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恬淡闲适 2019-11-15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小时候拿到新语文课本,会立马翻读起来。那些课文里的故事总能轻易叩击到内心,一不小心就在课堂上掉了眼泪。

课文读了让人念念不忘,记得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被百万群众自发目送总理的举动感动:“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记得读《出师表》时,被诸葛亮的赤诚之心所震撼:“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还有读《秋天的怀念》,史铁生的文章总是让人泪目。

这些课文里的情感经过时间的打磨越发闪烁出人性的璀璨。那些童年时代留下的烙印在一次次成长中不断的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以下内容来自豆瓣话题#学生时代曾经感动过你的课文#

《城南旧事》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们看海去》

我分不清海跟天,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你分得清海跟天吗?

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_嗨呀记得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遇到一些事情,心情不好,课上读课文,读着读着就流眼泪了。

@未调

城南旧事确实很棒,有突然要长大的哀伤。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山迪

每次和去到别的城市,和可能不会再见面的朋友分别时,总是会想到里面的句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miss Holiday

城南旧事好哀伤,失去亲人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是懵懂的悲伤,但它会随着长大越来越浓,读着读着就像四季由秋入冬。

@无问西东

小时候看英子爸爸快过世的那一段只是单纯的伤心,觉得英子好可怜,这么小就没爸爸了。

直到我高三和大一的时候,先是奶奶去世,再是爸爸身体急转直下,甚至还做手术进了ICU,当时才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压抑无助的感觉。

那段时间老是不自主的就会哭,觉得世界都是灰暗的,脑子里面也老是浮现出英子的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的话。

好在术后爸爸身体好转了很多,可我却仿佛在18岁那年一下子就长大了,以前整天想的都是怎么吃好玩好,到后来不得不去思考整个家庭以后该如何去维持,如何去生存。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父母身体康健,等我读完书,还要带他们吃遍全国各地的美食。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项脊轩志》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布谷有林20岁生日那天,自己都忘记了。正在图书馆背书,忽然收到妈妈发的红包,回了个电话

那边都是妈妈的“儿寒乎,欲食乎”,当时想着就算全世界都把我遗忘,还有母亲一直在我身后从未离开。

“大母”对归有光的期望,作者与妻子之间的爱情都融入这一文章中,这篇课文对我感触特深,还将它作为日记本的开篇。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布谷有林

昨晚打了个电话,和妈妈聊了很多,未来的规划,和自己最近的状况。不甘于平庸度过此生,可现实不允许你有非分之行。

前进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想让为我操劳一生的父母为我骄傲,让他们歇一歇。可生活的泥沼,一陷进去就很难挣扎着爬出来了。“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是乐言宝贝儿嗷

《项脊轩志》:不要害怕忘记,因为时间与结局,都不能影响我爱你。

@夭夭

背的时候没啥感觉甚至有点讨厌,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越想越苍凉。

十年很快就过去了,一百年,一千年纵使有一万年的寿命,在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那些曾经快乐的时光,悲伤刻骨的感情,到最后就只剩下泛黄的回忆,慢慢的连回忆的人也没有了。

像是在一个午后,太阳很大,晒得树有点蔫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给人的感觉是荒凉的。

《穷人》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娜死了。”

“真的?”

“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多半是,昨天。她死得痛苦,光为孩子,就够她痛心的了!俩孩子——可还是小不点呢!……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学会点爬……”

冉娜不吭声了,渔夫皱紧眉头,他脸上流露出严肃、关切的神情。

“嗯,这是个事儿!”他说着搔搔头,“嗨,能做些什么呢!只好领回来,不然醒过来,怎能让他们和死人在一块?嗨,还能怎样,总有法子熬过来的!你倒是快去呀!”

可再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啦?你不愿意?你出什么事儿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拉开床帐。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龙伟平

当年还小,读到女主去探望生病的女邻居,发现邻居已经死了,两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躺在死去的母亲怀里熟睡的情节时,真的很感动。

女主一家穷得叮当响,在已经有几个孩子的情况下,她还是冒着可能会被丈夫毒打的风险收留了邻居的两个小孩。用央视新闻的话说,那一刻,人性的光辉感动了我。

@王玮

细节的文字不太记得了,就记得黑暗的屋子里打开帐子露出两个金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穷人昏暗生活里的一丝光亮和温暖,如你所说“人性的光辉”。

《秋天的怀念》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与地坛》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月明星稀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真的泪目。

@葛大爷

妈妈走的时候多不放心啊。妈妈一直想去看花的,可是他一直沉浸在对自己身体的怨怼里,总是拒绝,虽然他没有说,但已经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了,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吧。

@kuang

记得语文老师公开课的时候讲过我与地坛的文章,把自己给讲哭了,也把我讲哭了。

@Zizi-anonym

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那个瘦弱不安的母亲在园中焦急又镇定的寻着“我”的画面。

@一碗

好好活儿,好好活儿。

《凡卡》

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手一扬,风一吹,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一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猞猁

用九岁孩子的笔触写出的凄凉童年,全篇充满了细致的场景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结尾还带着一点温暖的童话感。契诃夫真是短篇小说之王。

想起当年老师讲完课之后给我们说:“其实他爷爷并没有收到这封信。”对小时候的我而言,这句话就像关于漫漫人生的剧透一样。

@芊小乙~

凡卡寄信回来路上车祸死了,他永远也等不到残酷的结局,是不是一种幸福呢?

@再见二丁目

很悲惨,一个孩子的期望,到头来只是绝望。

@旺仔和汪汪

那时候一直有个疑问,凡卡说他几次想逃出来去找爷爷,但是没有鞋。我就疑问:为什么他不偷双鞋,再偷些钱大半夜逃出来,越远越好。

现在想想,一个孩子,在那种惨淡境遇中,可能太恐惧了,他也许有很多次想逃出去的想法,但经历了主人的毒打,只能幻想对他最好的爷爷来拯救他。

《和时间赛跑》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

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泪目!一起重温学生时代令人感动的课文

@Heal

我四年级的课文,那时候还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现在想想已经过去十五年了,真是光阴似箭啊。

@屿水

第一次接触有关时间和生死的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栗子和梨

但少闲人,但少故人。

@小白和春天

最喜欢“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当时觉得好羡慕苏轼,有一个可以半夜打扰的与乐者。

@rebecca

可惜如今我的张怀民一个也没有。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visety

《与妻书》,也是激起我青春时期对爱情萌发的渴望思绪。

二十多年前,在高中课堂上学习林觉民《与妻书》时,虽然自己尚是不谙世事风情、懵懂初开的少年,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缱绻与决绝、矛盾与苦痛,但那种感动却是源自心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怆。

十多年来,这篇文章一直深深铭记在我的心头,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一起被我视为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肠百折的“悲”文,每有触及,便不胜感慨,悲从心起,为作者悲,为他心爱的妻子悲,为他们忠贞爱情所遭遇的不幸与无奈悲。

今年4月27日是广州起义九十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我不禁又想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文章转载自豆瓣读书(doubanbooks)

设计:王映月(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