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琼瑶自传》⑤ | 若能现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无需知道zzy 2019-11-14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

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  

《琼瑶自传》第5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16:55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素年锦时 朗读

领读 | 小静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我的故事》。昨天我们读到琼瑶和她妈妈意外感染疟疾命悬一线时,再次幸得救助,一家人又一次转危为安,并继续奔向重庆的旅程。

他们在行至四川时听到了胜利的消息,不禁喜极而泣,终于结束了逃难生活,但他们能够“好还乡”么?还乡之路又会如何?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抵达重庆

我们一家人终于到达四川,抵达重庆。在万民腾欢中,迎接着胜利。

但经过这一年的长途跋涉,我们一家五口,除了身上穿的破衣服外,一无所有,狼狈极了。

幸好,重庆有我母亲的堂兄堂妹,他们收容了我们。其他在四川的舅舅也闻迅赶来接济。

母亲是袁家长房的女儿,原是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如今历尽风霜。一时间,大家围绕着父母,详问我们“逃难”的经过。

那些日子,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说,说到伤心处,大家都跟着掉泪,我也坐在旁边一同重温这段惊涛骇浪、悲欢离合的岁月。

所以,虽然当年我才六岁,这些往事却已深深铭刻在我内心深处。“逃难”终于成为了过去。未来将何去何从,就又成为父母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时是战后,百物萧条,父亲只能再一次抛妻别子去李庄教书,而母亲跟着姨妈到泸南中学当教员,顺便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在那读书。 

泸南中学在我印象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母亲的学生们,都成了我的大哥哥,他们带着我玩,教我养蚕,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


也是在这个时期,母亲忽然发现我对文字的领悟力,在惊喜之余,开始教我念唐诗。我也初次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开始兴奋的在文字中找寻乐趣了。

在泸南中学时期,我们家还有件大事,那就是我小妹的出世。小妹长得很像母亲,皮肤细嫩,面目姣好,五官端正,脸上毫无瑕疵。

她一出世,就成了全家的心肝宝贝。母亲爱她,我们做哥哥姐姐的也爱她。那年我已八岁,八岁的女孩子正是玩洋娃娃的年龄,我不玩洋娃娃,我抱我的小妹。 

远在湖南的祖父,早已知道我们这一路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在风平浪静,家中又喜添孙女,就忙着给孙女取名叫“锦春”。  

回乡团聚

第二年,父亲接了上海同济大学的聘书,我们全家终于团聚了。离开了泸南中学,我们一家人迁居到上海,开始了另一段迥然不同的生活。

从四川的乡间,到十里洋场的上海,这两个地方,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我初到上海,看到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看到穿梭不停的车水马龙,简直看得眼花缭乱。


好在我们一家终于安定了下来,苦虽苦,总是阖家团圆的。然后父亲带着我们三个,走进上海市第十六区国民小学。

初进学校我们都还不太适应,也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不愿上学,但慢慢过了一年后,便渐渐熟悉,也有了朋友,学会了说上海话。    

但父母的脸色又不对了,上海的气氛也不对了。物价飞涨,金元券贬值,上海的商店中,发生了惊人的大抢购……

这些事情,对幼年的我来说,是根本无法了解的。我惟一熟悉的,是那种紧张的气氛。我知道,战争又逼近了! 

果然,战争又逼近了。上次是抗日战争,这次是内战。对我而言,战争代表的就是流浪和苦难。父母脸上又失去了笑容,他们整天讨论着。

最后,父亲决定,把母亲和我们四个孩子,先送回湖南老家去。他继续留在上海,把他未教完的那学期教完。于是,我们离开了刚刚熟悉的上海,又回到了湖南。

这是我们第二度回乡,第二次和祖父团聚。两次都在战争的阴影下,两次,湖南都只是我们的中途站,而不是我们长久栖息的地方。

在衡阳市,我们和祖父重聚了。四个孩子,一排跪下,给祖父磕头。小妹还小,不会磕头,母亲扶着她跪下,扶着她磕下头去。

上次和祖父离别时,小妹尚未出世,现在,小妹已牙牙学语。祖父拉起了我们,一个个轮流看过去,最后,伸手抱起了小妹。

他的头发和胡须都白了。以前那颇为威严的眼光,现在充满了慈祥。他抱着小妹,看着我们,微笑着,哽咽地说了句:“生当乱世,大家还能团聚,真好,真好!” 

