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识字、早背诗,孩子以后学习好?其实阅读启蒙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上官靖琪 2019-11-14

我因为写公众号不用坐班,算个半职妈妈,所以果果上幼儿园后几乎都是我接送。

说真的,每次站在校门口,夹在一众姥姥奶奶中间,听着大妈、阿姨们聊孩子那些事儿,总会让我觉得自己特别落伍。

例如,果果上小班的时候,班里就有同学开始上学前识字课了,到了中班的时候,人家孩子号称识字快2000了。

想到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果果,我真是心里默默安慰自己好多次才沉住气。

没想到,到了今年,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等着接孩子的时候,几个相熟的家长都在说——孩子记不住

不仅在课外班上老师教的字,回家发现没留下什么印象,需要重头学,就连小时候倒背如流的唐诗也忘得一干二净。

有个姥姥特别惋惜地吐槽:“我们小时候能背好多诗呢!当时张口就来!现在都给忘了……唉。”颇有点儿伤仲永的赶脚。

其实果果也这样。2岁时,家里人教的唐诗背得特别溜,什么“锄禾日当午”、“红掌拨清波”,儿童启蒙的那些她都没少背。老人会很高兴地夸孩子“聪明”。

可老人不知道,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长期记忆,一种是短期记忆。

两三岁孩子往往是短期记忆。所以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发现他们会“失忆”——小时候记得很清楚的事情、儿歌,第二年就不记得了,需要重头再来。

所以我们让孩子死记硬背的唐诗,如果不反复温习,很可能过阵子就忘得一干二净。

正在看书的两岁的果果,那时候喜欢的故事内容,现在就记不清了。

我们都知道,阅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从长远来看,孩子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美,小学阶段都提倡大量阅读。

哪怕从眼前利益来看,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朋友作为“过来人”一直提醒我,孩子上小学后老师最多只给读题一学期,后面就要靠自己。也就是说如果阅读能力差,孩子可能各科的题面都读不懂,考试还怎么考?

但看了周围那么多孩子超前识字,效果却非常有限——这说明,阅读启蒙绝不仅仅是“赶早”那么简单。那该怎么做呢?

我发现,形象记忆对孩子的帮助特别大。

有一次,我教果果柳宗元的《江雪》,起初孩子很难记住句子,一句话总有一两个词记错。于是我挨句解释给她听:

一千座山上,都看不到小鸟的影子,一万条小路上,都看不到人的踪迹。

为什么呢?因为冬天天气太冷了,下雪了呀,大家都躲起来了。

只有一艘小船,孤零零地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钓鱼。

果然,解释了一遍之后,她很快就记住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加深他们理解和延长记忆的,原来是画面感和故事性。

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儿童“抽象思维”的出现3-5岁是孩子的具象思维期,5-7岁开始逐渐萌生抽象思维,过渡转变。

所以如果我们孩子读唐诗,要求记住生字,对孩子来说都是很抽象的,只能死记硬背,背得快、忘得也快;只有变成有画面的具体形象,孩子才更容易记住、存储在脑海里。

所以比起满大街各式各样的识字课,我更想培养果果的形象阅读能力。她本来就从小爱看绘本,想象力也特别丰富。

我希望能够让孩子从读过就开心,过渡到能从中收获一些知识点、小生词,还能反过来独立思考故事内容、进行拓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