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烛”为何物?

 三驾马车1966 2019-11-14

“纸烛”为何物?

刘向军

要说“纸烛”为何物,先要说朱熹如何评价孔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般人都把这句对孔夫子崇高礼赞的话,作为朱熹的创作。其实不然,此语最初并非朱熹所创,而是朱夫子从宋人唐庚唐子西那里听来的。这有朱熹自己的话作证,《朱子语类》中就说:“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

又其实,此语亦非唐庚所“作”,而是他之所“见”,这也有唐庚自己的话作证。他在《唐子西文录》中说:“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

那么,此语最初究竟为何人所创,恐怕会永远成了历史之谜了。但此语既经朱夫子这样的大人物引用和宣扬,它就被后人坚定地认定为就是朱熹自己所首创的话语了。这实在是无可如何的事,不过,朱圣人恐怕也乐得如此,因为,这两句话实在说出了他老人家对更伟大的孔老人家无以复加的崇敬之情。

这再说说“纸烛”的来历。

话说明朝的反儒斗士李贽先生读到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语后颇不以为然,就讥朱熹也讽孔丘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李夫子的讥讽话说得够刻薄:伏羲之前的中天皇、中地皇、中人皇、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等等圣人们,整天只能点燃“纸烛”行走了!

“纸烛”一词未必是李贽的首创,但有来头的出自当然是李贽的这句话了,姑且就认为它是李贽所创吧,——向以异端自居的李夫子恐怕也乐得如此吧。

“纸烛”为何物?是纸张和蜡烛吗?且不说“羲皇以上”了,即便到始皇大帝之时,天下也是没有纸张和蜡烛的,而只是竹简和油灯。据考证,纸张最早在西汉时才出现,是那种劣质的草纸;蜡烛一般认为最早在东汉晚期才出现,而且很少有人能用得起这种奢侈品。总之,“羲皇以上”的圣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以点燃纸张或蜡烛或蘸油的纸捻来照明的;否则,李贽的讥讽自身就是一个笑话。

有一种说法恐怕比较靠谱:所谓“纸烛”者,在羲皇前以至羲皇时不过是些富含油脂的松木枝罢了。至于那时用于照明的松木枝是否像有些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长一尺五寸,经三分,上端用炭火烧焦,涂油点火用,下端卷纸”那么精制,我却认为绝不可能。倒是李夫子之时,雅士们才可能用这种古朴高雅的照明工具。

究其实,朱夫子无非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孔夫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和至大作用;而李夫子也无非以比喻的方式把孔圣人从神坛上拉下来,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的主张。

至于“纸烛”是松枝、是蜡烛、是灯笼还是手电筒,本质并无区别。我们早已知道,且不说在“羲皇以上”,即便在孔子之时、孔子之后,人们也有很多时候不得不“尽日燃纸烛而行”。

我倒想给“纸烛”下这样的定义:自我、自尊、自思。

2018.12.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