那时的祖父,一定没有想到,这次的团聚,只是再一次别离的序幕。没过多久父亲便从上海匆匆赶回,父母和祖父,又开始夜以继日的讨论。

这种气氛,对我来说,是那么熟悉,每当大人们脸色沉重的讨论,每当城市中的人们行色仓皇,便又该离别了。 

就在那年春天,我们再次离开祖父。四个孩子,和祖父一一拥别,祖父叮嘱又叮嘱;等时局安定了,早日归来呀!

之后我们乘上火车,要到广州,再搭船去台湾。大家都认为,这次的离别,不会比上次久。祖父虽已八十,仍身强体健,团聚之日指日可待。

但谁知,这一次别离,我们和祖父,竟成永诀!当时,我再也没料到,这次的别离会长达三十九年!

直到一九八八年四月,我才有机会回到大陆,重新见到表哥、表姐,而我那亲爱的祖父,早已去世,墓木已拱。

人生,是多么短促。世事,是多么难料呀!

终于定居

一九四九年夏天,我们一家六口,在几经波折后,终于来到台湾。初抵台湾,所有的事物都很新奇。 

父亲接受了师范大学的聘书,在中文系当副教授。师大分配给我们家一幢二十个“榻榻米”大的日式房子。

那时的台湾,才从日本人手中接收不久,街上的建筑,都是日式的,住宅区的住宅,也完全是日式的。

我们的住宅很小,但小归小,却“五脏俱全”,有三间房,还有餐厅和后院。我还记得,迁进这房子的第一天,母亲就非常兴奋。

我那可怜的母亲,她自从嫁给父亲,一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时能住进一幢“独门独院”的房子,她就欣喜欲狂了。

她说:“这是我结婚以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家’!”于是,母亲热心地擦榻榻米,擦地板,擦窗台,把整个房子擦得干干净净。

我们孩子们,第一次住日式房子,进门要脱鞋,真不习惯。学穿木屐,摔得七荤八素。最高兴的还是地上铺的“榻榻米”,反正住哪都要打地铺,这打起地铺来最简单。

这栋日式小屋,我们一住就住了十几年。我们的童年,就在这日式房子中结束。两个弟弟,精力充沛,常在房子里打架。

日式房子是纸门,他们一推一摔,就把纸门摔得稀巴烂。于是,父亲买来壁纸,发动全家糊纸门。一年内,我们总要糊好多次纸门。 

生活仍然是艰苦的,父亲的一份薪水,依然不够我们全家的生活。母亲每天在算帐,想办法缩减开支。

我们穿的衣服,缝缝补补,不知改过多少次,大人的改给孩子穿,姐姐的改给妹妹穿,哥哥的改给弟弟穿。 

一九四九年秋,我插班进入台北师范附小六年级,继续我那断断续续的学业,麒麟念五年级,小弟念三年级。

小妹还不到学龄,喜欢爬上矮围墙,再从围墙爬上大榕树,坐在大榕树上看风景。每天早上,我依然带着两个弟弟去上学。

台湾是亚热带,夏天真是热极了。同学们一下课,就拥进福利社买冰棒吃。我和弟弟们没有钱,无法买冰棒,看到别人吃冰棒,真是羡慕极了。  

第二年夏天,我十二岁,从北师附小毕业,考进了台北第一女中。走进中学,童年就悄然而去。细细想来,童年的天真活泼不多,挨过的风霜雨露却不少。

幸福的感觉不多,离别的经验却不少。欢乐的事情不多,痛苦的滋味却不少。安定的日子不多,流浪的岁月却不少。 

就这样,我走过战乱,走过烽火,走过苦难,走过童年。至于童年以后,那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章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琼瑶一家经过短暂的安定后又由于战争只得再次迁移,告别了亲人几经波折来到了台湾,但没想到这一别竟长达三十九年。

那他们在台湾的生活如何呢?琼瑶走过了满是烽火流浪的童年,又会走向怎样的少女时代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图片来源:电视剧《青青河边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