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古天一秋拍:『金和轩玉器』专场抢先看!(高清图)

 天宇楼33 2019-11-13

  高  古  风  

自新石器时代始,玉器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彼时起,玉文化开始了它的经典旅程,至今绵延。

玉的神性、礼制、以及各式的象征含义,令玉有着一种持续永恒的价值体系。玉,既属于财富,也是文化符号。

玉的工艺,其风格与特征,在历史文化中不断展拓更新。同时,也在温润着、启发着历史以及创造历史的人。

玉雕兽面牌

H4.5cm

RMB: 100,000

商代风格。此玉饰呈倒梯形,正面有一定弧度,犹如瓦片形。青玉,周身受沁呈白斑,局部有朱砂痕迹。单面雕刻,背面平素。正面浮雕兽面纹,双眼圆凸,兽鼻突起,另刻画卷曲的兽角及须。地子上可见明显刀痕,是为高古琢玉特征。整体纹饰呈对称布局,多处细节均以整齐的阴刻线表现。兽面中间钻有孔洞,可穿系佩戴。
此类兽面玉饰多出现在商、周时期,商代玉兽面具有典型的“臣”字眼,有的以玉琮边角改制。本器的装饰纹样与青铜器的装饰效果极为相似,以商代晚期常见的双阴线纹手法和兽面纹作装饰。整体风格商代特征十分明显。商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艺与青铜器制作工艺并行,其整体装饰风格趋于一致。

红沁大玉琮

H5cm;8.5×8.5cm

RMB: 1,500,000

1、明代“江东巨眼”华夏旧藏。(点击进入文章)

2、明代文徵明经手具眼。

3、良渚文化玉琮。

4、原盒“三代器琮考”题款。

《三代器琮考》:古帝王有六瑞之玉,苍璧祈天,黄琮祈地,青珪设东方,白琥设西方,赤璋设南方,玄璜设北方。此琮亦六瑞之一也,高汉尺一寸八分,宽二寸八分,四方形式,中一圆洞,上下错刀四围花纹,细如发丝,全体斑驳陆离,一种古厚之气扑入眉宇,可称为无上上品,其为三代之器无疑矣,诚希世之珍也。无锡华氏小真赏斋藏。


玉红沁素勒子

L6.2cm

RMB: 30,000

良渚文化风格。玉勒子呈圆柱形,中间有对穿打孔,空洞不居中,呈现出原始琢玉特征。玉勒周身受沁,红沁灰斑,呈色深沉而富有变化,古雅内敛,整体制式及工艺特征具有良渚文化期玉勒风格。

玉红沁素勒子
L7.1cm
RMB: 30,000
良渚文化风格。此玉勒周身布满红沁,透光下美轮美奂,玉质上乘。从两端的孔洞可见明显的工艺特征,为对穿打孔法,两端的孔洞较大,越往里则越狭小。由于当时工艺及工具的原始,打孔均无法做到绝对的居中。

玉素勒子

L7cm

RMB: 40,000

红山文化风格。青黄玉质,素面玉勒,两端切割平整。圆柱形,通天孔贯穿,孔径较大,玉料致密莹润,质地细腻,表面布有天然灰黄沁色,古朴雅致,古韵悠然。

玉雕手镯
D8.5cm;H2.8cm
RMB: 200,000
良渚文化风格。玉手镯,南瓜黄沁蚀,短圆筒形,孔由两面对钻而成,孔壁磨光外大内小,外壁呈凹弧形,即圆形束腰,通体无纹,打磨光滑,切割面线条坚挺,整器规整,形制精臻。

红沁玉贝串饰
24片
RMB: 60,000
西周风格。玉贝形似天然的海贝,椭圆形,两端有穿孔,正面有一条深磨槽,凹槽两侧又有多道短小的细磨线,这条深槽及旁边的线痕是商周时期玉贝计量的标志。个别的玉贝反面有工,可判断为商代玉改制而成。这批玉贝共24个,大小相仿,玉质致密,红沁包裹,温润古雅。
玉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使用于商周时期。在商代中期以前贝币价值很高,臣下若能获得商王用贝币的赏赐是极大的荣耀。商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的扩大,中国北方因不易获得数量众多的南方海贝,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时人们想出了以其他材料仿制贝形货币的方法,如陶贝、石贝、骨贝、玉贝、铜贝、金贝等,其中铜贝的发明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这类贝币形体都较小,其长度约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
玉贝交换的价值相当于或低于天然货贝。计量单位为朋,一朋十贝,贝上的深槽和线痕也是计量的标志。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到春秋以后,玉贝就逐渐失去了它的流通功能,从而变成了一般饰品。

