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

 老刘tdrhg 2019-11-13

追源课本

抒情性是诗歌的主要特点,诗歌的抒情手法多种多样。《涉江采芙蓉》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抒发思念爱人的忧伤;《短歌行》则大量运用比喻、引用的手法,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归园田居(其一)》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是《考试大纲》中古诗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点中的一项内容。

对接高考

常见抒情手法阐释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等。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情怀。

()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而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不直接写,只好借助描写与这有相似或相关点的景、物、人、事。因此,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常见抒情手法的主要设题方式有:

直接提问,即题干明确要求回答抒情方式(方法),如:

(1)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

(2)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时,除了要答出所用手法外,还要根据题干要求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作答。一般而言,题干中都会要求进行说明”“简析,那么,答题时需要完成以下两步:

第一,对所用手法进行分析;

第二,点出所要抒发的情感。

间接提问,即题干用语多带有如何抒情”“抒发什么感情等语。

这类问法较为普遍,难度较大。因为针对它的回答,不只是答出抒情方法,还需要从写作内容和层次的梳理、所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完整而准确地表述这两个要点(如何抒情、抒发什么感情)。另外,在回答抒情方法时,角度也较宽泛,不要局限于几种常用的抒情方法,还需要综合考虑选材、语言、意境等方面。

常见抒情手法的解题方法:

1.结合诗题、作者、主题、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抓意象)

3.根据诗中景物展开联想,勾勒诗中所展现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4.把自己融入意境之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第二步: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第三步: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案模式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即时对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这两句在写作角度上与前面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主人公不能与自己的爱人相守相聚的痛苦。前一句是从现实的角度来写,后一句则从未来生活的角度来写,在情感表达上为直接抒情,和前面的间接抒情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繁盛。荣:花。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将:岂。纪:经营。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2)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过门更相呼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集庆寺

[]仇远

半生三宿此招提,眼底交游更有谁?

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

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

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大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招提:寺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

4.作者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直抒胸臆,首联写出了知交故友离世后自己的孤独落寞。(2)用典,颔联用顾恺之在瓦官寺画维摩诘像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如今的集庆寺已遭毁弃,唯有理宗的画像空留、徒然无用;反用杜甫写《玉华宫》诗的典故,表达叹息之情。(3)借景抒情,颈联中作者把眼光投向了景物,原本是美轮美奂的寺庙建筑群,如今却草木丛生、无人打理,抒发了昔盛今衰、故国沦亡之情。(4)尾联以景结情,在凄清的洞箫声中,皎洁的月光照在古松枝上,物是人非,王朝更替的感怀与清冷之景交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的能力。理解诗句,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抒情手法。首联从宿集庆寺着笔,眼底交游更有谁,直抒故交离世后的孤独之情;颔联,看到金粟影”“杜陵,结合注释③④,考虑用典手法;颈联写烹笋摘茶,反映了寺庙周围杂草丛生的衰颓景象,是借景抒情;尾联写凄清洞箫、月照松枝景象,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