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身重要肌肉及其作用1

 ldtsg1957 2019-11-14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又称表情肌
  神经支配:面神经
  位置形态: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并主要在口裂、眼裂和鼻孔的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状肌两种,可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比如:颊肌紧贴于口腔侧壁的粘膜外面,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又称表情肌
  神经支配:面神经
  位置形态: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并主要在口裂、眼裂和鼻孔的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状肌两种,可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比如:颊肌紧贴于口腔侧壁的粘膜外面,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
  1、颅顶肌  由枕额肌组成,覆盖于颅盖外面。阔而薄,由成对的枕腹和额腹以及中间的帽状腱膜组成。枕腹(枕肌)起自枕骨,止于帽状腱膜,可向下牵拉腱膜;额腹(额肌)起自帽状腱膜,止于额部皮肤,收缩时可扬眉、皱额。
  2、眼轮匝肌  位于眼裂周围,成扁椭圆形。使眼裂闭合。
  3、口轮匝肌  位于口裂周围。使口裂闭合。
  二、咀嚼肌主要有咬肌和颞肌,均止于下颌骨。
  神经支配:三叉神经
  咬肌呈长方形,起自颧弓,向后下止于下颌角的外面。
  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骨面,肌束向下会聚,通过颧弓的内侧,止于下颔骨的冠突。
  咬肌和颞肌的作用主要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咬合。

 