凤鸟纹玉璧

D14.5cm

RMB: 160,000

汉代风格。玉璧制式规整,周身褐黄沁,局部丝状白灰斑,沁色内容丰富。璧面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碾琢整齐有序的蒲格纹。外区碾琢出细线纹组成的三只凤鸟图案。凤鸟长颈勾喙,头上有曲冠,卷翅卷尾。内外区相隔的绳索纹随意潦草,两面纹样相同。此类玉璧图案多为龙纹或饕餮纹等汉玉璧经典纹饰,各大博物馆馆藏文物中都能见到,但这样的凤鸟纹以及它的红沁就较为稀罕了。

玉雕红沁琮式勒子、红沁勒子项串

H3.8cm

RMB: 200,000

良渚文化风格。本组串饰由玉勒子及琮式勒子组成,上方玉勒子尺寸短小,周身不琢纹饰,满沁包裹,整体呈色丰富古雅。下方为玉环及琮式玉勒子,玉勒子所刻纹饰分为三组,雕琢良渚文化时期典型的神人兽面纹,尺寸虽小,却不失良渚玉琮之韵味。本组玉勒皮壳厚重,经历代的盘玩,呈现出深沉古朴的沁色。尤其是下方的琮式小玉勒,小器大作,做工异常精美,可视为文化期琮式小玉勒的巅峰之作。

红沁蟠虺纹玉玦

D4.8cm

RMB: 50,000

春秋风格。由于年代久远,经久盘玩,红沁凝厚,内闪白玉质地。满红沁又是满工,玉玦纹饰模糊不清,但仍可见局部的变形蟠虺纹。玦面以双阴线巧妙的琢饰出相互勾连而又奇特的蟠虺纹。虺龙卷鼻,圆眼,相互交接,整体雕琢具有春秋风格。此玉玦扁薄,造型如璧,一侧有缺口,整体制式小巧规整,为古代玉玦的经典样式。

白玉雕龙纹出戟环

D9cm

RMB: 200,000

西周风格。玉环形佩,品相完好,边缘有出牙,局部受沁。双面阴线雕饰首尾相随两条龙纹,龙鼻上卷,张口,“臣”字眼,眼角线勾曲,有利爪。玉环装饰双龙纹比较少见,纹饰用双勾技法雕琢,精工细刻,线条婉转流畅而富于变化。

白玉红沁勾云纹环

D6cm

RMB: 120,000

汉代风格。白玉质,全身布满红沁。环两面雕琢勾连云纹,互相连接的曲线弯曲有度,排布在器身之上,形成自内向外的扩张感。而玉环中部厚,两边薄,这就要求工匠在雕琢加工之时需要考虑纹理变化与造型艺术。
玉环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礼天之物,随着时代发展,逐渐体量变小,适合于日常佩戴,与玉璜、串珠一并成为装饰玉器。清代由上古时代所流传的玉环,体量较小者恰好便于系挂,可作为腰间配饰,日常把玩。

青白玉饕餮纹剑饰

H5cm

RMB: 80,000

来源:J.J.LALLY

出版:J.J.LALLY & CO.ORIENTAL ART,1986,Lot10

战国风格。青白玉饰,中部呈隆起状,中间厚,边缘薄。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插榫,不作雕饰。上部为梯形,雕琢饕餮纹,细阴刻线布满器身,纹饰雕琢细腻。以绳纹分区,细小的底纹阴线历历在目,无模糊不清之处,可谓是不惜工本精工细作,放在镜下细看,内容颇多,惊喜不断。此玉饰风格高古,周身有灰皮、沁色,斑驳古雅。整器形制较为独特,是一件稀见的战国风格玉饰。

玉雕人龙纹佩一对

H4cm

RMB: 70,000

西周风格。两件玉饰大小薄厚相同,均作侧身人形,刻工以阴线刻画出人物发丝,雕工古拙,上有穿孔。此玉饰纹饰具有典型的西周风格,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人面纹,下部身躯刻画虽然较抽象,但大体轮廓类似变体龙纹。西周时期玉雕纹饰常以人龙纹混合于一器中,西周玉匠巧妙融合人、龙、凤纹饰,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白玉雕龙凤纹佩
L5.3cm
RMB: 150,000
西周风格。玉佩局部有黄色沁,中部略鼓,背面光素,中心有穿孔,主体纹饰为人龙合纹,纹饰线条以双勾阴线琢成。四周边缘起凸。这类人龙纹饰布局绝妙,线条流畅,令人赏心悦目,为西周时期的典型纹饰。

黄玉雕谷纹环

D6.5cm

RMB: 150,000

战国风格。玉环双面雕饰谷纹,排列密实饱满,触摸有凸起之感。此玉环体量适中,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自然。内外边沿用阴线勾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转角尖锐,具有战国时期风格。
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此件玉环展现了战国玉器高超的制作水准,制式规矩,技艺精湛,为少见的高古玉环精品。

