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车嘚嘚到枫桥

 凡秋一叶 2019-11-14
《姑苏晚报》
2019-11-10 00:00

  文 嵇元 图 陶开俭

  曾经的枫桥古镇

  很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去寒山寺,从石路西行,沿上塘河看到停着几辆马头朝西的马车,马的眼睛都戴着皮眼罩。

  去枫桥要坐马车,一路马蹄声相伴。等车停了,听赶马车人喊“枫桥到了!”掀帘出车厢,眼前是一处冷落所在。街窄人少,好像有家中药店,有家大饼油条兼面馄店,当然也未见有什么枫镇大面……这难道就是大人嘴里常常提到的枫桥镇?眼前景象和脑子里“夜深沉,枫如火,一条大江,江里有渔船,两岸长着连绵枫树,露出古刹寒山寺……”的诗境,根本就对不起来。

  1959年7月6路公交车通到枫桥,之后马车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所以再没有坐过马车,但和父亲坐马车去枫桥的体验还时常会悠然想起。

  枫桥镇是因枫桥得名,看了那桥,是很平常的石拱桥,没觉得特别。有点沧桑美的是,桥的另一头(西端)有座古关隘,叫铁铃关,那时还没有敌楼。长大后才知道,此关始建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建关目的是防倭寇。清康熙时有驻军百人,由一名千总负责,枫桥是交通要道也是军事要塞。

  到了这里才清楚,走过铁铃关,是一个小小的集镇,寒山寺虽是在枫桥建置镇,但孤单单地在运河东,并不在这个部分集镇里(本文按《枫桥镇志》,将镇址古、而除铁铃关外建筑都不古的“枫桥古镇”称之为枫桥集镇)。

  在苏州人嘴里,枫桥既是桥名,也是集镇名,说到枫桥,有时指桥,有时是指集镇,但是……今天枫桥集镇没有了……

  那是怎么回事?说来真是话长了。

  隋时大运河开通后,特别是唐以来,枫桥作为水陆孔道,是江南漕运的枢纽站。今天苏南和松江、浙北甚至安徽、两湖的漕米,运到枫桥汇集,运粮船编组后,浩浩荡荡结队北上。

  粮船在枫桥期间,粮丁和官府人要消费、购物,还有日常南来北往的商旅,也会带来买卖,商民杂错而聚,南北货物山积,大运河特别是漕运,孕育了枫桥集镇的繁华。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中说: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倭寇垂涎,往事可鉴。”

  但是,枫桥集镇先是明代遭倭寇杀掠,又在清咸丰十年(1860)遭受战火,寒山寺及镇区毁于此时;1863年,清军收复苏州,枫桥再次遭焚掠。

  虽然寒山寺在清末宣统时和民国时陆续恢复起来,带来一定的人气,但清漕运断绝,改为从上海实施海上运粮,加上世道也不太平,枫桥集镇的经济和镇区的恢复还是异常艰难。

  民国十七年(1928)11月时,有枫桥建制镇,1948年时,枫桥集镇下面还辖有支硎乡和白狮乡两个小乡。那时,苏州农村建制大多为乡,镇是很少的,给枫桥以镇的名头,也显示出行政上对枫桥集镇的区域中心作用有所期许,也证明枫桥的商业经济、镇区,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但总的说来,枫桥一直是一个小型集镇,市面不是太兴旺。

  运河东西,两个枫桥

  据《苏州郊区志》第一卷第一章和《枫桥镇志》第一章的记载,解放后枫桥区划变动频繁,让人眼花缭乱,不是专门研究,无法细说。

  一个原因是解放之初以5000人为一乡,后人一般称这乡为“小乡”,枫桥区域里分成好多小乡。这种袖珍型的乡,面积和人口实在太小,资源有限,不利于发展,导致后来频繁调整。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90年代,有枫桥区、枫桥乡、枫桥镇,有时归吴县,有时归郊区,有时划到其他镇下面,有时归市政府直管,有段时间分别归吴县和苏州市。

  需要说明的是,吴县属苏州地区(专员行政公署),而郊区属苏州市,两者都是地市级机关,虽同设苏州城里,却是平行的两套党政机构。

  解放后因经济发展,大运河里运输船多而大起来了,为保护寒山寺,1955年元旦动工在铁铃关西面开挖了新运河,这样,包括铁铃关和关后的枫桥集镇,成了一个面积3.5公顷的长形岛。

  1959年1月12日,遵苏州专署批复,将吴县娄葑全部、胥江公社的友联等大队、虎丘公社的茶花等大队,以及枫桥公社的新运河以东地区划归苏州市。也就是将枫桥集镇及以东地区留在苏州市。也就是说,枫桥乡在吴县,而枫桥集镇在苏州市。

  这时的“岛”或者说集镇上的居民,因生活设施差而难于进步,逐渐落后于市区,再加交通不便导致这方土地失去商业价值,集镇迅速冷落,很快成为老破旧的居民区,划给苏州市后也无明显改观。

  其实枫桥集镇失去了经济活力和经济价值,也就不成为集镇了!

