这里了解到“解手”一词的由来。故土难离,更不要说从一个富裕的地方迁往民不聊生之地。地方官员们为了尽快顺利的完成移民计划,便使用了“诳山计”,故意散布出谎言说:在山西只有洪洞县,在河北只有枣强县的人不往山东迁移,老百姓信以为真,为了躲避迁移,纷纷逃往洪洞、枣强两县避难,不长时间,洪洞枣强两县人口骤增,朝廷看见时机已到,派重兵把洪洞枣强两县围了个水泄不通,抓捕大批百姓,强行向山东迁移,为了不使迁移途中百姓逃跑,采取了武装押解的办法。因为被押解人员众多,押解士兵不够用,便将几个人用绳子捆住手臂,连成人串,每串由一个士兵押解,被押解的百姓只能扶老携幼,肩挑行李,艰难的缓慢前行。

       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沿用至今。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2016山西(2)

       待续:  民间故宫静升王家大院-2015山西(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