玉雕谷纹剑首

D5cm

RMB: 120,000

战汉风格。此玉饰周身受沁,为玉璧造型,但比玉璧要厚实,且有一面光素,根据尺寸、纹饰及做工判断,应为剑首。玉剑首一面满雕谷纹,排列规矩,颗粒饱满。边缘减地形成一圈弦纹。剑首中间开孔,孔洞边圈雕饰阴线组成的绳纹。另面光素,不作打磨。整器品相完好,形制特殊,雕工精湛,为少见的战汉风格玉剑饰。

白玉虎形佩

L5.8cm

RMB: 50,000

商代风格。玉质青白色,有红沁,片状雕刻。虎呈半卧形,尾上卷。双面均为单阴线雕刻,以阴线勾勒躯肢轮廓,勾云形方耳,嘴、身、尾部位各穿一孔。且尾部有一类刻刀形的榫。该玉器属于商代晚期的佩饰,其雕工遒劲流畅,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玉器。

玉雕绞丝环
D5.5cm
RMB: 150,000
战国风格。玉环为圆体环状,满沁色,质地坚而润泽。绳纹线条规整,抛光精致,一股一股循环往复,如绞拧的绳索,俗称扭丝纹、绞丝纹或绳纹,具有典型的战国玉雕风格。
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鼎盛时期,绳纹镯、环时有出土。王侯贵族使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的青玉较多,白玉极少。此时的绳纹较细密,并360度斜向绞圈,考古学术界将这样的绳纹称为绞丝纹或扭丝纹。

白玉红沁谷纹璧
D4.8cm
RMB: 60,000

战汉风格。和田白玉质地,玉色唯美,装饰谷纹,纹饰精美;色泽润美,莹和光洁,局部略沁。谷纹雕出隐约凸起,形态饱满;以优等美玉为材,朴实而显现美艳,其内敛与温润,非同寻常。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礼天之物,以苍璧礼天的理念为历代所遵循。此物时代特征赫然,具有战汉时期的鲜明特征。整器稳重高贵,谷纹装饰舒展流丽,刻工上乖;且略布沁色,显出盎然之趣,是件绝佳之藏品,亦为至高等的礼器。

红玉圭

L15.8cm

RMB: 120,000

文化期风格。玉圭受沁明显,呈扁平长条状,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钻有穿孔,孔洞下方饰有一圈网格纹,并以弦纹作框。整器制式规整,风格古朴。此器造型纹饰类似于龙山文化玉器,但具体纹饰并不相同,十分少见。
玉圭作为礼器,一方面是天子和大臣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朝会典礼时的必带之物。《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似为五寸之误),谓之躬圭,伯守之。”由此可见天子和大臣所执之圭的尺寸不同,而且它们分别有着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专称。这种所执之圭尺寸的不同,正反映了执圭主人身份等级的不同。

玉红沁勒子手串
9粒
RMB: 150,000
良渚文化风格。从这串玉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早期玉雕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每件玉勒子的打孔及边缘的裁切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每粒珠子都有沁色,颗颗通灵,透黄灰沁,整体呈色典雅,风格高古。其中一西周人龙纹玉勒子作为主珠。

  宫  廷  风  


当我们在某个地方,看到属于文物的金缕玉衣,毋庸置疑,这多半是件汉代的作品。且几乎还可以肯定,它自出皇室。

玉器自上古始,就是贵族宠物,是身份象征。历代宫廷对玉的热衷绵绵不绝,垄断着最优质的玉原料,以及创造着最华丽的玉制品。

至明清,尤其到乾隆一朝,宫廷治玉达到巅峰。至此,在中国传统玉雕艺术的星河中,清代宫廷玉器,如一颗最夺目恒星,闪耀光芒。


碧玉海晏河清烛台一对

清代

H23cm

RMB: 280,000

清代宫廷玉雕。碧玉制成,主体为振翅欲飞的海雁,直立式,长颈,头顶圆台,上有插钎,可穿蜡烛,作品下部为圆盘,盘壁饰“海水江崖”纹,中部伏一龟,雁立于龟背,盘外饰莲瓣纹,盘下三个如意形足。此作品以鸟、龟示“海晏河清”之意,清代宫廷多有此类用具。


此碧玉呈墨绿色,加杂有点状白斑,同时还存在墨点,为典型的新疆玛纳斯碧玉。新疆玛纳斯碧玉矿在古代就已经开采,历史悠久,清代即已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200余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已在玛纳斯设官办绿玉厂。清嘉庆年间成书的《三州辑略》称:“玛纳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后沟。又西百余里,名大沟,皆产绿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闭绿玉矿,禁止开采。”
乾隆五十四年开始,乾隆皇帝颁布禁令,对玛纳斯碧玉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确定了私人贩卖运输玛纳斯碧玉的非法性。由此,玛纳斯碧玉不再是民间流通的商品,而成为官方尤其是宫廷的垄断性资源,宫廷成为玛纳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
这件碧玉烛台题材吉祥,选材、雕工均具有典型的清宫玉作特征。

