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钰,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校长 2018年7月,我来到正则小学,隔空与百年前的吕凤子先生对话,凤先生用“三办正则”的壮举,用“百年未断”的教育理念,告诉了我答案:一所好的学校无关历史更迭,无关岁月变迁,无关校长更换,而在于思想的传承、发展、创新。 这一刻,我愈加坚信:一个新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个新校长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扎根旧土;不是全面革新,而是顺势而为。隔着百年时空,我循着吕凤子先生的脚步,书写了一则“从旧思想来,向新内涵去”的故事。 2006年,34岁的我担任埤城中心校校长,可以说是当时丹阳最年轻的校长。这是一所发展中的农村小学,如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我充满期待,又深感压力。前三任校长“艰难办学”“科研兴校”“现代化办学”的历程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怎样办学呢?”再三思考,我决定尊重原有思想,进行整合出新。 我以“融合”为主题词,提出了“诗化教育”,将办学精神、科研方法、现代化手段融会贯通,建设诗香校园,构建诗美课堂,践行诗韵管理,实施诗意评价,成就诗情师生。目前,埤小的“诗化教育”已全省有名。 2014 年,我调任练湖中心校校长。这是一所普通的城区小学,处于城乡接合部,外地打工子女、本地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贫困家庭儿童所占比重大,如何闯出一条发展之路?我翻阅学校的办学历程,一一梳理“帮助文化”“科技教育”,一番斟酌,我决定延用原有思想,采用延拓出新。 我以“拓展”为主题词,将“帮助文化”升格为“爱文化”,以团队合作、志愿导学的方式,用行政带头、学校关怀的策略,行公平公正、民主人文的管理,构建“崇爱尚爱,爱满校园”的爱心教育文化体系。如今,贡老师爱生如子的故事,援助孤儿周红的事迹,季杨爷爷送锦旗的事例,都讲述着爱的力量。 2018年,我走上了正则小学校长的岗位。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一所历史名校,也是一所现代品牌学校。十多年来,学校研究吕凤子教育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正则教育”体系。 我依顺原有思想,以“提升”为主题词,开始了聆听、观看、思想之旅。 听!“请你谈一谈你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将来怎么发展?”三个问题,整整一个星期,我聆听记录了43位行政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这一年,我走进百余位教师的课堂,听取了百余节课,聊了百余次天,倾听老师叙说面临的问题,期盼的发展,需要的支持。 看!清晨,我迎着朝阳,伴着校歌,看学生进校,看老师值班;午餐,我站立过道,走进餐厅,看学生用餐,看老师管理;校园里,看老师训练,看老师上课;行政会上,看大家讨论,看大家解决问题;晚上,看学校发展历史,看学校办学理念…… 想!新校长接受新考验,进行新思考,首先要尊重、继承、保护好学校原有的文化和历史,然后才是提升和发展。“凤子思想”“正则教育”一脉相承,需要在新校长的手中继续积淀成底蕴。 提升!经过一轮轮的推敲设计和专家验证,我们继续研究“凤子思想”,开发出品格提升项目《以美至善:基于凤子文化的儿童品格提升》;继续深化正则教育,创建出特色文化项目《习扬中国精神:正则儿童文化景观的动态建构》。 (来源:《未来教育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