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治湿诸法浅述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1-14
            [摘 要] 本文浅述仲景治湿之法,充分体现了临床诊治疾病的要点,就是要查清病因,辨明病机,确切诊断,随证施法,合理用药。分辩病机所在,采取相应的证治手段,去除湿邪,消除病因,使身体康复。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治湿大法 十五法
  《伤寒杂病论》作为仲圣传书,医方鼻祖,其证因脉治无不为临证龟镜,仅如湿病之治,足见法门之要。现就仲景治湿诸法作一浅述。
  1.治湿十五法
  1.1发汗除湿法
  用于湿邪在表,“湿家身烦痛”、“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脯所剧者”、“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溢饮“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重痛”。方用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大、小青龙汤。以发汗解表除湿,“温令微汗出”。
  1.2.催吐除湿法
  用于“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之“太阳中偈,身热身重而脉微弱”、“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胸中有痰也”的胸中痰饮、寒痰证,分别以瓜蒂汤、瓜蒂散涌吐而治水湿痰饮。
  1.3.攻下除湿法
  “伤寒十余日,……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也,但头微汗出者”的水热互结的结胸热实证。”。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分别以大陷胸汤、栀子大黄汤,攻下逐水,利湿通便以除湿。
  1.4.逐水除湿法
  此法用于饮邪过盛,体质不衰者,如悬饮治以十枣汤,留饮治以甘遂半夏汤,水饮内停之喘咳,治以泽漆汤等。
  1.5.和解除湿法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之生姜泻心汤证,“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分别以和胃降逆、除湿消痞和和胃理气、除湿退黄见效。
  1.6.温阳除湿法
  水湿之邪常侵扰五脏,尤以肺脾肾为甚,盖以肺为器,脾为枢,肾为根。因而治痰治水,根据偏胜而温肺、温脾、温肾以达到温阳除湿之目的。如小青龙汤温肺化饮,赤丸、茯苓或盐汤健脾渗湿,理中丸温土运湿,金贵肾气丸温肾利水,益火之源等。
  1.7. 化痰除湿法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如苓桂术甘汤温化寒痰,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下有水气,眩悸者”,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
  1.8.利尿除湿法
  黄疸为病,乃蕴湿生黄,“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生黄”,“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脉浮者,病在表,以汗解之,桂枝黄芪汤。蕴湿生黄者,茵陈蒿汤。日晡发热恶寒者,硝石矾石散。表实无汗,内热蕴盛的急黄,五味汤发散之。他如水饮停滞心下悸,以半夏麻黄丸通心阳泄水气化痰湿;栝楼瞿麦丸治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口渴;五苓散通阳化气利小便;猪苓汤利水清热滋阴等。
  1.9. 分消水湿法
  如己椒苈黄丸治痰饮“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以之分消水饮,导邪下行,辛宣苦泄,使前后分消,从二便出,水湿自去。
  1.10.清热利湿法
  适用湿热、水热互结者,如“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之木防己汤;“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之茵陈蒿汤;“热痢,下重”之白头翁汤等。
  1.11.理气除湿法
  如支饮胸满的厚朴大黄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之附子梗米汤均为此法。
  1.12.化瘀除湿法
  主要表现为湿瘀之小便不利,方如滑石白鱼散、蒲灰散等活血化瘀、通利小便之用。
  1.13.解毒除湿法
  如治狐蜮病成脓之赤小豆当归散,解毒排脓,渗湿清热,凉血解毒。外治用苦参汤熏洗,治狐蜮蚀于下之咽干;雄黄熏蚀于肛者,均为去其毒气湿热。
  1.14.祛风除湿法
  如治疗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魍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温通经脉。
  1.15.补虚除湿法
  适用于脾虚湿盛者,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均可补脾建中,补脾除湿。
  2.仲景治湿大法浅述
  仲景学说,就其治湿大法,明确可见的有:补虚、催吐、攻下、逐水、温补、燥湿、活血化瘀、清热、祛风、解毒、利尿等。但临症病状,或一证独出,或数证并重,或前后相继,或互为转变,或一证见于多病,或一病出现多证。因而仲景在证治过程中,或一法独用,或数法并行,或先此后彼,后连贯相用,或异病同治,或同病异治,诊断明确,用药精当。
  本文浅述仲景治湿之法,充分体现了临床诊治疾病的要点,就是要查清病因,辨明病机,确切诊断,随证施法,合理用药。如上述同是湿病,有因表而湿、湿泛于表、水湿聚于上焦、停于胸腕、走于肠间、流于四肢;有因风挟湿、寒湿相搏、风寒湿痹、湿热互结、暑湿相杂;有因瘀挟湿、湿热蕴毒;有因脾虚湿困,也有因外湿浸渍,等等。因而就要分辩病机所在,采取相应的证治手段,去除湿邪,消除病因,使身体康复。
  证治之法仲景已散在垂训,后世更多有总结。至清程国彭《医学心语》总述“八法”的理论,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然八法治病不相独立,而是一法之中有八法,八法之中有百法,贵在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方能于临证时游刃有余,切中病根,一举除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8/view-903661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