青白玉雕龙纹双耳大盖瓶

清代

H22.6cm

RMB: 250,000

以整块青白玉大料雕琢成瓶,瓶分盖与身,浮雕龙纹环绕,方棱修饰,两耳分布,间有博古纹饰,气象非凡。且通身净美,色泽统一,玉质温润,几若凝脂;用如此大件的上乘玉料雕制,非宫廷等不能为之。
如此巨大的优等玉料,自是十分罕有,是为玉中珍品。再者工艺施刻,蔚然可观。雕琢龙纹,龙身放射,整体呈对称式构图,工整华美,古意盎然;整器用料考究,敦厚庄重,所雕纹饰古雅简朴,做工谨慎精细,稳重华丽,呈现雅丽高贵之气。
整体厚实,线条硬朗,纹饰拙朴,一如上古青铜器,当是仿古玉雕至精之作。无论是以材料论之,还是以工艺言之,此瓶自是十分珍贵。还有,此瓶塑造的手法以及考究的用料,具有乾隆时代的风格与特征,或为御用之物,其珍贵不言而喻。

白玉巧雕红皮夔龙纹鼻烟壶

清乾隆

H7.5cm

RMB: 250,000

白玉籽料雕琢,鼻烟壶形制规整,溜肩,下起圈足,配有碧玺盖。一面留有洒金皮色,不作雕饰,尽显和田籽料皮色之美;另面浅浮雕夔龙纹,两只夔龙首尾彼此相对,中间有凸起圆珠,双夔龙呈对称布局,地子有玻璃光,整体雕工细致,纹饰经典,具有清乾隆时期宫廷玉作特征。
夔龙是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白玉螭龙璧

清代

D5.8cm

RMB: 35,000

玉璧精巧又不失大气,雕琢螭龙,生动古拙。刻画精妙,口衔灵芝,S形身躯,富有动态,浮于璧上,似浑然天成;其制式沉穆,工艺美妙,为难得佳制。质地莹润,刻画线条清晰,螭龙自然生动;整体立体丰富,构思巧妙,令人赞叹。

螭龙,在传统艺术形象塑造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象征美好、吉祥、招财,寓意不凡。此璧古朴生动,质地考究,工艺精湛,将美学与寓意两者完美结合,当是一件夺目的古雅之制,当是同类题材中之桂冠作品。

白玉雕松竹牌

清代

H4.6cm

RMB: 15,000

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质地洁白莹润,作长条形牌,雕云形牌头,一面雕饰松石图,另面雕琢竹石图,四周突起弦纹作为边框。此玉牌形体周正小巧,纹饰简洁素雅,松竹石为历代文人所热衷的艺术题材,象征着文人气节与精神。

碧玺雕花卉纹带扣
清代
7×5.8cm
RMB: 65,000
稚美可爱的带扣,为玉托上嵌碧玺制成;碧玺呈桃粉色,微微透明,莹莹美美。碧玺贵重,清代一品或二品官员朝服帽子顶上装饰的宝石,正是碧玺。
碧玺作为宝石,自是珍宝。本件碧玺为桃粉色,亦是至珍贵的品种之一;且玻璃光泽,雕琢花卉,更是把颜色之美释放得淋漓尽致。
带扣是腰带上装饰品,元、明时期盛行,但多用玉饰,以碧玺制成带扣尤为少见,更显出此物弥足珍贵处。其雕刻神采奕奕,亦可当为一件装饰摆件,能动人心魄。

白玉巧雕小猫

清代

L4.2cm

RMB: 35,000

可遇而不可求之物,当真是可爱到极处。其高超的雕琢,将猫之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圆雕玉猫,以灵动之身姿作状,两耳直立,眼睛硕大,直首平视;胡须、背部、尾巴、腿部均饰有短平行阴刻线;尾巴卷曲,摇摇于臀上。
爱猫之人无数,然而以猫为题材的古代艺术品,相较之下却是稀少。今天的故宫博物院里有着许多网红小猫,事实上,紫禁城里小猫成群,早自明代已经存在。
明代多位皇帝皆异常爱猫,在宫中即有一所“猫儿房”,“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譬如嘉靖皇帝,养有一只猫,极有灵性,常与嘉靖相依而卧,片刻不离,深得嘉靖爱惜,还封猫为“虬龙”。此猫雕琢精美,乖巧可人,亦或为御物御猫。

  文  人  风  

援引古例,孔子言:君子如玉。《诗经·国风·秦风·小戎》里还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所以,君子比德于玉。玉则有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由是,玉的比德文化,在文人阶层中延伸。是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文人的审美品位下,玉器步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天地。

