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天书山庄 2019-11-14

今天,办公室的白老师被学生家长告了,教育局派人来查,校长也一同参与谈话。

50多岁的白老师,市级教学能手,市级优秀班主任,县级名师,碰到这样一件事,只觉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早上7:40,白老师班里的明明死活不进教室。当时白老师正在给学生分发早点,明明妈妈希望白老师去把明明拉进教室。

白老师说:'你先问清楚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想进教室?'

明明妈妈很生气,质问:'你这老师是怎么当的?孩子不进教室,你一点都不着急吗?'

白老师一边发早点,一边回应:'你也别着急,我这不是正在给孩子发早点吗?大清早,孩子不上学,肯定有原因的。对了,这两天他的家庭作业,总写不完,是怎么回事?'

明明妈妈说:'你们老师每天晚上给孩子布置那么多作业,他就这么大个孩子,怎么写完呀?'

白老师很生气,说:'事实是全班就他一个人没有写完,课堂作业也是不好好写,经常性交不上来。'随后也没再说什么,只忙着给孩子发早点了。

这个妈妈就带着孩子回去了,下午白老师就被校长叫到办公室,被告知,明明的爸爸妈妈将她告到了教育局,校长说,局里要求她写一份材料,说明情况。

白老师50多岁,即将退休,工作兢兢业业30年,如今被这样一件事情弄得晚节不保。学校里更是人心惶惶,突然不知道今后这教育怎么搞?

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我带学生如初恋,学生带我生无可恋。


一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家长

孩子在家好好的,为什么不愿意进学校?作为家长,是孩子最后的心理防备,首先应该问清楚原因,而不是回避,把孩子一手塞给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有调查显示,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究其根源,养育子女不应该是等孩子出现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静下心来,系统地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孩子不懂规矩,不服管教,老师和家长一样着急。聪明的家长应该想方设法配合老师引导孩子往良性发展,而不是不情绪放在老师身上。

电影《少年的你》有句台词让很多人落泪: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成长健康最好的引路人,所以,每一位家长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而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问题孩子的身后,是问题家长,只有家长常反思,多检讨自己,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

龙应台曾写过这么一段话: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

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每个为人父母者,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千万不要等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二 家长要转变观念,陪着孩子一起'幼升小'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问题本来就特别多,很多家长尤其抱怨作业多。其实真的作业多吗?如果真的作业多,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完成?你的孩子完成不了?

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每个班里不能完成的作业的应该在4%左右,而这些孩子在学校都能完成作业,所以究其原因,问题在家长。

别人的孩子作业能完成,你的孩子作业完成不了,你不应该怪老师,应该多反思自己,你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吗?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考试的时候,你抱怨孩子考的不好,可是你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有句话说的好:默默耕耘,静等花开。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你没有像别的家长那样,去为孩子付出,怎么能奢望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呢?

我们办公室有五位一年级老师,几乎每天都有一年级家长来访。

我观察了一下,普遍问题都是:家长在回避,孩子不听,不愿意写作业。认为刚从幼儿园上来,那么小个人儿,坐下来握笔写字太可怜了,简直是一种摧残。

家长们都想孩子还小,就写那么多的作业,这哪是什么素质教育嘛?咱们小的时候,一放学不是天天都出去玩吗?

但是你别忘了,你小时候家里唯一的家电可能就是手电筒;能吃个香蕉喝个牛奶都是天方夜谭;全县连十辆小汽车也不到,猪肉不到10块钱,现在涨了三倍......所以今非昔比了。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过渡过来,每天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上课,要规规矩矩地写作业,真的很难,但真的难得是老师,因为家长只面对一个孩子,而老师要面对50多个。

他们平均年龄在6岁,普遍坐不住,这时候老师迫切需要家长来帮孩子尽早养成习惯。家长从思想上要转变观念: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和幼儿园完全不同,我得帮助孩子适应幼升小。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下午放学回家,很多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出去玩,玩玩具,不可以一直看《超级飞行》、《小猪佩奇》…..而要拿起课外书,去读书。

