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姐 从设计理念到完稿成型,从客户谈判到施工现场,她才是真正“像风一样”的女子;更“疯”的是,她养了一只猫,取名叫“悟空”。 宋朝的历史地位,在很多教科书中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积贫积弱”。 而事实并非如此,陈寅恪先生先生曾言: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的文人墨客非常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人?为什么他们在面对权利和财富时,可以不贪婪? 因为他们的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 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就连宋徽宗这样的皇帝,也认为心中的山水比权力更重要。 他们不追求权力和财富,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宋徽宗的画 宋朝的书法与绘画,仍是世界公认最高的品格和风格,直到今天,它的美学影响力都没有消失。 唐朝的美是大红大绿,而到了宋朝,竟敢用墨来画画,墨分五彩,淡雅反而更加高贵。 宋朝出现了大量的小品画,画家们歌颂梅花、枯木,他们含蓄内敛包容,尊重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把缺陷变美。 宋画之美,美在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工笔小品 花鸟与山水相结合是宋画的一大特色。 北宋时期以崔白为代表的花鸟画家即已开始注重表现禽鸟之间的呼应关系。南宋时期,画家马远吸收了山水之法画花鸟,在构图上摒弃了北宋时的中景布局,以边角取景,被时人称为“马一角”,寥寥一角微微一隅,将花鸟与山水和谐地结合为一体,意境幽远,给人留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成为当时花鸟画创作的新时尚,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梅石溪凫图页 宋,马远 绘,绢本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 “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 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蕉荫击球图》 绢本,设色,25 x 24 cm,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宋代,团扇画广为流行,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继承、发扬、光大,被历代皇室显要、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作为精品珍藏。大到山水风景、小到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用以精心,出以妙笔。 《猿猴摘果图》 绢本,设色,25 x 25 cm,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家在命笔之时,须考虑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宋朝盛极一时的扇面画流传至今,使我们饱览了宋朝绘画的高尚艺术。 山水卷 《梅溪放艇图》 宋,马远,49cm×50cm 《坐看云起图》 南宋,夏圭,53cm×50cm 《纳凉观瀑图》 宋,燕文贵,23.7cm×24cm 《 溪山水阁图》 宋,李嵩,24.2cm×24cm 《碧山绀宇图》 南宋,赵伯骕 《莲塘泛舟图》 宋,王诜,28cm×28cm 花鸟卷 《枇杷山鸟图》 北宋,赵佶,26.9cmx27.2cm 《秋渚文禽图》 宋,佚名,34cmx36cm 《猿鹭图》 北宋,易元吉,24.2cmx23cm 花卉卷 《出水芙蓉图》 宋,佚名,23cmx23cm 《雪梅图》 宋,马麟,30cmx31cm 《碧桃倚石图》 宋,马世荣,50cmx92cm 《夏卉骈芳图》 宋,鲁宗贵,23.2cmx18.1cm 人物卷 《松荫谈道图》 宋,刘松年,尺寸不详 《苏武牧羊图》 南宋,李迪,53cm×50cm 《百子嬉春图》 宋,佚名,26.6cm×27.7cm 《三高游赏图》 宋,梁楷,26cm×25cm 龙马御宅 只为你DNA定制大平层软装 |
|
来自: 昵称40044036 >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