白玉雕马上封侯

L8cm;H7cm

RMB: 300,000

以和田白玉为材,圆雕马上封侯摆件。马伏地而卧,回首望向背上的灵猴,彼此对望,气氛祥和。刻工圆雕技法精湛,对马、猴的形态塑造尤为成功,以极为写实的手法表现出马上封侯这一吉祥题材。
马上封侯为古代具有吉祥寓意的艺术题材,特别在明清的各门类艺术品中均能见到。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寓意功名指日可待。此玉件细节雕琢一丝不苟,例如马的尾巴、鬃毛、灵猴背部的刻画,均以细密的阴刻线表现,极为规整合宜。

白玉巧雕福禄寿挂件

清代

H4cm

RMB: 50,000

工艺形神兼备,曲尽其美雕琢令此玉件美妙万分;题材为福禄寿,象征幸福、吉利、长寿。雕琢猴子等物,刻画精妙,神态自然,灵气外溢,令玉器显得婉婉可爱。整体通灵莹丽,古朴淳厚,雕刻精彩,至为难得。
玉质极优,雕琢手法高超,线条曲曲,间有镂雕透空,令玉器平添细腻生动之活力。其线条圆润致致,丰腴油润;其状态玲珑小巧,莹莹美美。造型优美传神,富于美好寓意,当是一件称心如意的玉饰,可佩可玩。

白玉灵芝竹节佩

清代

H5.5cm

RMB: 40,000

玉佩美观大方,亦雅致亦湿润,玉质上乘,抚之佩之,光美万千。巧雕竹节形象,以浮雕及透雕表现,雕琢竹枝节状;竹节疏朗,巧雕竹叶数枝,布局错落有致,一如真实之竹在生长,高超的施刻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玉地唯美,白润油油,下部略带皮色;雕工精细入微,尤其是节和叶的雕刻,工艺娴熟,线条刚劲有力,竹节节痕及叶,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出竹的自然之势。竹历来视为高雅之征,此佩白玉结合竹的刻画,正是文人风骨之高洁体现。玉佩右下角的灵芝与天竹相配,寓意“天然如意”。

白玉载来花甲摆件

清代

H6.5cm;L10cm

RMB: 60,000

寄喻十分美好,题材为:载来花甲。只见一少童划浆,仙翁载舟,手执葫芦;舟上有花篮,内置环绕灵芝仙草等物。以此比喻载来花甲,长寿一生。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这件作品,白玉为料,色白绵密,质地美泽,温润动人。加以精妙之座,托显整体,显出优游之乐。细节处理,细致动感,神气溢蕴,整体修饰饱满,意趣清雅,其灵兮古典处,令人玩味无穷。整体刻画错落有致,题材富于祝寿之意,有着审美与寄喻的双重愉悦。

南红玛瑙雕双耳小瓶

清代

H4.8cm

RMB: 8,000

双耳小瓶,以南红整体雕琢而成,光素洁美,艳若绵红;素面瓶身,左右饰双耳,以小见大,出落不凡。南红玛瑙是名贵宝石,一直是地位与品位的象征,此瓶如此颜色却无杂质自是稀有。南红还是佛家至宝,亦为宫廷所喜。此件小瓶,小巧玲珑,透出缓缓雅意;整体修饰,比例准确,雕琢妥帖得体;精湛工艺在寸许之地施展,现出凝练美感,令人爱不释手。作为袖珍器物,它更多的意义,还在于博古与赏玩之乐。

白玉圆雕桃形杯
明代
H4.8cm;L13cm
RMB: 75,000
白色美玉,局部略及沁色;雕琢成杯,作桃形状,桃叶边缘向上翻卷呈洗状,杯内掏空,琢磨圆滑;纹饰细腻,无锋碴之感,整体风格,精巧灵秀,拙朴非常。玉质如羊脂,以桃形衬托,视之更如仙物仙桃,美不胜收。琢刻桃叶纹,纹饰简洁而写意,刻画出摇曳攀附之姿态,玲珑优美,直有仙桃落凡间之感。雕琢有明显的宋明时期之工艺特征,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别具雅意。杯呈桃形,则寓意吉祥,有健康安宁、长寿祝寿之意。极宜收藏,亦可作为礼物,不可多得。

玉雕红沁卧马

L6.3cm

RMB: 70,000

宋代风格。白玉质地,斑驳红沁,熟坑油脂,十分讨巧的把玩件。玉马充分展示出宋人的审美情趣。圆雕施刻卧马,雕刻超凡,意趣超群。卧马蜷缩,侧首腹部,一副温顺之态。雕工疏朗而传神,皮色纯熟,沁色加以包浆,更显得光润自然美妙,当有无与伦比之美。凡历数百年,略有旧伤。观之犹如天工天物,宛如真实之马跃然眼前,意真传神。其马首低沉,鬃毛细细;体态健硕,肌骨起伏。寥寥数刀,把马的超群意趣显露无疑,当真是有一种傲睨一切的刻画,纵是韩干、李公麟之笔,亦稍有逊色之处。