万丈高楼平地起,玩过了一年级,孩子的二年级怎么办?还有小升初,中考,高考。

我觉得每对父母应该从思想上陪孩子一起完成'幼升小'。不要指望孩子自觉,因为惰性是人类的共性,更何况是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扶着孩子走一段,帮助孩子适应幼升小。

老师教育孩子,被多方面牵制。

前一段时间,有个学生对着自己的老师从后面拍了8砖,老师在重症监护室深度昏迷。课件校园暴力事件,已经从孩子对孩子转移到了孩子对老师。

是谁给了孩子袭击老师的权力?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很多家长,总是害怕老师欺负、冷落自己的孩子,所以教育孩子:'不要怕老师,你出了什么问题,爸妈为你出头露面。'

稍有风吹草动,就把老师拍到网上,弄个热点博取同情,通过其他渠道,总之要给老师弄出点事儿来。

现在这个社会,信息资源,自由发展,不好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到网上,人尽皆知。当事者终于出了一口恶气,为孩子讨一个公道。后果就是给老师带来不良的影响,班也没法上,孩子就没人上课。

我们身边但凡是告老师的,其实看一下他们的孩子,大多都是各方面很差的孩子,最后发展倾向就是姿势闹事,打群架,出现校园欺凌。

而是那些遵遵规守纪,品行良好的孩子,家长倒是从来不会闹事,对于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无怨无悔,全力配合

全社会普遍认为老师是个轻松工作,每年100多天的假期,休假带薪,即使上班,一天就是上几节课,管管学生,好清闲,所以给各位老师找点麻烦,借以'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

事实上,大多数一线的老师每天有批不完的作业,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资料,人人自危,小心翼翼了,如履薄冰。

所以,现在很多老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自省自己:佛系一些好。为什么?怕找事儿。学生课堂不听讲,不写作业,口头警告警告就行,只要别出事儿。

四 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老师是你必须敬畏的人。

今年国庆,我见到了我的沈老师,非常亲戚,有种见着父母的感觉。因为沈老师曾经是我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对我能有今天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当年是沈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

尽管老师说当年对我过于严格,但尝过人生百味的我对老师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没有沈老师,当年的我,我指不定还在那个菜市场卖菜呢。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学校教育是依据一个过程:自然人——社会人——回归自然——实现人的生命意义。

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造成我们现在学校方式和目标的多元化。而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教师因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实现自身价值的实现者和发展者。

每个为人父母都想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标准是什么?所有人都看的是成绩,是升学率。

可优异的成绩从哪儿来?不都得从老师日复一日的严格要求来的吗?

真正负责的老师都是狠角色,现在的孩子不好管,老师脾气好一点,孩子就欺负老师,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会很多。

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他一定会对孩子一视同仁。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一定会严厉的制止批评教育的,可是这个时候你不但不去感激他,反而来威胁他。

学校是孩子学规矩,长见识的地方,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没有敬畏之心,怎么能懂得遵规守纪的重要性?没有敬畏之心,怎么能思想健康,学有所成?


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的,却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人。

今天,50多岁的骨干教师摊上大事儿了

说老师的一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一点也不夸张。很多老师将大好年华付与三尺讲台,手执三寸粉笔,在一面黑板上书写大千世界,教导莘莘学子,不为回报,只为了那份责任。

请信任孩子的老师,他们受过师德教育并怀有仁慈之心,他们在学科领域也许并不一定有很深的研究、很高的造诣,但他们懂得如何把知识准确高效地递给你的孩子,没有谁比他们更懂得教育这门光辉的科学。

即使这个世界很冷酷、很不美好,但是,有良知的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一片阳光。他们以人世间最美的感情激励孩子向上、向善、向美、向好。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请善待孩子的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