  颈肌按其位置可分为颈浅肌群和颈深肌群。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位置:颈前部两侧浅筋膜内
  起、止点:颈前部浅筋膜
  作用:颈部皮肤起皱
  神经支配:面神经
  2、胸锁乳突肌
  位置:颈外侧部,颈阔肌深面,斜列于颈部两侧,为一强有力的肌。
  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两侧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单侧胸锁乳突肌可因胎儿产伤等原因造成肌挛缩,导致斜颈畸形。
  3、舌骨上肌
  位置:位于舌骨与下颌骨和颅底之间,是一群小肌,共4对。  
  作用:上提舌骨。  
  4、舌骨下肌
  位置: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与胸骨之间,居喉、气管和甲状腺的前方,分浅、深两层排列,均依据起止点命名。
  作用:4对舌骨下肌可牵拉舌骨和喉向下。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二、颈深肌群
  位于颈椎两侧,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1肋骨;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骨。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病理情况下,可造成此间隙狭窄,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
  作用:斜角肌的作用为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一、背肌
  为位于躯干后面的肌群,可分为浅、深两群。浅层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竖脊肌被胸腰筋膜包围着。
  (一)浅肌群
  1、斜方肌
  位置形态: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阔肌,两侧相合成斜方形。
  起、止点: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的外侧端以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
   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神经支配:副神经
  2、背阔肌
  位置形态:位于背下部和胸侧部,为全身最大的阔肌。
  起、止点:以腱膜主要起于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髂嵴,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则上提躯干(如引体向上)。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8)
  (二)深肌群
  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
  位置形态: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居上述四肌的深部。从外向内由髂肋肌、最长肌及棘肌三列肌束组成。
  起、止点:起自骶骨背面及其附近、下位椎骨的棘突、横突、肋骨等,向上分出许多肌束,沿途止于上位椎骨的棘突、横突、肋骨及枕骨,并到达颞骨乳突。
  作用:使脊柱后伸、降肋和仰头,是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体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三)胸腰筋膜
  包裹在竖脊肌的周围,可以分浅、深两层。浅层在竖脊肌的表面,向内侧附于棘突,其腰部显著增厚且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结合,此部于竖脊肌的外侧缘与深层会合而构成竖脊肌鞘;深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位于第12肋与髂嵴之间,向内侧附于腰椎横突。
  二、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一)胸上肢肌
  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带骨或肱骨,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1、胸大肌
  位置形态:位置表浅,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宽而厚。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的骨嵴。
  作用:使肱骨内收和旋内;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牵引躯干向上,并上提肋骨,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胸前神经(C5—T1)
  2、胸小肌  
  位置形态: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如肩胛骨固定,可上提第3~5肋,协助吸气。
  3、前锯肌
  位置形态:位于胸廓侧面,以肌齿起自上8或9个肋骨外面,肌束向后内行,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可拉肩胛骨向前,并使肩胛骨紧贴胸廓。如肩胛骨固定,则可提肋,助吸气。前锯肌瘫痪时,肩胛骨内侧缘翘起,称为“翼状肩胛”。
  (二)胸固有肌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1—12)
  参与构成胸壁,在肋间隙内,主要包括肋间内、外肌。
  1、肋间外肌
  位置形态: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起、止点: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
  作用: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置形态:位于各肋间外肌的深面。
  起、止点:肌束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
  作用:降肋助呼气。
  三、膈
  位置形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与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起、止点: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
  作用:①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②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③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膈上有3个裂孔:①主动脉裂孔在膈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及胸导管通过;②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③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四、腹肌  
  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和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中叙述)。
  1、腹前外侧群肌
  作用:共同保护和支持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呼气、排便、分娩、呕吐及咳嗽等活动。该肌群还可使脊柱前屈、侧屈及旋转等运动。
腹直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
  起、止点: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2、腹后肌群
  腰方肌
  位置:位于腹后壁,呈长方形,位于腰椎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
  起、止点: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降第12肋,并使脊柱腰部侧屈的作用。
    神经支配:腰神经前支。
    3、腹肌的肌间结构
  (1)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cm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并与其结合。后层的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称弓状线(半环线)。由于弓状线以下缺乏鞘的后层,故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2)白线
  位于两侧腹直肌之间,为两侧3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一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如小肠由此膨出可引成脐疝。
  (3)腹股沟管
  位置: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内容: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4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4、腹筋膜 包括腹浅筋膜、腹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一、上肢肌
  (一)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角肌和冈上肌可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前部肌束、大圆肌和肩胛下肌可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三角肌后部肌束、冈下肌和小圆肌可使肩关节旋外。此外,三角肌后部肌束还可使肩关节后伸,前部肌束还可使其前屈。
  1、三角肌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神经支配:腋神经(C5—7)
  2、冈上肌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3、冈下肌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4、小圆肌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5、大圆肌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6、肩胛下肌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二)臂肌(上臂肌)
  位于肱骨周围。臂肌可分前、后群。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1、前群(屈肌群):位于肱骨前方,有浅层的肱二头肌,上方的喙突肌和下方深层的肱肌。主要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
  形态位置:位于臂前部,呈梭形。
  起、止点: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通过肩关节囊,经大、小结节之间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会合成一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另从腱上分出腱膜,向内下越过肘窝,移行于前臂筋膜。此肌肌腹的内、外侧各有一沟,分别称为肱二头肌内侧沟和肱二头肌外侧沟。内侧沟内通过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作用:主要为屈肘关节,此外,长头协助屈肩关节,前使已旋前的前壁作旋后动作。
  神经支配:肌皮神经(C5—7)
   2、后群(伸肌群):位于肱骨后方,为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
  形态位置:在臂后,有三个头,即长头、内侧头、外侧头。
  起、止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作用:主要为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臂后伸。
  神经支配:桡神经(C5—T1)
  (三)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周围,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各层肌的肌腹大部分在前臂的上半部,向下形成细长的肌腱,主要作用于肘关节、腕关节和手关节。
   1、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共9块。主要为屈腕、屈指和使前臂旋前的肌,称为屈肌群,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有6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
  深层有3块肌,在桡侧有拇长屈肌、尺侧有指深屈肌,在桡尺骨远段的前面有旋前方肌。
   2、后群:后群位于前臂的后面,共11块肌,包括伸肘、伸腕、伸指和旋后的肌,称为伸肌群,也分浅、深两层。
  浅层有6块肌,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以及在肘后部的肘肌。
  深层有5块肌,由近侧向远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四)手肌
  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1、外侧群:在拇指侧构成一隆起,称为鱼际,有4块肌,这些肌使拇指作屈、收、对掌等动作。
   2、内侧群:在小指侧,构成小鱼际,有3块小肌,使小指作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3、中间群:位于大小鱼际之间,共11块,包括4块蚓状肌和3块骨间掌侧肌以及4块骨间背侧肌。蚓状肌可屈第2~5掌指关节,伸手指指间关节。骨间掌侧肌可使第2、4、5指内收(向中指靠拢)。骨间背侧肌可使第2、4指外展(离开中指)和第3指左右倾斜。如果骨间掌侧肌群瘫痪,则手指夹纸无力。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1、腋窝为锥形腔隙,位于臂上部和胸外侧壁之间。内含脂肪、血管、神经、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2、肘窝位于肘关节前方呈三角形的浅窝。
   3、三边孔和四边孔在小圆肌和大圆肌之间,由于肱三头肌长头穿过,而将此两肌之间的间隙分为外侧的四边孔和内侧的三边孔。
   4、腕管位于腕部掌侧面,由腕骨沟和屈肌支持带共同构成。管内有拇长屈肌腱,指浅、深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在外伤、炎症、水肿等病理情况下,管内的结构可能受压和损伤,造成手功能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