白玉红皮巧雕年年有鱼坠

清代

L4.8cm

RMB: 200,000

绝佳和阗白玉为质,质地莹净而精光,呈现出玻璃般的光泽。雕刻年年有鱼题材,即年年有余之意,其意表示富足,享有无尽的财富。玉色上乘,润丽美莹;圆雕鱼状,鱼作摇头甩尾状;雕琢生动,鱼之形态活灵活现,刻者的想象力与功力可见非同一般。
刀工简美,中部有孔,可以穿戴。整器做工看似简单,实却不凡。寓义吉祥,又巧夺天工,让人爱不释手。其精致的玉材,加上精巧的雕刻,令此物意趣倍添而不失美感;且观赏满足之余,又有圆满华美的寄喻,自是一件名贵赏玩雅物。

玛瑙巧雕福至心灵佩

L6.5cm

RMB: 50,000

俏色云蝠,作福至心灵题材,刻画蝙蝠,因蝙蝠与福谐音,常是以蝙蝠等吉祥图案构成,又称福在眼前。蝙蝠历来就是长寿、福气的象征,寓意美好,为世人所钟爱,以蝙蝠为艺术创作源泉,绵绵不绝。这件玛瑙作品,材质唯美,雕琢高明,显得古拙而清雅自然,万分难得。
佩有古拙刻款:用拙斋。用拙,唐代诗人杜甫有名句: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自唐以来,时有以“用拙”为名号、斋号之人。明代后期,则有永觉元贤禅师,有诗《题用拙斋》,诗云:青山有神姿,白玉足清弄。高人息世鞅,田父好怀共。黾生未上书,意气不可控。柳子既一挥,乃欲托愁讽。檐蛛布晴网,野茧作春瓮。物化固何如,勿语痴人梦。

玉雕合和二仙摆件

清代

H4cm;L5.5cm

RMB: 200,000

圆雕合二仙,施刻生动自然,二仙面容安详,微合双目,如入物我两忘之境,澄明一片。衣袂轻扬,于不经意间显露出神采,工艺之高超,超乎想象。
和合二仙形象,作为“家庭和合,婚姻美满”的意义,深入人心。随着历史变迁,又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好象征。二仙乃唐贞观年间台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据《宋高僧传》所载,二僧状若颠狂。寒山常“布襦零落”,“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动辄“呼唤凌人”,“望空漫骂”;拾得曾以杖击伽蓝神像,有“呵佛骂祖”之风。传说中还有很多关于二人神迹的轶闻。清雍正十一年,朝廷赐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
本件作品,和田白玉,满红沁,玉质滋润,玉色姣艳,刻画逼真,刻画旖旎有致,令二仙的优游情态跃然眼前,显出二仙不同凡俗之处。是一件题材称心,材质、工艺、审美合力融汇而成的古代艺术品。

白玉雕出廓双龙鸡心佩

清代

L6.6cm

RMB: 70,000

来源显赫,来自安思远先生网拍。
安思远是当代有数的收藏家、古董商,其超高眼光与品位,令他的收藏品得以享誉世界。可以说,他是亚洲艺术品鉴赏和收藏的世界级权威。
本件作品,材质极精,白玉温润,无杂无裂;雕琢极美,雕刻双龙纹饰,造型生动传神;略及皮色,加之高超的雕刻,令此佩古雅无比,不同凡响;浆色悦目动人,显现光润美感。整体线条流畅,两龙展现出活力;古朴敦厚的雅意,展露出苍厚历史沉淀之美,显得卓尔不群。

白玉雕行书诗文叶形坠

清代

L6.5cm

RMB: 60,000

白玉籽料,雕作叶形坠饰,一端有穿孔,方便穿系佩戴。叶片写实刻画,可见经脉等细节纹理。底面刻有行书诗文“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并刻“文”“珍”圆印及方印。整器构思精巧,题材雅致。
故宫博物院现存一套清宫旧藏十二美人图,其中一幅美人展书图,又名观书沉吟。画中女子持半展书页,沉吟瞬间。背景以设色山水小景、横幅墨笔摹写的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诗文为装饰。诗文即是“樱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风半懒时。一种心情费消遣,缃编欲展又凝思”,与这件白玉坠饰上的诗文完全一致。
米芾的这篇诗文描绘的是古代仕女读书的仪态,刻画出古代仕女风露清愁之美,刻有这篇诗文的玉饰非常适合女子佩戴。