  我听当地人说,过去出阊门往西有上津桥、下津桥和西津桥,均是渡口,但西津桥却沿枫津河发展成了一个小集镇,叫西津桥“镇”。大致是河的北面有街分上、下岸,河的南面有街也分上、下岸,百来米长,曾有商店百余户,茶馆多家,还有赵万兴酒坊、明月楼茶馆和方源隆杂货店等不大的商家。上世纪50年代初搞了合作商店后,市面更显普通,笔者采访当地老人,大多回忆不出有啥印象深刻的商店和特产来。幸好后来有6路公交车通到这里,许多枫桥乡镇人进苏州城里购物、看病、探亲,因此方便了好多。

  这枫津河,今天在高新区何山路与华山路之间,过去是一条很重要的界河,解放前叫鲁班港。行政区划在西津桥以此河为界,河南北分属苏州市(或郊区)和吴县,有时枫津河以南的支津乡等有段时间属枫桥集镇(而这段时间里枫桥集镇正属吴县木渎区),河以北的马涧等乡属苏州市的浒墅关区……1956年因乡的合并、调整,才结束两河南北分属的问题。

  枫桥乡或者枫桥公社或者枫桥镇在没有枫桥集镇的年代里,就以西津桥为中心(区域里另有马涧、向街两个很小的集镇,中心作用薄弱)。

  古枫桥和今枫桥

  于是“枫桥”有了两个集镇,一是苏州铁铃关那里的枫桥集镇,一是吴县枫桥乡的中心西津桥“镇”。运河以西那块区域延续了枫桥之名,乡、镇中心以西津桥而不是寒山寺那里的枫桥集镇,当地人的口音很有意思,西津桥听来仿佛是“西新桥”。

  按照苏州评话说法,花开两枝、各表一头。

  苏州地区下属的吴县,相当重视新运河以西的枫桥乡,其间经诸多小乡分分合合后,面积扩大,1986年改乡为镇,1994年枫桥镇从吴县划出,并入苏州市新区就是今天的高新区,今天叫作枫桥街道。

  这个枫桥过去农业很有名,后来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乡镇工业,摆脱单一农业生产后,经济一路高歌。成为高新区的街道后,面积34.69平方公里的枫桥区域,城市化发展迅猛。区域内已经没有农田和自然村,视线所见,建筑漂亮,道路纵横,还有高架路、轨交,满满都市化气质。区内的高景山(白鹤寺)、白马涧生态园、何山公园、观音山(观音寺)、寒山岭(自然状态)等,都是依托山岭、名胜古迹众多、景色秀美的景区,这个枫桥也是苏州市区西部重要的旅游板块。

  再说枫桥集镇也就是老枫桥。完整地看,枫桥集镇也是因枫桥这一古桥,分为东、西两块,桥(古运河)东,有寒山寺,寺东有小学(大约新千年前后小学撤销,校址用地给了寒山寺,就是今天寒拾殿东的塔院),有寒山寺前窄窄的老街,街上多为平房,开些小商店、老虎灶(兼茶馆)之类;寺北有一商业街,街面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还很窄,还有一些人家,商业气息淡薄。改革开放后也一直在改造,环境美了,但居民也在减少。

  铁铃关西,原来枫桥集镇那片土地成为孤岛后,运河涛声依旧,河里船来来往往,但再不停留,在短短时光里快速老化、衰落,据说除了电线,其他基础设施均没有进岛。后来苏州市政府决定将这“岛”改建为江枫洲景区,“岛”上148户居民全部拆迁。景区2003年9月对外开放,景观之多之美让人惊艳,和寒山寺互相衬托,各美其美。

  景区分三个部分,北部是脏乱差的原枫桥老集镇,经全部拆除、重新设计,建为明清风格的枫桥北街,开了一些旅游类的商铺,并不住人。不仅仿古街区风格精致,更因街市到最后,景观进入高潮:一是观运河风景的石埠“惊虹渡”河面开阔,河里船只忙碌,迎面河风吹襟,游人至此无不心旷神怡;二是有铁铃关,这是真价实货的古物,还恢复了敌楼,上关扶堞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加上寒山寺和新修的大碑大钟景区,运河东比当年坐马车时不知美了多少倍!

  原来的枫桥古镇没有了,但古寺、古关、古运河仍在,还多了个江枫洲景区;西津桥集镇也消失在高新区的城市化大潮中了,那里拓建了何山路,但枫桥街道里开发了多个景区。再不见漕运船,再不闻马蹄声,但古枫桥和今枫桥,都是可以激起诗兴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