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辉煌 湖北的初冬时节,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是一年之中最舒坦的好日子,外出旅游、走亲访友、亲朋聚会的人自然增多。 在这叶红橘黄的季节中,敬人即敬己,靠己胜靠人的宜棉人,迎来宜昌棉纺织厂五十周年厂庆工友联谊会,和武汉市六中初三四班同学会。 在“筹委会”和“初中同学” 群主们的热情号召积极组织之下,于2019年11月9日相邀来到宜昌市伍家岗,参加宜昌棉纺织厂工友们在“五一剧院”,举行隆重庆祝“宜棉五十周年工友联谊会”暨那里的同学会。 宜昌棉纺织厂原有从湖北公安抽调上来的六中知青(学生)106名,这批在校风熏陶及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下,始终抱着:“处事要为人作想,读书须切自努力。”的理念,恪守: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做人之本,遵循:名利不可贪,学业在德行的本分,在忘我的工作中,业绩卓著勇挑大梁。 自上而下的改制旋风,吹垮效益不错的宜棉,不少职工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外出打拼一块新天地,撑起全家人前进的风帆,再次鼓起生活的希望。工友们退休后的生活基本美满,儿孙们传承宜棉精神,勇于攀登积极向上。 今天重新回到面目全非的“工厂”,互相倾述工友亲情和心中的惆怅。原本熟悉的地方,现已高楼林立面目全非。这块工友们奉献青春、洒下汗水,魂牵梦绕的地方,却让宜棉人挥之不去,三代人永世难忘。 当年,事必躬亲的宜棉人,凭着那股青春热情,吃苦耐劳的精神,外加勤劳灵巧的双手,从搬砖建厂房到设备安装,运转投产,造就辉煌。如今所述一切,渗透宜棉三代人的青春、勤奋、汗水和希望。辉煌的过去付诸东流,是非公理还能与谁评说?只有在其心中,留下无尽的惋惜和遐想。人去厂毁,聚会只得借用附近的“五一剧场”,相聚如同在异国他乡;这种无家可归的痛苦无法用语言表达,宜棉人忍耐程度大大超出常人的想象。 工友们相见是喜悦的,五味杂存满腹心酸大家都不愿去讲。在欢声笑语中隐藏着悲欢离合,伤心的泪水和无尽的惆怅;厂毁人回触景生情催人泪下,任其流淌反到舒畅;工友们相视解嘲道:“老了......” 欢聚的工友挤满剧场,欢声笑语歌声绕梁。21个新老节目,精彩分层,让宜棉人重温旧梦,回到往日的梦绕时光。当主持人江新民(原工会主席)动情地说道:“今天工友们欢聚一堂,可惜厂已不在了......”哽咽的她,双眼早已噙满泪水,强忍着不让其涌出,台下的抽泣声已在隐隐作响。 原前纺车间罗洪波撰写的长诗《我和我的宜棉》,把工友带回到那火红的年代。知青年代,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朗诵者江新民说:我18岁进厂,点油灯住工棚,从工人管到理者。我把一生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宜棉。她深情地朗诵道:“长江奔涌出山峡,涛声是我的歌。风暴里走出来的儿女,担负起祖国的苦乐...... 八一钢厂,我们抬起钢筋一捆捆;白沙垴砖窑,我们背上红砖一摞摞;向着宜棉的未来,一路高歌,奔向远方。” 回味往事思绪联翩太多,太多...... 这批与共和国同龄的年轻人,在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歌声中下乡进厂,在勇做革命的螺丝钉口号下忘我工作,在恢复高考重返课堂的希望中成家,在只生一个的号召中生活,待岗。再创业、延迟退休等困苦,都没能将宜棉人压倒,他(她)们挺起脊梁,开创新的生活,再造新的辉煌。 原工会干事现江大教授吕幼安所创作的《宜棉之歌》大合唱,将整台“工友联谊会”推向高潮。歌中唱道:“宜昌城,向阳岗,有一座美丽的纺织厂。风雨中诞生......”唱出悠悠岁月五十载,唱出当年战天斗地的青春岁月、唱出宜棉三代人的心声、唱出宜棉人自豪和骄傲,并在工友们心中引起共鸣,大家跟着哼,小声唱,仿佛回到日夜思念的时光。几十年来宜棉人砥砺前行,发扬话说平常却稳当,为人本分常快乐;千里之途,始至之足的精神,它才是宜棉人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生逢半世述旧事,互勉健康到百年。 天龙秋韵晨曲转,玉兰松涛仙子愁。 似同学少年 挥斥方遒吐旧事,书生意气胜当年。 送同窗好友 回眸一笑五十秋,思绪万千涌心头。 夷陵团聚恨时短,小照装趣寄风流。 宜昌行 今生只剩情和己,手机互勉伴平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