白玉子冈牌

明代
4×6cm
RMB: 350,000
和田白玉籽料雕琢,玉质致密润洁,属于顶级玉材。雕作椭圆形玉牌,四角圆钝,无牌头,无边框。玉牌正面浮雕执扇仕女,开面蛋形脸、樱桃口,类唐寅笔下仕女。仕女斜倚小窗,手持宫扇,右手托腮,陷入沉思,神情忧伤。旁边雕饰山石芭蕉,山石芭蕉为“过墙”手法,延伸至背面,背面刻有行书诗文“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出自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西宫秋怨》,落款“子冈”。
此玉牌极具画意,展开即是一幅完整的西宫秋怨图,纹饰及留白疏密有致,动静相宜,颇见匠意。这件子冈牌无论选材、雕工、立意都极为优秀,处处体现出大师级水准,“子冈”落款为行书签名式,市面极为少见,或为真正的陆子冈作品。

白玉雕龙钮印两件

清代

H2cm;H2cm

RMB: 60,000

正方形玉印两枚,均作螭龙钮。印钮螭龙形体动感十足,雕琢细致。其中一枚印文为“犹日孜孜”。根据《乾隆宝数》整理,乾隆帝刻制大量关于“ 犹日孜孜” 印文的印,凡24 方。另一枚“李国位印”为私人印。

玉雕兽钮印两件
清代
H2cm;H4.2cm
RMB: 70,000
玉印两枚,一枚为椭圆形,镂雕立兽为钮,回首侧望状,四肢粗壮有力,印面光素。另一枚玉材极佳,白润致密,透灵,雕瑞兽钮,呈蹲伏状,神态刻画生动,神情警觉,印文为“良季”。

白玉龟钮印、白玉兽钮印两件

清代

H2.5cm;H1.8cm

RMB: 40,000

两枚白玉印质地致密,其中一枚镂雕螭龙钮,螭龙呈站立姿态,为椭圆形印面,印文为“玉强号”。另外一枚形制方正,有灰斑红沁,印文“长乐未央”。

  优  雅  风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在时间的逆旅中,有一些永恒的饰物,一直长存。

这些饰物,或是玉石、或是珠串、或是珠宝……它们诠释着社会地位的等级,也在反映着时代品位特征。

这些高雅饰品,具有耐久性、稀缺性,又带着工艺价值与不同程度的美观。于是,千百年来,人们都爱珠光宝气。

南红玛瑙18子提珠

清代

18粒

RMB: 50,000

南红为玛瑙中至为珍贵品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时代,金沙古国已有南红制品;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们将南红玛瑙做成手串;古滇国的国王让匠人们用南红玛瑙雕刻了甲虫和牛头,并将这些心爱的玩物长伴自己。凡此南红,经数千年,却历久弥新,愈发鲜红。
此件南红十八子珠饰,颜色纯净均匀,艳丽光亮纯正;以松石点睛,更是倍添华美之致。人尝言,玛瑙无红一世穷。南红可谓天然的满足了人们求红之心理。此珠饰颜色,正恰如中国红,寓含活力、富贵、吉祥、喜庆等。珠饰珠子,润而不腻,艳而不妖;色泽鲜丽,精光内敛,既传承着传统的美学观,也契合着当代的审美观念。特别要注意的是,南红取料极难,多数磨成圆珠,但这串则是橄榄形,颗颗满肉,取料讲究,甚为珍贵。

翡翠镶钻耳环一对

清代

D2cm

RMB: 30,000

创意十足的翡翠镶钻饰物,清新中显露着高雅之调。这件对环在用料上精丽华美,在设计上独具一格,体现出制者独具的匠心和精湛的技巧,是耳饰中之精品。翠制的连珠圆形,颜色翠绿,鲜碧莹莹,鲜色美极;再有白金镶钻间中穿出,整体显得硬朗抽象,美感万分。是一件融入了材质、工艺、设计等于一体的首饰,显露出不凡品位。

翡翠镶钻花篮形耳环一对

清代

H1.8cm

RMB: 10,000

青翠茂茂一对耳饰,显得旖旎繁繁。上为贵金属镶钻,下配艳绿花篮形翡翠,精致唯美。此件饰品,构思巧妙,柔和美丽,佩挂则有婀娜多采的飘扬之姿。一件首饰称为上佳者,一者在于材质,一者在于设计;还有就是结合着材质与设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对耳环之精妙处,正是通过相得益彰的设计,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美感。

翡翠镶钻龙纹胸针

清代

4.5×2.4cm

RMB: 40,000

东方与西方,两种至高无上的文化相遇了。翡翠代表着东方的神秘之美,钻石体现着西方的耀眼光芒,此两种物质结合,犹如两个华丽音符,最终融汇成为一段唯美的古典音乐。
翡翠雕琢龙纹,贵金属镶钻包裹,可以作为一件胸针,也可以稍作搭配成一件挂饰。无论佩戴或者收藏,整体有磅礴旖旎、青绿万象的争逸竞秀之效果,是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翡翠的珍贵价值,早已是举世公认。像慈禧、宋美龄等人,对翡翠的爱都是终生不渝。本件翡翠镶钻龙纹胸针,光华悦目,其明晰动人处,可谓有倾国倾城之美丽。

碧玺代代封侯项链

清代

H5cm

RMB: 35,000

碧玺,由于数量稀少,故价值贵重。据传源于波斯语“披及札基”的谐音,所以古时又称披耶西、碧霞玺、碧霞玭、碧霞希及碧洗等。对碧玺的重视,早已有之。清代一品或二品官员朝服帽子顶上装饰的宝石,正是碧玺。
碧玺是慈禧太后的最爱,据记载,慈禧太后的宝物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此件项链,主饰碧玺,材质大优;其色泽纯净均匀,雕刻饱满,工艺精湛,堪为佳品。雕琢题材代代封侯,寓意大吉。项链间饰碧玺、珍珠、黄金,名贵不可言。

翡翠十八子手串

清代

18粒

RMB: 30,000

翡翠之美,世所共推。此件珠串,翡翠为质,间以碧玺,华丽非凡。翡翠硬度极高,一般呈不透明或半透明,因颜色美如古代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而得名。此珠串之翠色,净绿纯净,光泽温婉,为翡翠上品。
明代以后,翡翠因其华美,逐渐成为主流的时尚珍宝。至清代,尤其为宫廷及帝后所推崇,宫廷的帝后妃子,多喜以翡翠饰成十八子手串。本件翡翠珠子,可佩可藏;其若水芙蓉之状,落落美美,素美到极致。

碧玺十八子手串

清代

18粒

RMB: 30,000

天然红碧玺珠饰,十八子粒粒色满,光气足,尽显华丽与富贵。间以海蓝宝、珍珠、黄金为配饰,整体色彩搭配鲜明悦目,其皑皑的珠光宝气,展现一种神之配饰般的莹美泽光。此手串贵重处已不待言。其色泽妍丽,光感动人;其宛然灵动的绮丽配色,令此十八子串饰美不胜收,纵是宫廷里的帝后妃子所佩,亦难企及。

白玉双龙抱珠手镯

清代

D7.6cm

RMB: 26,000

轻盈之双龙,首尾咬合,形成一圈圆镯,华美不可挡。玉如凝脂,柔婉莹莹;雕饰双龙咬珠之状,曲线比例协调优美,恰如其分,使得手镯动感而显出活力。无论是双龙刻画,还是玉质本身的高贵,均显出别致韵律,堪是镯之翘楚。
整体秀美典雅,婉约高贵,给人宁静安然之感。玉镯腻光欲滴,呈现玉质之美润;雕琢古雅万分,双龙生动传神,有若天工,妙不可言。此镯于劲挺中见活泼,于严谨中见轻巧,神采十足。可佩可藏,男女皆可佩戴,其美则能穿越时空。

白玉贵妃镯

清代

7.7×6.5cm

RMB: 35,000

白玉质,洁白无瑕,莹润致密,为上乘白玉籽料琢成。玉镯打磨圆润,呈椭圆形,是为“贵妃镯”。相传杨贵妃十分喜爱椭圆形态手镯,后人称其为贵妃镯。贵妃镯相对于圆镯,因为不是正圆形,加工工艺要更加复杂。贵妃镯的椭圆形状更接近人手腕的形状,因此更容易佩戴,而且不容易破碎,更重要的是由于带上去显得手更加纤细、美丽;因而自古就受到广大女性的喜爱。

黄玉手镯

清代

D7.6cm;H1.6cm

RMB: 50,000

此黄玉手镯光素无纹,边缘裁切平整,内外壁均打磨光润,局部作色仿籽料红皮。宋明时,有一类玉器,通过提油作色等手法进行仿古,为当时玉雕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这件玉手镯的主体为扁平面,区别于常见的圆棱形,周身不琢纹饰,尽显黄玉天然质地,呈色黄润均匀,为黄玉中的上乘良材。

古天一2019秋季拍卖会

预展

12月1日  10:00-20:30

12月2日  10:00-17:00

12月3日  10:00-19:00 仅缘起专场

拍卖

12月3日

清玩聚珍               14:00

金和轩玉器专场       时间顺延

缘起:藏传佛教艺术  19:30

地点

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7号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古天一拍卖提供,版权归属原作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玉器圈。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加入中国玉器群

请加微信18027243663在对话框

给我回复:玉器群即可

(中国玉器群专属中国古玉协会、中国古玉文化商会、古玉行家、古玉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